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LightpointMedical开发新型临床检测降低乳腺癌复发率

癌症一直令人谈之色变。无数研究人员穷尽一生想要找到攻克这类疾病的良方。然而时至今日,尽管抗肿瘤药物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传统的手术切除仍然在实体瘤治疗中占据着统治地位。但是,由于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医生无法精确定位肿瘤组织的位置和范围,患者往往会在术后出现复发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乳腺癌等肿瘤类型的治疗中更是常见。因此,临床上目前急需能够帮助医生精确定位肿瘤病灶的技术以达到彻底切除肿瘤部位的目的。这也为新一代的成像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欧洲著名医疗器械公司Lightpoint Medical最近表示公司已经获得了欧盟委员会Horizon 2020计划总额240万欧元的资助。这一计划是欧盟旨在增强欧洲各国研究创新而设立的计划。公司表示将利用这笔资金展开对公司开发的实时成像设备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Lightpoint Medical公司认为这种名为LightPath的成像系统能够帮助降低乳腺癌患者重复手......阅读全文

微流控芯片技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的挑战

一、微流控与微流控芯片微流控(Microfluidics)的含义是微尺度下的流体控制,其研究对象是使用微米级通道操控纳升级以下微量液体的系统[1-3]。鉴于芯片是实现微流体控制的主要平台,因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的主要研究内容。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主要依托于MEMS(

杨大俊:“无药可医,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就是研发方向

“千人计划”专家、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博士  “在我们那个年代,上大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是在高考制度恢复后的首次全国统考考上的大学,当时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绩顺利考入理想的学校,入读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我倍加珍惜。”杨大俊博士回忆过去的学生岁月,开玩笑说:“我记得那时候浑身的细

城市环境所设计出多功能可视化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在体内便利地传输,实现药物靶向投递,从而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体内条件复杂多变,传统的纳米药物载体进入体内后,输送路线很难被检测,而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释放及其靶向效果也难以及时评判。研发可视化功能的药物载体对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

城市环境所设计出多功能可视化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载体能够在体内便利地传输,实现药物靶向投递,从而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然而,由于体内条件复杂多变,传统的纳米药物载体进入体内后,输送路线很难被检测,而且药物在体内的分布、释放及其靶向效果也难以及时评判。研发可视化功能的药物载体对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及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

浅谈基因治疗药物市场战略投资展望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基因治疗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在重大

浅谈基因治疗药物市场战略投资展望

  基因治疗(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基因治疗是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DNA重组技术、基因克隆技术等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在重大

浅谈基因治疗药物市场展望(二)

肿瘤耐药基因治疗: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肿瘤细胞常常会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导致患者对治疗不再敏感,最终导致化疗失败甚至疾病复发。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两大类。原药耐药(PDR)是指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抗药性后,对非同类

纳米颗粒如何加速医学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很多研究中都利用纳米颗粒来进行疾病的治疗和诊断等,比如有研究人员就利用纳米颗粒开发出了能检测胰腺癌的新型生物传感器;那么近期纳米颗粒还在哪些方面推动了医学研究呢?本文中,小编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Biotechnol:重磅!科学家开发出能携带CRI

活体动物分子成像技术的组合运用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兴起的分子成像技术在新药研究领域引起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在新药研究的各个环节,分子成像技术越来越显示了其优越性和必不可少性,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子成像技术包括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技术、小动物PET(SPECT)技术以及小动物CT技术等。活体动物可见光成

ADC 单抗药物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糖基化位点以...(一)

ADC 单抗药物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糖基化位点以及ADC 药物结合位点鉴定1. 前言单克隆抗体药物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靶向药物,能够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被誉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导弹”。ADC 抗体药,则是在抗体蛋白的特定天然氨基酸上非定点偶联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化疗药物(或称小分子药物),以增加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

活体动物体内光学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发光(bioluminescence)与荧光(fluorescence)两种技术。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标记细胞或DNA,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GFP、RFP, Cyt及dyes等)进

精准医学产业投资与市场前景了解一下?

  精准医学是在基因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交叉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它以大样本人群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信息和表型数据为基础,对疾病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度挖掘,精确寻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同种疾病的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患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简介

摘要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研究分析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及医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筛查SNPs的方法很多,各具特色,并一直不断地发展.本文对筛查SNP的几种常用及最新方法做一简要介绍,其中包括PCR-RFLP,分子信标等.细胞外基质

肿瘤分子诊断的现在与未来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恶性肿瘤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从世界范围内看,肿瘤的发生、发展不容乐观。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吸烟、感染、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等问题的存在,肿瘤诊断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实施、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剖析以及相关基因功能的

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铁蛋白药物载体

  素有“生物导弹”之称的肿瘤靶向治疗,核心目的在于精确狙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而能把药物精准递送到癌细胞的载体,就像“导弹”的制导系统和动力装置。人类对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对生物体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药物载体,有着永无止境的追求。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阎锡蕴课题组在总结近十年工作

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生命的另一种阅读和解析

50年义无反顾的105岁寿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语气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过了半个世纪。作为亲历者,我深知,是以50年义无反顾坚持学科交叉、坚持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换来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发展。” “当年,对于生物物

我国学者在医学纳米机器人肿瘤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Nature Biotechnology》于2018年3月刊发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丁宝全和赵宇亮院士课题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灏课题组合作完成的工作(“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in response to a

我国学者在医学纳米机器人肿瘤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Nature Biotechnology》于2018年3月刊发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丁宝全和赵宇亮院士课题组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颜灏课题组合作完成的工作(“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in response to a

基因编辑是CAR-T产业化破局利器

  事件及投资建议:  第一,4月17日-4月21日,AACR 2016(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上肿瘤免疫在治疗多种实体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重组CD4 T 细胞攻击 MAGE-A3 蛋白对于黑色素瘤、宫颈癌等多种转移性实体瘤都具有显著疗效;此外,LOXO-101 在治疗 NTRK 基因

智能纳米晶体对癌症宣战

  在医学上,在体内特定区域靶向药物一直都是一个艰巨的难题。通常出现两方面原因:第一,药物本身没有高效发挥其功能的途径;另一方面它们在体内扩散过程中会杀死一大堆健康细胞,从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但是,现在科学家们正努力地研究一些能指导药物特定靶向正确位置的智能纳米材料,从而解决这一医学难题。  当前大

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的肿瘤靶向治疗方面获进展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顺铂和卡铂等铂类化合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铂类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基于其与DNA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这类相互作用是没有细胞选择性的,因而在利用铂药进行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包括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毒性等。发展新的铂药给药策略以提高

看得见的蛋白互作新技术Duolink PLA

  现今,科技发展的齿轮正在高速运转,每隔2-3年就会出现一个重大的技术变革引领生命科学走向更精细、更微观、更真实的水平,这其中也包括蛋白的研究。在疾病的致病机理、分子机制、信号通路、药物筛选以及新型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中,传统的蛋白研究“金标准”方法如Co-IP、Western blot、ELISA、

小动物体内可见光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四)

2 三维成像结果与动物器官的关系通过DLIT 和FLIT技术可以获得动物生物发光和荧光的三维成像图,这一结果是基于和拓扑表面图像结合的结果,并没有与动物体内的器官建立相对应的关联。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定位信号源在体内所在的器官,使用不同断层的病理切片和小鼠不同姿势的CT 图谱,建立了数字化的

质谱技术在临床诊断领域的应用趋势

  质谱技术是过去几十年中受到临床实验室认可并快速发展的最新技术, 近十年来影响了医学及临床实践的诸多领域。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各类临床检测, 此后各类型质谱技术被不同应用领域所接受, 包括毒理学、微生

新技术新方法助力学科发展 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1月12日,“2019金属组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香港大学主办,共100多位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独家合作媒体,为您带来全程跟踪报道。会议现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意外蛛网膜下腔注射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蛛网膜下腔不仅在麻醉实践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许多其他医学领域蛛网膜下腔间隙也已成为医学干预的重要解剖学结构。一般而言,意外/不慎的蛛网膜下腔注射比较罕见。文献报道的意外蛛网膜下腔给药途径有较大的差异,因文献来源大都是个案报告和小样本病例系列报道。本文旨在总结分析意外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潜在来源,及

产研结合的典范:苦味素----从科学发现到产业转化之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云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药苦口由此而来。最近,国内研究团队揭开了这类“苦口良药”的神秘面纱,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Genetics(2013)、Science(2014)和Nature Plants(2016)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肝细胞癌药物治疗现状与前景

  日本卫材公司与默克公司于当地时间2018年8月16日发布消息称,FDA日前批准了此两家公司联合开发的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乐伐替尼(Lenvatinib,商品名Lenvima,药用其甲磺酸盐胶囊剂)用于不可手术摘除的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从而使乐伐替尼成为FDA近十年来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这一适应证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12月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汤富酬实验室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曲静实验室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发表了题为PTEN deficiency reprogrammes human neural stem cells towards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