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南极考察新站完成优化选址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近日,我国多名考察队员从南极难言岛顺利返回“雪龙”号,标志着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在罗斯海区域圆满完成南极考察新站优化选址任务。 据悉,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是本次考察队的重要工作之一。自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至今,考察队已对罗斯海地区进行了多次综合考察规划。本次罗斯海新站选址队队长陆志华介绍,连日来,罗斯海新站选址队员按计划完成了5个预选区域——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的地质调查、基础测绘、规划选址、动植物调查、海冰及气象分析、环境本底调查等各项任务,同时进一步扩大了考察范围,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比选,其中在难言岛南部调查区域,考察队新发现一处避风条件良好、适合码头建设的海湾。 同时,考察队还首次步行到达难言岛西侧南森冰架边缘,考察未来建设供大型飞机起降的蓝冰跑道的可行性,并完成了难言岛北部企鹅聚集区企鹅数量的定量估算,以及该区域鸟类巢穴及海豹栖息地的标注,为建站周边环境影响提供......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求解:我国为何还要建南极科考站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

我国将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我国计划在南极建立第4个科学考察站。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在2010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透露,根据《中国极地考察“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极地考察能力建设,促进高新技术应用,提升极地考察站的保障能力。

选址工作长达5年 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啥模样

  随着日前第三十三次南极考察队凯旋,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要建新的南极站?新站选址背后有哪些故事?南极科考未来如何发展?怎样实现从南极大国到南极强国的跨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海洋局的有关专家。  即使建造有难度,但只要科考意义大,就不怕困难  围绕中国第五座南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我国首次在南极开展生物钟基因检测的研究

 2008年12月余万霰在南极考察   在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现场计划中,有一个健康检查项目非常醒目,即“中国赴南极考察队员生物钟基因及若干生物节律检测及研究意义”。这项由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余万霰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首次在南极考察队员中开展生物钟基因检测与研究。  

中国南极新站前期建设全面展开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在南极恩克斯堡岛上建设新科考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岛上住宿舱已经通电,海水淡化设备也已能基本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科考队在前些天将总重180吨的工程装备和建设物资全部运上恩克斯堡岛后,随即展开

我国将新建1至2个南极科考站

  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获悉: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完成新的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等任务,目前已经在返程回国的途中,预计4月回到上海。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中国第29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曲探宙表示,为南极科考站选址调研和南大洋科考,是第29次南极科考的两项主要任务,“

俄罗斯制定南极考察新战略

  作为在未来10年重申其在南极洲存在的一项斥资9.75亿美元的努力的一部分,俄罗斯正计划让5艘新的极地考察船下水。   根据一份在2020年之前重点开发南极地区的政府战略文件,莫斯科还将在那里重建5所考察站以及3所季节性基地。   这份文件确定了将改善对气候变化的监测

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座科考站

  中国展现冰雪雄心   11月23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完成最后一次物资补给后乘坐“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开始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挺进南极大陆。科考队和经过大修、重新焕发青春的“雪龙”号可谓重任在肩,不仅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而且开展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工

从这里登上南极内陆最高点

   南极中山站站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大气与空间物理学研究室主任胡红桥正在经历第三次南极越冬。  近日,南极中山站激光雷达安装成功。在天空晴好时,今年他和团队可实现对极区中高层大气24小时昼夜连续观测,填补我国极区中高层大气观测空白。  1989年2月26日,我国在白色荒凉的南极大陆上建立起了南

巴西南极科考站 没中国“极限建造”技术真不行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中国企业首次为其他国家打造的南极科考站——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简称费拉兹站)预计将于明年3月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在气候环境“极端”的南极,中国企业要靠哪些“极限建造”技术才能让科考站屹立在南极风雪中?  【全装配式施工搭积木般建房】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在

中国“极限建造”技术打造巴西南极科考站

  中国企业首次为其他国家打造的南极科考站——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简称费拉兹站)预计将于明年3月在南极乔治王岛落成。在气候环境“极端”的南极,中国企业要靠哪些“极限建造”技术才能让科考站屹立在南极风雪中?  ——全装配式施工  搭积木般建房  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在南极建造科考站,就

科学家提出中国台湾梅山地震形成新机制

科学家提出中国台湾梅山地震形成新机制 1906年3月11日发生在台湾嘉义梅山的里氏7.1级地震造成至少1258人遇难,是台湾有文献记载以来死亡总人数第三的大震之一。近日,《地震研究通讯》刊发文章《从历史记录解惑台湾梅山1906年里氏7.1级地震》的文章,首次揭示了这次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的成因

加拿大研究:婴儿肉毒杆菌中毒增加或与蜂蜜有关

1906年3月11日发生在台湾嘉义梅山的里氏7.1级地震造成至少1258人遇难,是台湾有文献记载以来死亡总人数第三的大震之一。近日,《地震研究通讯》刊发文章《从历史记录解惑台湾梅山1906年里氏7.1级地震》的文章,首次揭示了这次造成巨大人员伤亡的地震的成因,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地震机制,可以有效预测

张青松:我的四次南极科考

   中国是南极考察的后来者。从1882年至1883年第一次国际极地年算起,至今,国外开展极地考察已近14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两次国际极地年(1882 年至1883年、1932年至1933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年(1957年至1958年)都失之交臂,被排除在国际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之外。1980

专访秦大河院士:揭开“冰雪巨人”的神秘面纱

  中国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第一人、世界著名冰川学家、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南极英雄这几个耀眼标签汇集起来,勾绘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不同凡响的科研生涯。  秦大河院士为商务印书馆发售的新书——《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作序,并应商务印书馆南宁分馆和广西科技馆的邀请,

两院院士评出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

  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峰值性能达每秒1206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

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5月,即将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中国创新”。  40年前,全国科学大会一声春雷,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2年前,“科技三会”的召开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总有一些时刻,值得被永远铭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13亿多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开启

国家海洋局首发《中国的南极事业》报告

  国家海洋局今天对外公开发布了《中国的南极事业》。这部我国政府首次发布的白皮书性质的南极事业发展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国南极事业30多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介绍了我国依据南极条约体系要求,制定国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国内南极活动管理,有效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情况。  报告称,中国一贯支持《南极条约》

全球变暖催生新航线 地球“变小”南北极两重天

  北极和南极是地球的极巅,它们遥相呼应,各据一方。北极是陆地包围着海洋——北冰洋,南极是海洋包围着陆地——南极洲。寒冷干燥是极地的特色,冰天雪地是那里的常态。夏季极昼,全天阳光普照没有夜晚,冬季极夜,长夜难明见不到太阳;绚丽多彩的极光犹如天宫燃放的焰火,能在瞬间把宁静的夜空映得通明;北极的夏天是南

全球首座绿色南极站亮相 节能兼零排放

今年是国际极地年,如何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保护极地环境成为各国关注的一个课题,而比利时迈出了第一步。该国兴建了不依靠化石燃料供能并实现废物循环利用的南极考察站,这是全球第一个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极地考察站。 节能兼“零排放” 为了将在科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伊丽莎白公主”

中国南极科考站地区最新系列卫星影像图发布

  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监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研制、最新的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地区系列卫星影像图,9月28日在2013年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上正式发布。   据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晓教授介绍,此次发布是中国南极中山站和昆仑站的卫星影

四年后中国将建成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历时165天,总航程达3.8万余海里,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21日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围绕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南极环境业务化调查评估和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综合考察三大任务,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新站具备“

南极内陆冰盖发现彗星尘埃:可能来自外太空

  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站:地球最南端的"世博会"  据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网站报道,法国与意大利科学家在南极内陆冰盖冰穹C地区发现了外星微粒,这些保存完好、由含有有机物质的矿物质组成的外星微粒可能来自于外太空的彗星。这是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中部雪原发现彗

韩国建成第二座南极科考站

  综合外媒报道,11日,韩国政府宣布,韩国第二座南极科考站张保皋科学基地正式建成。这使韩国成为世界上第10个在南极拥有1座以上考察站的国家。   韩国海洋水产部消息称,12日,张保皋科学基地将举行一个约有300人参加的建成仪式,庆祝基地的完工。来自美国、新西兰和意大利的科考站的代表将参加此次仪式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我国极地考察将新购飞机新建破冰船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随着我国南极固定翼飞机进入购置实施阶段,以及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有序开展,我国极地考察即将进入陆、海、空立体发展新时代。  据悉,我国南极固定翼飞机购置方案已于2013年通过审批,确定了加装的科考设备的类型。固定翼飞机购置完成后将满足“物资人员运输、科学考察、应急救援

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破冰开建

泰山站正在开工建设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经过一周跋涉,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内陆队克服气温低、负载大、雪面软等诸多困难,日前顺利抵达泰山站建站地点,正式破冰开建。     据介绍,泰山站是中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处于前往格罗夫山的分岔路口、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

针灸标准化与国际化息息相关

  针灸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相传伏羲“尝百药而制九针”。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黄帝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大成》等著作彰显着针灸学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发展中医事业,使针灸

远离南极洲!研究显示人长期居住在南极洲后大脑缩小

   长期住在天寒地冻、杳无人烟的南极洲,会影响人大脑吗?德国一项研究显示,大脑会平均缩小7%,学习、记忆以及与人交往能力因此减弱。不过,这种影响可逆。  柏林夏里特医学院联合其他多所大学研究人员,以德国南极诺伊迈尔三世科学考察站9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在他们科考前后经由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检测队员们大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