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物物理所举办第二期“管理创新论坛”

10月29日下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第二期“管理创新论坛”在所图书馆报告厅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在德国工作十年、并取得柏林自由大学终生研究员职位的秦志海研究员。所领导、研究所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党支部党员代表,以及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论坛。 秦志海研究员以“德国科研管理体制探讨”为题,以德国社会、政治、人文和管理体制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了德国科研水平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并以马普协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为例,着重介绍了德国科研机构的人员结构、经费来源与管理、评估体系以及合作与交流情况。秦志海研究员认为,德国科研机构简化的管理模式、国际化的学科布局,以及相对宽松的科研氛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随后,秦志海研究员和与会人员就德国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管理创新论坛”作为机关党支部2010年“亮点工作”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期特邀许瑞明研究员所做的“美国冷泉港的科研管理模式”引......阅读全文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要遏制科研腐败,加强行政部门的监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体系。应该将由行政部门主导科研经费配置,改革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会负责国家课题、项目资助,同时成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者按学术原则、学术标准进行评价。  科技部昨天通报了有关国

时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放权”

   科技部部长万钢近日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即政府部门不再介入具体的项目管理,转而由专业机构负责。为了统筹配置财政、科技资源,将建立由各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  从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科研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看,为了使政府部门“

郭雷院士: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三建议

  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受科研环境的影响,而科研管理体制对科研环境起着决定性导向和制约作用。当前,应尽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为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设立国家科技宏观决策与协调机制,改革科技资源配置与管理办法  从国家层面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是进行改革的根本起点。在资源

时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应尽快去行政化

   近期,有媒体在披露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科研单位频发贪腐一案时,指出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真正用于科技研发,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这一数据虽算不上精确,但总体上没有偏差。一时间,针对学术圈和学者的质疑声四起,引发公众舆论的关注。  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超过1.5万

李源潮调研北生所 强调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4月17日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调研。他指出,要总结生命所的成功经验,创建更多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的科研平台,创新科研单位自主选题、科研人员专心研究的科研机制,倡导靠真才实学、潜心研究出成果的科研风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创新活力:为科研人员“松绑”

   自去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指向更加明确——为科研人员“松绑”,增强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如今,围绕这一目标,从科技计划和项目资金管理,到科研设施仪器开放、科技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改革正向纵深推进。  建成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  ——科研人员更省心  在过去的科技

中央科研机构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

  中办、国办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亮出多项“松绑+激励”举措,升级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管理权限,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完善中央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央科研机构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开始评估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全面调查采集农业科研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资源的布局、

拍黑洞,全球科研机构这样合作

   北京时间10日晚,包括我国上海、美国华盛顿在内的全球六地同时召开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成果发布会,展示史上首张黑洞照片。EHT项目由全球数十个研究机构、超过200名科研人员参与,简单的图片背后是怎样的国际合作历程?  首先是建团队。为了给黑洞拍照,麻省理工学院(MIT)从2006年就开始

怎样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决定》明确提出了关于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要求。落实这一要求,需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同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新期待相比,现行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主要的不适应表现在:一是统筹协调困难,顶层设计不足。生态环境保护是个系统工程,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