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开放

1月3日电: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的第一个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近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开放。它的出现将是广大中、小学生探索远古生命、思考和谐自然的第二课堂。通过全面亲身体验、参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是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特色。 实验室面积约500平方米,由恐龙骨架展示区、化石挖掘体验区、时光隧道展示区、化石标本修复装架体验区、三维立体恐龙体验区以及多媒体软件系统互动区组成,为观众提供互动体验的科学平台。实验室最引人关注的是一条60多米长的“时间隧道”,它以生命演化为主题,以地质时间为线索,利用时光追索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到史前世界。在这里,通过全景图、复原图以及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图文展板、史前生物景观图及多媒体全方位的展示,使观众一下子置身于亿万年前,进而认识到几十亿年前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化的进程。 实验室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趣味性强、科技含量较高、信息丰富的化石考古探秘实验平台,让学生参与......阅读全文

天津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开放

  1月3日电: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中的第一个古生物化石考古实验室,近日在天津自然博物馆开放。它的出现将是广大中、小学生探索远古生命、思考和谐自然的第二课堂。通过全面亲身体验、参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是这个实验室的主要特色。   实验室面积约500平方米,由恐龙骨架展示区、化石挖掘体验区、时光隧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orman-MacLeod访问南京古生物所

  3月19日至27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London,UK)古生物部主任Norman MacLeod教授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访问。期间,MacLeod教授与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书记朱怀诚及有

常见的多媒体显微互动介绍

多媒体显微互动:数码显微系统、多媒体显微互动、电子目镜及软件;

中国始喙龟化石落户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淳研究员发现的,距今约2.28亿年的有喙龟类“中国始喙龟”化石,日前,在海南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并永久收藏于筹建中的三亚海洋古生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在会上说,世界级中国始喙龟化石落户筹建中的三亚海洋古生物博物馆有着特别的意义

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在南京举办

  当科学遇见艺术,会有什么样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温度?远古生命“动起来”会不会让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  9月25日,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从龙到鸟”国风科学绘画展》暨《地球生命大冒险》首映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这也是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之一

中瑞专家新发现一枚周口店直立人牙齿化石

  应瑞典乌普布萨拉大学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Evolutionary Biology Centre, Uppsala University) 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同号文于4月29日至5月4日访问了该中心,并对收藏在乌布萨拉大学古生物博物馆的中国古生物化石进行了考察,取

中国始喙龟化石落户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淳研究员发现的,距今约2.28亿年的有喙龟类“中国始喙龟”化石,日前,在海南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并永久收藏于筹建中的三亚海洋古生物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在会上说,世界级中国始喙龟化石落户筹建中的三亚海洋古生物博物馆有着特别的意义,博物馆

网络多媒体智能分析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11月5日,由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网信办网络数据与技术局、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指导的首届“网络多媒体智能分析高端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就网络多媒体应用和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网信办技术局副局长郭涛表示,当前网络暴恐、涉黄视频、图片不断,对网络安全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不少网络暴

宁镇山脉首件海爬化石捐赠仪式在南京举行

8月26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以《走进恐龙时代》为主题的古生物科普报告会暨宁镇山脉首件海爬化石捐赠仪式。活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傅强主持,特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季承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郑文杰,分别做了题为《恐龙时代的海洋霸主》《重返白垩纪——浙江的恐龙时代》的科普报告

国际学者聚焦“中生代哺乳动物演化新证据”

2018年6月6日~8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北京自然博物馆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自然历史专业委员会支持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己究竟是从何而来的,而哺乳动

距今约2.28亿年的中国始喙龟化石首次与公众见面

  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距今约2.28亿年的有喙龟类“中国始喙龟”化石,近日在海南三亚首次与公众见面。  当天公开的中国始喙龟化石体长超过2米,出现于距今约2.28亿年的三叠纪晚期海相地层中。虽然是目前已知最早有喙的龟类,但其上、下颌的后部仍保留有牙齿,呈现出龟类早期演化过程中“牙齿退化、角质喙产生

宁镇山脉首件海爬化石捐赠仪式在南京举行

  8月26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以《走进恐龙时代》为主题的古生物科普报告会暨宁镇山脉首件海爬化石捐赠仪式。  活动由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副馆长傅强主持,特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季承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郑文杰,分别做了题为《恐龙时代的海洋霸主》《重返白垩纪——浙江的恐龙时代》的

德国将珍贵恐龙化石归还巴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735.shtm巴西外交部一个专门从事文化和教育外交的机构——吉马莱斯·罗萨学院称,经过两年多的谈判,南美洲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羽毛状结构的非鸟类恐龙化石——乌比拉哈拉化石已经准备回归了。   ?

古生物专家-齐聚京城

  3月23日至28日,主龙类系统发育——新数据和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世界著名的主龙类和系统发育方法研究方向的专家汇集北京,探讨新数据的特点及其对系统重建的影响等内容。  图为3月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主龙类和系统发育方法研究方向的专家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展池。  新华社记者

川渝两地将建首个古生物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5月17日,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5·19中国旅游日”自贡市主会场活动,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举行。会上,自贡恐龙博物馆、重庆云阳县普安恐龙化石管理委员会、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共同签订《川渝恐龙研究合作协议》,共建川渝两地首个古生物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据了解,三方

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的操作

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A 血压记录1)将压力换能器插头连到相应通道的输入插座,压力腔内充满液体,排除气泡,与动脉导营相连;2)开启主机与显示器电源开关,引导操作系统。进入 DOS提示符进入 MS302子目录,键入 MS302命令,启动 MS302系统,进入监视状态,显示图形用户界面与主菜单;3

世界首张恐龙彩照写真在大连生成

  日前,在大连星海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世界首张恐龙彩照写真生成。使用的“照相机”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微聚焦荧光光谱仪 M6 JETSTREAMXRF,拍摄对象是世界上仅此一枚的滕氏嘉年华龙化石。   这是国际上首次使用大型光谱学仪器对恐龙化石开展全方位立体扫描研究,并获得首张恐龙化石高精度

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在南京举办

当科学遇见艺术,会有什么样的交流、碰撞与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温度?远古生命“动起来”会不会让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 9月25日,科学与艺术融合博物馆论坛——《“从龙到鸟”国风科学绘画展》暨《地球生命大冒险》首映式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举办,这也是2022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之一。

中国首款高端超写实恐龙雕像发布

贾跃明、吴新智、孙文盛、陈小宁(从左到右)为赫氏近鸟龙雕塑揭幕。 3月1日,古生物复原画家赵闯创作的中国首款高端超写实恐龙雕像——赫氏近鸟龙1:1复原雕像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了全球发布仪式。  全国人大常委、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国土资源部环境司副司长陈小

内蒙古发现早株罗世银杏、枝脉蕨化石

本报巴彦淖尔8月6日电(记者高平、王潇)记者从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获悉,近日,巴彦淖尔自然博物馆(巴彦淖尔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所)古生物调查组,根据零星掌握的植物化石和化石形成的特点,对乌拉特中旗温更镇温明煤矿进行了古生物考察,在位于下侏罗统地层中发现了植物化石,经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认定为银杏和枝脉

孟庆金在野外采集标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

 孟庆金2013年在野外采集标本 胡柏林摄  姓名:孟庆金出生年月:1963年1月研究领域:古生物学和博物馆学职务: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自然历史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精神在基层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这个职位上,55岁的孟庆金已经干了10年。在计划于今年9月中旬召开的全

《自然》杂志向互联网转型-欲办多媒体平台

据德国《镜报》报道,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出版物《自然》杂志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媒体平台,为科学家们提供包括博客、播客,甚至虚拟的“第二人生”服务。   《自然》杂志1869年在廷德尔、斯宾塞和贺胥黎等人的参与下创刊,迄今为止历史已经超过130年。如果那个时候有诺贝尔奖,廷德尔、斯宾塞和贺胥黎都是当

琥珀解密古生物扩散踪迹

   ■本报记者 王晨绯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咏琥珀》生动传神地描述了琥珀。琥珀是能够把远古动、植物近乎完整保存,并形成化石的唯一宝石,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通过琥珀中保存的生物状态,科学家可以研究古生物、古地质、古气候、物种的进化与灭绝等。  近

《科学》文章:“恐龙王”为科学界打开化石宝藏

  中国平邑——两年前当郑晓廷阅读一篇有关始祖鸟和孔子鸟具有较弱飞翔能力的《科学》报道时,他提出了质疑。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拥有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收藏总和的孔子鸟化石,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大小如乌鸦的鸟类。馆长郑先生亲自收藏的孔子鸟化石有606件。《科学》杂志的文章说这种鸟

秘鲁古生物学家发现2300万年前罕见昆虫琥珀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在秘鲁北部边境地区发现了23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的琥珀化石,这些琥珀中包裹着多种罕见的远古昆虫等动物和向日葵种子。  据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负责人、古生物学家克劳斯-霍林格介绍

这条4亿岁的古鱼上墙了!

中国古动物馆外墙三维可视化展示效果图(拟石科技制作)。受访者供图志留纪古海洋VR场景灰模示意图(拟石科技制作)。化石三维重建。■本报记者 胡珉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卢静最喜欢的鱼,是中国古动物馆中的“镇馆之宝”——保持了4亿年前古老面貌的“活化石”拉蒂迈鱼。在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51.shtm 今天(1月3日),位于河北保定的亚洲最大自然博物馆之一——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正式开馆。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外景 中国古

“真激光”让博物馆“活”起来

夜幕降临,五扇卷帘幕悄然落下,告别白天熙攘的游客,位于陕西省的渭南博物馆开始上演博物馆“奇妙夜”。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耳熟能详的历史,生动形象的一一呈现,渭水之南的现在和过去交相辉映。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有能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近年

日本新泻大学副校长西村伸也访问南京古生物所

  9月7日上午,日本新泻大学副校长西村伸也一行四人访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并与该所领导、有关科研人员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热情接待了西村伸也一行。   座谈会上,杨群介绍了研究所的机构设置、研究领域等基本情况。西村伸也介绍了新泻大学的简况及与国内高校和

青岛建国内首个互动体验自然博物馆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中标“贝林自然博物馆动物标本多媒体虚实融合沉浸体验项目”,建设情境式的野生动物主题体验中心,打造国内首个互动体验型自然博物馆。  该项目以青岛贝林博物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展陈为背景,利用中科院青岛科学艺术研究院虚拟现实及数字影像等高仿真技术,以大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