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生科院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诱导中的作用

4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istone deacetylation promotes mouse neural induction by restricting Nodal-dependent mesendoderm fate。该工作成功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小鼠神经诱导过程中对多能干细胞神经命运决定的功能,并初步阐明了其中的分子机制。 神经诱导是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第一个阶段,伴随着原肠运动起始于胚胎7.0天左右。表观遗传修饰对于基因表达及细胞命运决定具有重要调控作用。但是,在小鼠神经诱导过程中,哪种表观遗传修饰参与其中并如何发挥调控功能,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得到解答的科学问题。 在该项研究中,博士研究生刘苹羽等在研究员景乃禾的指导下,利用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神经分化模拟体内神经诱导过程,发......阅读全文

Cell子刊:为什么长寿基因功能多样化?

  人类对于“长寿”的向往溯源已久,包括端粒、长寿药等在内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们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延长寿命、减少疾病负担。其中,长寿基因Sirtuin1(SIRT1)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长寿基因SIRT1  SIRT1是一种依赖于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是Sirtuin

腺相关病毒AAV简介及应用

一、腺相关病毒简介腺相关病毒(Adreno-Associated Virus, AAV)是微小病毒科(Parvoviridae)家族的成员之一。这一家族成员是一类微小、无被膜及具有二十面体结构的病毒。病毒颗粒的直径在20~26nm之间,含有大小在4.7~6kb之间的线状单链DNA基因组。它的复制和增

细胞分化与肿瘤(三)

(四)维甲酸对肿瘤的诱导分化作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s,RA)又称视黄酸或维生素A酸,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它由环己烯环、侧链和极性基团三部分组成,由于极性基团及侧链部分不同,维甲酸包括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最重要的是13-顺式维甲酸(13-cis-RA)、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9

α-微管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神经元轴突分支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α-Tubulin Acetylation Restricts Axon Overbranching by Dampening Microtubule Plus-End Dynamics in Neurons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

抗抑郁实验相关-老药新用:氯胺酮的快速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摘要] 氯胺酮是一种非选 择 性 N-甲 基-D-天 门 冬 氨 酸( NMDA) 受体拮抗剂,常作为全身麻醉药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发现,氯胺酮具有快速、有效、持久的抗抑郁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激质、AMPA

Nature挑战传统认知,细胞坏死的调控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坏死性细胞死亡(necrotic cell death)只是由于感染或创伤对细胞造成严重压力所导致的一个被动的过程,而非是一种受到调控的机制。然而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至少有一种形式的坏死是由一个称作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细胞程序所介导。   在发表于11月2

ChIP-Chip技术的介绍与应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功能基因组时代来临,与基因信息相比较,人们更关注于基因的功能、调控网络与信号通路等信息。表观遗传学研究与核内蛋白因子的功能分析成为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了染色质免疫共沉淀与基因芯片技术的ChIP-chip技术的浮现使得全基因组范围内DNA与蛋白

遗传发育所等揭示Tau蛋白细胞毒性可被乙酰化微管挽救

  阿尔兹海默病(Alzhermer’s disease, AD),又称老年性痴呆。其主要病理变化之一是病人大脑神经元中微管结合蛋白Tau的过度磷酸化而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除了AD,其它多个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中也有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这类疾病统称为Tau蛋白病(t

科研新发现:线粒体疾病最新研究进展!

  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工厂”,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形态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异常,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接二连三,看大牛如何做有望实现临床转化的大队列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的兴起加快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发表。很遗憾的是绝大数文章的研究队列小规模较小,只是属于前瞻性的研究,离真正走入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小编注意到国内在肝癌、冠心病、结直肠癌等领域已经有了多篇大规模的报道,其中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主任齐炼文教

接二连三,看大牛如何做有望实现临床转化的大队列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的兴起加快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发表。很遗憾的是绝大数文章的研究队列小规模较小,只是属于前瞻性的研究,离真正走入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小编注意到国内在肝癌、冠心病、结直肠癌等领域已经有了多篇大规模的报道,其中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主任齐炼文教

透过基金看热点:上百份肿瘤干细胞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Nature》:乙酰化不足,小鼠无法找到前一天放置好的东西

  宾夕法尼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建立新记忆时,大脑内一个关键代谢酶直接作用于神经元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和关闭。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杂志。  这种酶被称为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yl-CoA synthetase 2,ACSS2),小鼠学习后,这个酶参与了组蛋白的乙酰化,

复旦大学连发两篇Cell子刊 解密大脑关键神经生物学事件

  人脑是最复杂和重要的器官之一。哺乳动物的大脑中含有上千万甚至上百亿个神经元,而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这些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神经元网络是完成脑功能的重要基础。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大数目的神经元是在人体胚胎发育时,由数量相对较少的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成。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

研究发现有望治疗一种致命性的脑瘤

  弥漫性中线神经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 DMG)是侵袭性儿童脑瘤,主要发生于儿童时期,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中线结构,包括丘脑、脑桥和脊髓。DMG很难通过手术摘除,因此普遍致命。它们的特征在具有较高的组蛋白H3K27M突变发生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看大牛如何做有望实现临床转化的大队列研究

代谢组学技术的兴起加快了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工作,每年都有大量的文献发表。很遗憾的是绝大数文章的研究队列小规模较小,只是属于前瞻性的研究,离真正走入临床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小编注意到国内在肝癌、冠心病、结直肠癌等领域已经有了多篇大规模的报道,其中中国药科大学临床代谢组学中心主任齐炼文教授一直走的是大队

Nature发布阿尔茨海默症重大成果:一盏灯的奇妙作用

  生物通报道:MIT研究人员十二月七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阿尔茨海默症研究的重大成果。他们发现,特定频率闪烁的LED灯能使阿尔茨海默症小鼠视觉皮层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显著减少。这种灯通过诱导gamma振荡起作用,帮助大脑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生产,激活摧毁斑块的细胞。文章资深作者是著名神经学科学家

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自身抗体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被打破, 从而攻击自身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引起损伤而诱发的一类疾病。按受累器官组织的范围将AID分为器官特异性AID和非器官特异性AID两大类。器官特异性AI

上海同济大学Cell子刊揭示细胞信号切换开关

  来自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Mayo临床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SIRT1-TopBP1信号轴发挥转换开关作用,调控了代谢检查点反应和DNA损伤检查点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的袁健(Jian Yuan)教授以及美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武汉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突破

  在人类癌症中MYCN扩增意味着预后差和耐药性。然而,还没有药物能够直接靶标MYCN 编码的蛋白(N-Myc)。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十月二十日他们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LK1(Polo-like kinase-1)和N-Myc相互激活的

干货|了解这些,养好细胞不是事儿!!!

  抗体药物是目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特别是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更是大放异彩。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加,单克隆抗体药物发展迅速,FDA已批准的抗体药物多达70多个,抗体药物销售量年增长率基本在10%以上,大大高于制药行业平均水平,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美元。  我国针对单

Cell发布细胞应激新机制

  在发生自然灾害之后(例如一场大火),辅助人员会迅速组织起来清理残骸,建立临时避难所为需要的人们提供食物。当细胞面临危险的环境条件时(例如高温或有毒物质),也会启动一个类似的程序——细胞应激反应,也称为热激反应。   马普生化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合作,筛查了细胞应激辅助蛋白的整个网

生化与细胞所两项分子机制研究登国际期刊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组与王纲研究组近期分别发表文章,揭示了α-tubulin乙酰基转移酶MEC-17调控神经元迁移的新机制,以及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在脂肪和平滑

Nature:治疗阿兹海默病,何处是前方?

  开发针对阿兹海默病的新药困难重重,最近多项重量级的3期临床试验失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最近,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登了长篇评论文章,提出应当转变思路,将重点转移到预防阿兹海默病上。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逐渐变长,阿兹海默病的影响在全球也迅速扩大。目前全世界有4千多万名患者,而到2030年时

华人女院士发表表观遗传学重要成果

  MECP2的突变会引起神经发育性疾病Rett综合征(RTT)。RTT是一种常发生在女童身上的神经系统疾病,属于严重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会出现类似自闭症的行为、丧失运动控制能力、呼吸不规律以及骨骼问题。  RTT中的错义突变MECP2R306C可以阻止MeCP2与NCoR/HDAC3复合物互作。

HDAC5在受伤后诱发再生长相关基因转录的重要作用

  成功的轴突再生长需要细胞核中一个基因表达程序的开始;然而,这一程序是由什么激活的机制却一直没有搞清。Cavalli和同事如今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的核输出在受伤后诱发再生长相关基因转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之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培育小鼠的背根神经节(DRG)轴突切开术神经元

Genes Dev解析致癌组蛋白突变引发癌症的分子机制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教授课题组7月31日在《基因与发育》(Genes&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basis for oncohistone H3 recognition by SETD2 methyltransferase》(甲基转移酶SETD2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