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侠:后诺奖时代的生存

每年十月的“诺奖季”,都像是一场“狂欢”。然而“狂欢”过后,难免有五味杂陈之感。联想到最近一段时期,国内几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相继离世,其所释放的信号让人心忧: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基础条件改善乏力的背景下,过度激励的政策却让未来变得更加不可预期。 记得十年前,笔者与同行在一次会后的聊天中曾形成一个共识:就当下而言,多几个诺奖获得者对于中国科技整体环境的改善意义并不大,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改革的借口,所谓“一俊遮百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像30多年前国人对于奥运奖牌的期待,时至今日,人们热衷的焦点已从奖牌数量转移至体育与个人生活之间的联系上来。同理,自从本土诞生两项诺奖以后,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人们会更趋理性地看待这项桂冠。诺奖的诞生,必然是一国历经科技资源积累与建设后,科技系统协同运作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因果关系揭示了:片面追求轰动效果而忽略基础设施建设,只会带来并加剧科技界的某种赌博行......阅读全文

教育及科研体制的根本性问题,不应只在诺奖季探讨

2018诺奖再次引发人们对国内基础教育和科研体制根本性诟病的鞭挞。而彻底改变这些需刮骨疗伤的勇气,并非只是蹭蹭诺奖季热度即好。  又一次,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陆续公布成了整个科学界的盛事。然而,三大奖项今年中国科学家再次无一斩获。迄今只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出席2015年

每年1个诺奖 日本诺奖“井喷”的背后是什么?

  12月10日11点,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  今年,日本诺奖得主俱乐部再添一员,名城大学教授吉野彰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至此,日本诺贝尔奖获奖人数已攀升至24人。自2000年以来,日本更是以平均每年1人获得诺奖的速度,引发广泛关注。  日本诺奖“井喷”

预测诺奖 有章可循?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盛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即将在10月初陆续进行。美国时间9月21日上午,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以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的科学家。这是诺奖开奖前一项颇为有趣的活动,也成为科学圈这段时

“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奖揭晓,光遗传学会不会获诺奖?

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零点,有 “诺奖风向标” 之称的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公布,三位在光遗传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获得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发现了可以激活或沉默单个脑细胞的光敏微生物蛋白,并将其用于开发光遗传学——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多数“诺奖”出自那个领域?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2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最近十多年,诺贝尔科学奖一半以上的桂冠“花落”五大研究领域:粒子物理学、细胞生物学、原子物理学、神经科学和分子化学。  在最新研究中,斯坦福大学的约翰·约阿尼迪斯及其同事梳理了1995年至201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结果发现,在

他们是如何拿到诺奖的——来自诺奖实验室的内部报告

  刚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Moser夫妇的实验室中,有一对中国夫妇——张生家和叶菁,他们与Moser夫妇已经合作了五六年的时间,并在此次获诺贝尔奖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生家、叶菁夫妇与Moser夫妇合影  在本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布的当天,赛先生联系了张生家夫妇表示祝贺,在谈话中张生

2014年沃尔夫奖揭晓 被称诺奖前哨

  据沃尔夫奖(Wolf Prize)官方网站消息,2014年沃尔夫奖获奖名单现已出炉。今年沃尔夫奖共颁发五个奖项,来自台湾地区、美国、瑞典、加拿大和丹麦的七名科学家和一名艺术家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   绘画/雕刻奖   Olafur Eliasson,丹麦艺术家。   化学奖

别让“冲击诺奖”变成科研包袱

  日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正式发布。据《人民日报》报道,这项启动于2012年9月的“万人计划”,将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一万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其中包括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这一消息经某些网站“标题党”转载后,引发巨大争议。   事实上

Nature:诺奖蛋白又获突破

科学家们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得了处于生理环境且原封未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展示了生理条件下G蛋白偶联受体在磷脂膜中的天然形态。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提前发表在十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 CXCR1蛋白是一种A类视紫红质样G蛋白偶联受体,它能够与炎症信号白介素8结合,并通过细胞内的G蛋白触发

日本屡屡斩获诺奖原因何在

  引言: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花开遍野”,而中国却在诺奖上收获无几。中日文化等方面相近,到底日本在国家政策制度和科学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又是如何帮助其科技进步的呢?  谈到科技兴国,人们常常拿美国做标杆,认真研讨美国的政策、法令、机制、做法,因为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但作为一个典型的西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