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奖房奖钱奖圣旨,别毁了高考状元

每年高考一放榜,各地区的政府、企业、学校、培训机构都纷纷为状元送上奖励。有奖励133平方米状元房;领导扎堆家里探望慰问;身穿状元服、肩披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游园,接受“康熙皇帝”的敕封和万元奖金赏赐……近年来,奖励方式越来越奇葩,奖金也越来越高。(7月11日人民网)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确叫停炒作高考状元,地方也会把分数捂的很严实。但现实中,“禁令”却被一些地方忽视。奖房奖钱奖圣旨,别毁了“高考状元”。首先,“高考状元”只有零星几个,炒来炒去也炒不出个花儿来,无非是今年花落你家明年花落他家。关键是,要厘清一些人对“高考状元膜拜”的根源所在——无非因为他们是考试英雄,是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而笑到考试完的人,这种追逐分数的情结,在应试教育框架下,颇具英雄主义色彩。同时不可回避的是,一些媒体之所以愿意并大力炒作“高考状元”“最牛高考班”及“升学率”等,和市场需求息息相关。试问,若无人透露确凿的状元信息,教育部门也坚决不参与......阅读全文

教育部重申不应公布高考“状元”

  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昨天(6月23日)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对高考考生成绩进行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今年高考之后,各地陆续开始查分,像北京等地的高考“状元”信息迅速在社会上传播。续梅昨天回答提问时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要公

科学时报:有感于“千名‘状元’无顶尖人才”

  就高校自身而言,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他们的天职。  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这无疑给热衷状元的国人们浇了一盆凉水。这些状元们怎么了?这些金榜提名的状元之才

志愿填报专业统计显示,国内基础学科研究正遭冷落?

  2020年全国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如果把高考区分成两个“半场”,“上半场”无疑是考试环节,“下半场”则是志愿填报,决定未来就读的高校和专业。  上世纪80年代,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言犹在耳。近年来,“重商主义”却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基础学科不仅招生难,而且许多此类专业学生毕业

状元宣传“封口”,因噎废食否?

不久前,福建省某中学教师朱业上午在朋友圈里转了一则“原来高考第一名是TA”,并留言勉励学生向师兄学习。这在他看来本是一条再平常不过的帖子,因为“每年都是如此”,可是还没到中午就被单位领导要求删除。朱业有些不解,“虽然这些年总在说不宣传状元,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严”。 然而,对状元的宣传也许真

王凌峰:世界一流大学梦如何能圆

  1998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为北大、清华,其余“985工程”高校定位为国际知名大学。自此之后,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一大话题。   全球范围内进行世界一流大学排名

熊丙奇:是什么让“状元”成为“流浪汉”

  八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并开始沉迷网络。从大年初四开始,他连续三天躺在西南交大校园镜湖边的露天长椅上睡觉。   这则报道读来令人嘘唏不已。这位沉迷于网络的曾经的县理科状元,还算对自己有较清晰的认识——

高考时节谈高考

在6月,整个中国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都在关注高考,从高考前的总动员到6月7日、8日的高考,从高考评卷到高考分数的查询,从官方禁止公布高考状元到媒体还是照样炒作“高考最高分”,从高考分数线的公布到高考志愿的填报,再到第一批高校的录取……高考是全年一贯的热点话题,6月更是成为焦点话题。 为什么高考

差生逆袭学霸失落背后:教育和就业严重错位

  “差生”逆袭,“好生”失落。这似乎是近年来不少“80后”的体悟。在这一心态背后,隐藏的是教育模式里的误区以及当下社会对“成功”的定义   “这次参加同学聚会,我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沈童(化名)感叹,“当初班级里的‘差生’不少都已经小有成就了,相比自己,上学时成绩优异,如今却事业平

怎么有尊严地读博士?

  什么是有尊严地读博士?怎么读才能有尊严?  怎么读才能有尊严?  在我看来,尊严最重要的首先得有钱作为支撑,没钱谈尊严会很没底气。因为但凡读博士的平均年龄都二十六七,超过三十的也不在少数。都而立之年了,不但不能挣钱养家,甚者还要父母继续资助,这搁谁都不是件光彩的事。我记得我二十年前在香港读博士的

“老三届”院士四十年前和学生一起高考

对于每一个考生,高考都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从当年的高考数学状元,到如今的中国工程院老院士,40年弹指一挥间,再回忆起自己的高考,陈政清仍有着无限感慨。 1966年高中毕业,1977年参加高考。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老三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足足等待了漫长的11年。 1977年1

专业何来“功利”说

   随着高考录取工作趋于尾声,很多统计数字纷纷出现。最近便有一项关于高考状元的报考专业统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这份统计中,今年香港地区的6名新科状元全部报考了医学专业,而内地九成高考状元更倾向于选择经济管理专业,医学无人问津。  内地高分考生选择经管类专业而无视基础学科的现象其实早已有之。对此,

卢晓东:静下心来,向港大学习

  香港大学今年在大陆地区招生获得了大丰收,在录取的291名学生中有包括3名北京文科头名在内的17名省市级高考状元。与此同时,北京市理科头名选择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在北京市也成功超越北大清华。这一切再次引发热议,某网站甚至设计了网络调查:“北京市四名文理科状元放弃北大而选

留美北大生与父母决裂 谁造就了“残废的皇族”

  身为父母,不能罔顾孩子的差异,以某种一厢情愿的期望来塑造子女。  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的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毕业后又前往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然而,光环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

6学者热议中国数学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是《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Forum文章“Predicament and outlook of China’s math education”的中文版本。 数学是科学的根基,也是理性思考的基础。 如果一个社会拥有普遍较高的

聚焦高层次女科技人才

  妇女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必须高度重视。深度开发这一资源,对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凤毛麟角,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中,女性仅分别占5%、4.6%和3.9%,至于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领导更鲜有女科学家的身影,这一现象无疑已引起

时评:状元出身越来越好 警醒教育资源失衡

   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高考状元的小学和初中比较普通,但就读的高中则集中在“示范性高中”里。  “状元出身越来越好”一方面说明随着学龄的增长,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渐趋失衡,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掐尖战”和“名校争夺战”越来越惨烈。  不同社会阶层生存生态的

吴国盛:让科学成为“内生动力”

   最近两年,吴国盛很忙。  他的新书《什么是科学》销量长红,又观点尖锐,争议不断。他忙着领奖,也忙着与各路“神仙”辩论,为自己的理念正本清源。  自执掌清华科学史系以来,不到半年,这个平地起高楼的新设学科就火了。讲座、论坛一场接一场,国际大咖络绎不绝地来访,各地学子也闻风而至。他却谦逊慨叹:“我

“高考移民”屡禁不止背后:围堵不是长久之计

   近日,一次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教育部门开展的突击高考检查,让590名空挂学籍的外省考生“高考移民”梦落空。  为了躲开原籍的激烈竞争,在高考“洼地”搏个好前程,这些考生的家长选择了当前“高考移民”最典型的做法:把孩子户口迁到内蒙古某旗县,然后到其他旗县办理假学籍或“空挂学籍”,每逢学业水平

如何让“芯片”核心技术人才和成果喷涌而出

  目前,我国基础型人才比较少,都是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打一个比方,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会用到JAVA,高校毕业的工程师大概有十几万,但是跑JAVA虚拟机的现在只有几十个人,我2010年办企业的时候连10个人都没有。”近日,在一场由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青年科技奖得主李传锋:“玩”出来的信仰

  继2012年和2013年获得王大珩光学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传锋不久前又站在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在“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事”的过程中,李传锋的科研道路颇为曲折。   以“玩”的心态做科研   李传锋酷爱物理,1990年高考

朱清时:中国大学30年未培养优秀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咨询台被家长打了围。  “我们获得招生资格的时间比较晚,很多省份都是考前填志愿。我要在一周的时间内,将8个招生省市全部跑完,实在很紧张。”昨日(6月5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来到武汉,亲自为今年的招生做宣传。  这个今年66岁,被称为“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人”的老人,

李传锋:“玩”出来的青年物理学家

中国科大 李传锋教授  一向谦逊低调的青年学者李传锋教授近段时间连获大奖,继去年获得王大珩光学奖之后,今年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在刚刚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他又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的“土著”教授,李传锋是同事眼里的“好学生”、“

王凌峰:高考录取改革可采Gale-Shapley机制

  今年4月,某名牌大学工作人员化名一苇出版《招生门》一书,以小说形式深度披露了国内高校录取工作中种种秘而不宣的潜规则。无独有偶,6月中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栾梅健也在其博客上撰文揭秘了“高招”十大猫腻。  以1999年上海单独命题为起点,我国高考改革已进行了11年,各地大大小小改革

本科教育的“中外对话”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日前,由全国5.2万名教育工作者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共同参加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让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成为了与会者的一个共识。应该说,近些年来,本科教育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正在逐步提升,但一直以来,人们都喜欢把中国本科教育与外国本科教育作比较

《博士劝退文》送给犹豫要不要考博的同学

  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们哥

施一公:中国大学及研究所科研是为西方免费劳动

  现年48岁的施一公于36岁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40岁拿到终身讲席教授;46岁先后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他放弃美国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回国,成为中国“千人计划”的首批成员。他在不同场合下对『中国教育』的直言不讳常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张益唐:孤独的数学家

“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张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别轰动的原因在于,作出巨大数学贡献的他已经接近60岁,之前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讲师。   2012年7月3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张益唐在科罗拉多州好友齐雅格家后院抽烟,20多分钟里他有如神明启示般的想

叶富贵:大学创新与教育常识

编者按  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现刊发三篇文章,从大学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的视角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叶富贵  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讲创新,那么,中国真的需要如此多的创新吗?  我看未必,创新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也不是每个领域都需要的。

施一公:中国大学及研究所科研是为西方免费劳动

  【编者按】现年48岁的施一公于36岁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40岁拿到终身讲席教授;46岁先后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他放弃美国终身讲席教授职位回国,成为中国“千人计划”的首批成员。他在不同场合下对『中国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