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揭示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由生殖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的重要发育转变进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组蛋白修饰介导的表观遗传基因转录调控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永秀研究组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拟南芥SNL1和SNL2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制。2013年,研究人员发现SNL1能够结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19,调控组蛋白H3K9K18的乙酰化水平,影响基因转录。SNL1/SNL2功能缺失影响脱落酸和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强了乙烯对脱落酸的拮抗作用,降低了种子休眠。研究组近期研究工作表明,SNL1/SNL2功能缺失导致生长素相关基因特别是AUX1的表达升高,增强了生长素在胚根的水平和分布,进而激活下游CYCDs介导的细胞分裂,提高了突变体种子萌发速率。 该研究为利用分子辅助育种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种子萌发不齐和穗萌发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13年和近日先后......阅读全文

拟南芥种子休眠机制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538.shtm 种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是典型的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目前已发现的种子休眠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中,基因转录调控

拟南芥种子休眠机制最新研究进展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团队发现拟南芥转录后调控的重要分子机器pre-mRNA 3'末端加工复合体参与种子休眠调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杂志》。种子休眠是指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是典型的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目前已发现

赤霉素处理打破萝卜种子休眠实验

赤霉素处理打破萝卜种子休眠的研究刘玉石,丁九敏(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对大多数种子公司而言,刚从农户或育种基地收回来的萝卜种子,有些品种是有休眠期的。而处于休眠期的种子会影响种子发芽率。据相关资料记载,赤霉素对于打破 种子休眠有一定作用。本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对萝卜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来确

激素介导种子休眠调控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种子休眠是农业生产上一个重大农艺性状,适度的休眠水平对作物种子的正常收获、贮存及随后的萌发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极大地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大量研究表明,ABA与GA两种激素相互拮抗地调控种子休眠,它们在种子从休眠向萌发转换的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ABA与

Nature子刊:什么基因决定了种子休眠

  生物活性赤霉素(GAs或二萜)是陆地植物中的必需激素,其控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许多方面。在开花植物中,13-OH GAs(具有低生物活性-例如GA1)和13-H GAs(具有高生物活性-例如GA4)经常在同一植物中共存。然而,天然拟南芥13-羟化酶GA的特性及其生理功能仍然未知。  2019年9月

杉木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北京林业大学在杉木种子休眠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有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种子休眠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可阻止作物的成熟种子在收获前萌发,从而有效避免减产。另一方面,打破种子休眠可促进种子萌发,在作物种植和林业育苗中实现整齐出苗。了

人工气候培养箱对种子休眠过程的研究

种子休眠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它有利于生物体渡过不良环境,使种族得以繁衍,但给人类利用带来了困难。目前关于种子休 眠的机制仍没有比较明确的结论。通过选取一定的老鸦瓣种子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进行研究其萌发率以及眠休特征。 破眠种子适宜萌发条件将G,CK处理种子于胚率为70

新疆生地所发现异型种子休眠类型的新组合

  种子异型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种子类型的现象,是植物在不可预测环境下所采取的“两头下注”对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异型种子的休眠类型组合多数可能是“不休眠+非深度生理休眠”。其他的休眠类型组合还没有明确报道。   最近,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发现了异型种子休眠类型的新组合:

研究发现拟南芥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成员

  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机理对于植物生存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种子休眠属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拟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种子休眠数量性状位点(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休眠彻底丧失,并且DOG1相关

植物所发现拟南芥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成员

  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机理对于植物生存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种子休眠属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拟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种子休眠数量性状位点(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休眠彻底丧失,并且DOG1相关

植物所揭示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由生殖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的重要发育转变进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组蛋白修饰介导的表观遗传基因转录调控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永秀研究组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拟南芥SNL1和SNL2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

植物所发现拟南芥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成员

  研究种子休眠和萌发的调控机理对于植物生存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种子休眠属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子的共同调控。拟南芥DOG1(DELAY OF GERMINATION 1)基因是控制种子休眠数量性状位点(QTL)的主效基因,DOG1功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休眠彻底丧失,并且DOG1相关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新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带领的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对开展优化育种、减少作物种子穗发芽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相关成果于3月6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植物细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种子休眠受多种植物激素调节,除广泛报道

中科院植物所发现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新机制

  乙烯(ethylene)是最简单的烯烃,少量存在于植物体内,是植物的一种代谢产物,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无色易燃气体。  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秀带领的团队同德国马普植物育种所、弗莱堡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乙烯调控种子休眠形成的新机制,对开展优化育种、减少作物种

水稻种子休眠特性分析实验中光电自动数粒仪的应用

我国主要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就是水稻,但是我国栽培的水稻品种的休眠期一般都很短,有 的甚至是休眠不明显。就目前的栽培形势看来,一般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成熟,容易出现穗发芽,从而严重的影响产量及品质。而且,在育种和良种繁殖过程中会因为 某些品种的休眠导致工作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对水稻种子的休眠特性进

植生生态所植物激素互作与性状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种子从休眠向萌发转变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种子休眠是高等植物长期进化选择的结果,对于植物物种繁衍和渡过恶劣环境条件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农业生产方面,种子的休眠性能有效地防止种子成熟后在潮湿环境下穗发芽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前人的研究表明,ABA是唯一已知的能诱导和维持种子休眠的激素。中

遗传发育所等作物驯化基因平行选择研究取得进展

  作物驯化是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物驯化过程中,一些重要农艺性状表现出趋同驯化的特征,这些特征综合在一起被称为“驯化综合征”。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是否在不同物种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一直是进化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迄今为止,同一基因在不同科作物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仍未见报道。种子休眠减弱是一个典型

控制不同作物的共有休眠基因找到

  调控作物休眠的基因终于被科学家找到了。9月24日,《自然—遗传》杂志刊登文章,介绍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田志喜课题组、储成才课题组联合美国乔治亚大学Scott A.Jackson教授等团队,在研究不同作物的平行选择过程中发现了能调控种子休眠的基因。  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植物种子成熟后都具有休眠特性,使

中科院等发现不同作物驯化中存在基因平行选择

  9月24日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志喜课题组、储成才课题组联合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Scott A. Jackson等研究团队,报道了一个种子休眠调控基因在不同科作物驯化中受到平行选择的现象,该成果加深了人们对

DNA去甲基化酶ROS1负调控基因印记和种子休眠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黄朝锋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DNA demethylase ROS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imprinting of DO

DNA去甲基化酶ROS1负调控基因印记和种子休眠新机制

  9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黄朝锋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DNA demethylase ROS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imprinting

狼毒的繁殖栽培

  在自然状态下,狼毒是靠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结实率较高,因此研究狼毒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休眠、种子发芽及种子储藏等特性,对于揭示群落内狼毒种群更新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狼毒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  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狼毒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多数需经过休眠才能萌发,种皮对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种

脱落酸的功能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经层积处理的桃、红松等种子,

脱落酸的功能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经层积处理的桃、红松等种子,

脱落酸的主要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茎和侧芽生长,因此是一种生长抑制剂,有利于细胞体积增大。与赤霉素有拮抗作用。脱落酸通过促进离层的形成而促进叶柄的脱落,还能促进芽和种子休眠。种子中较高的脱落酸含量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经层积处理的桃、红松等种子,

Nature子刊等多篇研究论文解析种子表观遗传调控

  生物通报道: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由生殖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的重要发育转变进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一些研究发现这个过程中,组蛋白修饰介导的表观遗传基因转录调控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刘永秀研究员一直从事表观遗传和植物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

穗发芽后种子没用了?休眠“开关”找到了

穗发芽威胁水稻产量。安徽省白湖农作物种子研发中心研究员  王德好 摄水稻、小麦、大麦、玉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很多谷物还没出田,穗上的种子就爬满了一根根绿色的小细苗。“发芽的种子品质降低,严重影响粮食产量。一些发芽过度的籽粒,甚至无法进行饲料加工,让农民的收入大打折扣。”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狼毒的繁殖栽培及主要价值

  繁殖栽培  在自然状态下,狼毒是靠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结实率较高,因此研究狼毒种子的形态结构、种子休眠、种子发芽及种子储藏等特性,对于揭示群落内狼毒种群更新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狼毒的防除提供科学依据。  种子休眠及破除方法:狼毒的种子在自然状态下多数需经过休眠才能萌发,种皮对萌发有一定的

植物激素脱落酸的相关内容介绍

  1.有关历史  60年代初美国人F.T.阿迪科特和英国人P.F.韦尔林分别从脱落的棉花幼果和桦树叶中分离出脱落酸,其分子式为C15H20O4。  2.存在部位  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  3.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

脱落酸的研究历史及主要作用

1.有关历史60年代初美国人F.T.阿迪科特和英国人P.F.韦尔林分别从脱落的棉花幼果和桦树叶中分离出脱落酸,其分子式为C15H20O4。2.存在部位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叶、休眠芽、成熟种子中。通常在衰老的器官或组织中的含量比在幼嫩部分中的多。3.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