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发现感知年龄的新基因

为何有些人看上去更显老,而有些人却能一直都长着娃娃脸?日前,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华集团联合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一项皮肤感知年龄遗传因子的大型科研,首次从基因层面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差别很大的原因。相关成果发布于《现代生物学》。 项目中科学家共使用了近10万人次反复评估了超过4000个人的面部高清照片,精确量化了每个人的感知年龄,即看起来的年轻年老的程度,并分析了近800万个DNA位点和感知年龄的关系。 该研究首次发现了感知年龄和基因之间的联系,发现带有MC1R基因特殊基因型的人看起来比其他同龄人平均年老两岁。MC1R基因是人类皮肤合成黑色素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其遗传缺陷可造成皮肤缺乏黑色素的天然保护功能,进而导致更多的紫外线光长期对皮肤造成多种损伤,还可能由此引发皮肤癌变。 “MC1R基因的黑色素合成功能只是其影响感知年龄的一小部分,”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刘凡表示,......阅读全文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人工智能科学家发现 “衰老时钟”,我们的生物钟可以倒转

  “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生物钟。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生物钟的滴答声。“ —— 美国知名影视喜剧明星珍·林奇(Jane Lynch)Insilico Medicin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  喜剧演员Jane Lynch大可以嘲笑一番生物钟,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生物

新研究“揪出”我国老年痴呆人群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俗称为老年痴呆的阿尔茨海默症遗传力高达79%。最近,我国多个研究机构合作,针对这个群体开展了系统的遗传分析工作,发现补体基因C7与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是我国阿尔茨海默症人群的重要遗传风险因子。  此前,人们通过传统连锁分析,发现了三个早发家族型老年痴呆的致病基因,但实际只有不到

Nature 表观遗传学进展将遗传学、环境与疾病联系了起来!

  21世纪,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其产生了让研究人员感兴趣和憧憬的东西,当然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传的成分,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表观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如何演变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改变科学家们对生物学理解的一些研究进展;我们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和DNA序列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观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帕金森疾病领域的最近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疗法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u6870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

新衰老机制:自私基因加剧炎症以及和衰老相关疾病

  衰老影响着每一个生物,但是导致衰老的分子过程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虽然许多因素都促进衰老过程,但动物衰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炎症——这可能被一类自私的遗传因子放大。  人类的基因组中到处都是自私的遗传基因,这些重复的基因似乎对宿主没有好处,反而只想通过在宿主基因组中插入新的拷贝来扩增自己。一类被称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指出人类最终有望健康衰老

  几十年来,对衰老和限制寿命的过程的了解一直困扰着生物学家。三十年前,通过鉴定延长多细胞模式生物寿命的基因变异,衰老生物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可信度。  在本文,我们总结了标志着这一科学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讨论了不同的衰老途径和过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进入一个具有独特的医学、商业和社会意义的新时代。

【盘点】咖啡真的有益于机体健康嘛?

  在睡眼惺忪的清晨或是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会享受一杯香浓醇厚的咖啡呢?现今社会,咖啡基本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进行了很多研究来揭示咖啡和人类机体疾病的关联,下面小编就来为您一一盘点咖啡与机体疾病之间的种种关系。  【1】Pharm Res:咖啡有益,可防止肥胖相关

Nature:母亲爱锻炼,孩子获益大

  在人类,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与母亲的年龄有关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风险增加。由于遗传突变而易患心脏病的小鼠也显示出相同的年龄相关性。  在一项发表于4月1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新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高龄母小鼠仅通过锻炼就可将后代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至年轻母

科学家们发现有可能让皮肤“青春永驻”的基因

  为何有些人更显老,而有些人却能永葆青春?4月21日发布于Current B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首次从基因层面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与实际年龄差别很大的原因。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英国联合利华集团联合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了一项皮肤感知年龄遗传因子的大型

Cell:细胞因子的秘密

  细胞因子是一类广泛参与到免疫反应、细胞迁移、信号转递等生物功能的小分子量分泌蛋白的统称。对细胞因子丰度的定量检测是诸多研究都需要完成的工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对同类型样品中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或自己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出入。近期,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

拉曼光谱用于子宫癌诊断

拉曼光谱用于子宫癌诊断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拉曼光谱分析中,可以对子宫上的早期癌性组织做活体快速识别;这一项前瞻性工作被发表于最近的《分析》(Analyst)杂志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光学生物成像实验室的Shiyamala Duraipandian, Wei Zheng ,Zhiwei Huang及国立大

拉曼光谱用于临床医疗、癌症的检测与诊断

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及新型探测器CCD的工艺及应用逐渐成熟,拉曼光谱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各种拉曼光谱仪器的成本不断下降,其性能也不断得到提升,已从一些传统的拉曼技术逐渐扩展到像显微共聚焦成像拉曼、表面增强拉曼、共振拉曼等综合性拉曼光谱联用技术,检测器分

Cell:细胞因子的秘密

细胞因子是一类广泛参与到免疫反应、细胞迁移、信号转递等生物功能的小分子量分泌蛋白的统称。对细胞因子丰度的定量检测是诸多研究都需要完成的工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自己对同类型样品中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或自己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出入。近期,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

研究揭示抗衰老靶点

  根据最近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可能是新型的抗衰老靶标。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蔡时青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博士合作完成。通过使用多种方法和系统,作者确定了保守的衰老负向调节因子,从而为如何实现健康衰老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奥秘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当然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统到底和机体肠道菌群有着怎样的关联?免疫系统能够被肠道菌群调节,抑或者其能够主动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来影响健康?  本文中就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整理,如下:  

JCI: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何发生?科学家找到新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免疫系统攻击并破坏宿主自身的器官和组织。在美国,数十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了数百万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出二至十倍。总体来说,约80%的自身免疫性患者是女性,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治愈方法。近日,来自国立犹太医学中心的研究

刘凡:用DNA让罪犯现原形

  刑侦人员通过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DNA锁定犯罪嫌疑人的桥段,在电影中很常见。未来,影片中的场景也许真能变成现实:科学家可凭借DNA推断出一个人的长相。  目前,法医分子表型刻画技术尽管不能准确预测人的外貌,但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已能根据犯罪现场的DNA预测出眼睛、头发和皮肤的颜色。刘凡便是这个领

著名院士Cell揭示炎症的分子刹车

  炎症是一种两难的状况:机体需要它来清除入侵生物及外源刺激物,但过度的炎症会损伤健康细胞,促进衰老,有时候甚至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p62的蛋白充当分子刹车抑制了炎症,避免了附带损伤。这项小鼠研究发布在2月25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领导

童年失去父亲真的会让女孩子过早地性成熟吗?

  父亲(母亲)的离开能够促进儿童的性成熟吗?一些科学家人们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看法是基于进化学的理论。然而,最近一项大规模的研究显示,儿童性成熟更依赖于父母亲离开的具体方式。  进化心理学家预测失去父母亲的儿童能够发育的更快,他们离开的事实仿佛告诉他们一些信息:生活之路并不平坦,因此一个最佳的繁殖

Cell刊发新研究:逆转衰老真的实现了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逆转因衰老而改变的基因活性来减缓衰老进程,甚至逆转衰老。  根据近期发表在《细胞》(Cell)上的一项工作,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研究人员通过调节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成功诱导分化后的成熟细胞成为胚胎类似

阿尔茨海默病基因表达谱与调控网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systematic integrated analysis of brain expression profiles reveals YAP1 and other prioritized hub genes as important up

Nature:艾滋病和癌症的“双刃剑”

  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人体内的一种酶,是导致大多数乳腺癌中DNA突变的重要原因。发现这种称作APOBEC3B的酶,有可能改变乳腺癌的诊断这治疗方式。   领导这一研究小组的是明尼苏达大学Masonic癌症中心研究人员、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Reuben Harris博

改善生活方式对机体健康到底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助于机体健康,那么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应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呢?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多篇研究成果,来告诉大家生活方式对于机体健康的重要性!与大家一起学习!  【1】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大脑健康 有效应对诸如痴呆症等大脑疾病  新闻阅读:We can ch

Nature Communications:环形RNAs在脑衰老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

  大脑衰老的生物学机理十分复杂,受到遗传、年龄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调控和影响,其中随年龄和环境等因素而变化的表观遗传调控被认为是重要的调控环节之一。基因组中大约90%的DNA都具有转录活性,但其中仅有1.5%的基因能够编码蛋白质,环状非编码RNAs(circRNAs)属于不具有编码功能的非编码RNA

大型遗传学研究告诉你减肥有哪些关键?

  减肥总是新年任务列表中名列前茅的事项。日前,23andMe公司非常应景地宣布将在2018年初启动一项独特的大型研究,将在该公司的顾客群中研究基因变异与减肥的关系,以及使用不同种类的饮食和锻炼手段对减肥的影响。  “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预测减肥成功的遗传、人口、社会心理以及行为特征,同时检测不同

Cell: iPSC为癌症研究插上翅膀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由西奈山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从新的角度认识了:将一种众所周知的抗癌信号基因转变为骨癌风险驱动因子的一些遗传改变。尽管取得了一些治疗进展,40年来骨癌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这些研究结果是以iPSCs为中心。自2006

Cell: iPSC为癌症研究插上翅膀

  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由西奈山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从新的角度认识了:将一种众所周知的抗癌信号基因转变为骨癌风险驱动因子的一些遗传改变。尽管取得了一些治疗进展,40年来骨癌的生存率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的这些研究结果是以iPSCs为中心。自2006年

自闭症:叶酸过量?

叶酸(folic acid)也叫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几十年来,孕妇和准备受孕的妇女都被建议提前服用叶酸,以降低新生儿的某些出生缺陷风险,尤其是在某种程度预防婴儿的大脑和脊柱等重大出生缺陷。JAMA:产前补充叶酸与自闭症风险降低有关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13 Feb 1

青岛基因检测平台将建成 能揪出30多种遗传病

  人体基因被称为世上最神秘的东西,在众多疾病背后很多都是基因在“捣乱”。12月13日 ,记者探访岛城基因神秘基地——市妇儿中心遗传科,了解了一些基因背后的故事:每个人体内都有隐藏的致病基因,有的基因传男不传女 、有的基因让人“防不胜防”,明明父母都很正常 ,到了孩子身上却发生了突变等 。作为山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