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8q24的遗传变异增加中国人结直肠癌风险

近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染色体8q24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肿瘤死因排名第四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增加,但病因学不明确,成为目前研究热点。王慧研究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曹佳教授研究组合作,以中国435例结直肠癌病例与78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对染色体8q24上多态性位点与结直肠肿瘤患病风险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8q24上rs6983267多态性位点与中国人结直肠癌发病存在显著关联;同时对该位点进行Meta分析,结果表明人群中杂合子GT携带者与纯合子GG携带者的患病风险分别比TT携带者增加了约20% 和39%。 以上研究提示,rs6983267多态性位点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因素。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李绵在王慧研究员的指......阅读全文

染色体8q24的遗传变异增加中国人结直肠癌风险

  近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染色体8q24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肿瘤死因排名第四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

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成功绘制肺癌遗传变异染色体图表

据physorg网站2007年11月4日报道,一个国际科学家研究小组4日宣布,通过共同努力他们绘制了肺癌遗传变异图。肺癌是世界上导致癌症病人死亡的头号杀手。《自然》杂志在线版本于11月4日刊登了这一研究成果。研究对肺癌细胞的非正常遗传进行了全面观察,发现在人肺肿瘤中有五十多个基因组区域频率地出现或消

新研究构建出小麦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小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新月沃地一个狭小的核心区域,一万年间,从地区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转变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然而,小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粮食需求两方面同时适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理解小麦适应性进化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小

PGT生殖遗传阻断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2021年7月,国际权威临床医学研究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1.492)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徐丛剑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A comprehensive and universal approach fo

研究发布碧凤蝶染色体水平基因组

  蝴蝶因其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自达尔文时代就作为研究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几年更被认为是研究形态遗传、进化和发育的理想模型,已成为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凤蝶科是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丰富的色彩和形态等多样性是昆虫生态与进

染色体组简介

  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现已作为专门的术语广泛使用。通常各种生物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如水稻是24条染色体,而人类则具有46条染色体,有性生殖过程中,正常配子具有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这样水稻和人类的一套染色体组分别包括12对和23对。

影像组学智能预测直肠癌术后远端转移研究获突破

  记者8月27日从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研究员刘振宇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孟晓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红梅、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振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国响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等科研人员合作开展的多中心“影像组学预测直肠癌术后远端转移”临床研究工作获得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8月

康乃馨遗传密码被破解-有助花卉染色体组研究

  日本农业和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近日宣布,他们与东京农工大学等机构合作解读了康乃馨的全部染色体组,这将为康乃馨的品种改良提供极大方便,并有助于促进其他花卉的染色体组研究。  据宣布,研究人员以一种名为“弗朗西斯科”的红色康乃馨为研究对象,弄清了康乃馨其中6.22亿个碱基对中91%的碱基对排列,

染色体组的定义

  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的定义

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的特征

  不论一个染色体组内包含有几个染色体,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组的特征

不论一个染色体组内包含有几个染色体,同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连锁群都彼此不同,但它们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组的定义

  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现已作为专门的术语广泛使用。

人类外显子组迄今最全遗传变异记录公布

  近期发布的几组研究报告显示,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考察人类的遗传变异。其中在一项关于人类基因组外显子组(蛋白质编码区)的深度分析中,研究人员提供了迄今为止有关该区域最全面的遗传变异记录;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改进了对基因变体的解读。  基因组分析 外显子组领先  简单来说,外显子组就是遗

染色体级别橡胶基因组研究揭秘乳胶生物合成

   橡胶树是大戟科植物。在植物界大约2500种产胶植物中,橡胶树产生的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功能成分的天然胶乳约占全球天然橡胶的98%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起可能造成巨大环境污染的人工合成橡胶产业,天然橡胶因其良好的弹性、伸展性、耐老化等综合理化性能而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任何国家必须具备的重要战略

细胞学标记的概念和方法特点

细胞遗传标记(Cytological Genetic Markers )是指对处理过的动物个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及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一个物种的核型特征即染色体数目、形态及行为的稳定是相对的,故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测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及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染

什么是细胞学标记?

  细胞遗传标记(Cytological Genetic Markers )是指对处理过的动物个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及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一个物种的核型特征即染色体数目、形态及行为的稳定是相对的,故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测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及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

研究揭示直肠癌辅助放化疗毒性血清代谢组学特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37.shtm  

联合研究:影像病理组学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新进展

   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振宇与中山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开展的多中心“影像病理组学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工作获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外科肿瘤学年刊》。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了解,新辅助治疗后行全肠

染色体组工程的应用

染色体组工程的应用诱导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是有限度的。由于作物类型不同,对多倍性诱变反应也不同。原来的倍性水平、染色体组的结构、繁殖方式、多年生性、植株实用部位,所有这些都关系到育种的成败。最适宜用染色体加倍方法改良的作物应该具有:①染色体数目较少,②以收获营养体为主,③异花授粉,④多年生和营养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生物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玻片标本,经显微照相,冲洗放大等步骤获得染色体照片。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着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组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着丝点的位置以及次缢痕、随体的有无等形态特征作一描述。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就称为该细胞的核型。 染色体的排列原则:①染色体的大小(即长度),②着丝粒的位置,③特殊标记。实验材料 小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生物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玻片标本,经显微照相,冲洗放大等步骤获得染色体照片。从染色体玻片标本和染色体照片的对比分析,进行染色体分组,并对组内各染色体的长度,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概要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大小、着丝粒位置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为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细胞学证据。实验原理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每一生物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型分析也称核型分析。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得染色体有丝分裂的玻片

大规模测序研究:从遗传变异到功能

  随着测序研究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了解遗传变异,而是期待探究功能。在最近几个星期,三个以“从遗传变异到功能”为主题的大规模测序项目都发表了很有意思的论文。   Transcriptome and genome sequencing uncovers functional variation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研究从基因组水平揭示食肉目染色体进化规律

  染色体进化是物种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具有显著核型差异的食肉目动物为染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虽然前人通过比较染色体涂色法建立了食肉目内许多物种的染色体比较图谱,但这些研究的分辨率比较低,尚没有深入到精细的核苷酸水平,也不能在核苷酸水平研究不同食肉目物种间的共线性区块、染色体重排以

章冰博士:首次阐析人类癌症“蛋白组基因组学”特征

  由范德堡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鉴别出了驱动大肠癌的一些遗传突变的蛋白质“标签”。这项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重要研究,第一次综合阐析了人类癌症的“蛋白组-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特征,这将推动结直肠(大肠癌)癌诊断和治疗取得新的进展。在美国,结直肠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

Science:发现易患结直肠癌的遗传因子

        结肠直肠癌是工业化国家最常见的癌症。8月14日在线出版Science杂志刊发了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TGFBR1基因的变异体是促使某些人易患结肠直肠癌的遗传因子。        以前的研究已知,TGF-beta 信号通路对结肠直肠癌和其他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调控作用。而TGFB

遗传标记有哪些种类?

形态学标记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 Markers)是指肉眼可见的或仪器测量动物的外部特征 (如毛色、体型、外形、皮肤结构等),以这种形态性状、生理性状及生态地理分布等待征为遗传标记,研究物种间的关系、分类和鉴定。形态学标记研究物种是基于个体性状描述,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够完善,且数量性状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