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医生搞科研:让医生成为论文的主人

●医生评价制度不合理,不能成为论文造假的理由。医学论文造假比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更可怕,后者只是图财,前者可能害命 ●医生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医匠”,第二个境界是“医帅”。科研是一名医生从“医匠”迈向“医帅”的基石 最近,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格林·自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者的文章,称这些文章涉嫌伪造同行评审。此事沸沸扬扬,令中国医生颜面尽失。 如此大规模的论文造假,凸显了我国医生评价制度的缺陷。虽然医院声称对医生的考核是临床与科研并重,但实际上演变成“唯论文”,只问发表与否,不问质量如何。一名医生要想晋升职称,如果拿不出几篇像样的国际期刊论文,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有的医生临床水平很高,但由于论文数量不足,头发熬白了还是个主治医师;而有的医生既不会看病也不会手术,却凭大量的论文获得各种头衔。难怪有人说:“做1000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在畸形的评价体系中,很多医生被逼无奈,走......阅读全文

医生搞科研:让医生成为论文的主人

  ●医生评价制度不合理,不能成为论文造假的理由。医学论文造假比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更可怕,后者只是图财,前者可能害命  ●医生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医匠”,第二个境界是“医帅”。科研是一名医生从“医匠”迈向“医帅”的基石  最近,知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格林·自然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撤销107篇中国作

临床与科研:医生评价如何“量体裁衣”

  在合理评价卫生技术人员方面,应建立分类评价体系,因为各类人才从事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指标评价所有人。专家认为,医生用医疗指标评定,科研人员用科研指标评定,教学人员用教学指标评定。  近日,深圳市医管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推出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

中国临床医生之惑:重临床,还是重科研?

  选择重临床,还是重科研?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临床与科研本来可以是水到渠成、互相依赖的两项工作,如今却成为现实中我们很多临床医学生以及医生必须做出的选择。   长久以来,重科研、轻临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一种恶性趋势。因此出现很多怪现状:医院里没有下过一天临床的临床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比比皆是;很

中国临床医生之惑:重临床还是重科研

  长久以来,重科研、轻临床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界的一种恶性趋势。因此出现很多怪现状:医院里没有下过一天临床的临床医学博士和副主任医师比比皆是;很多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但是不擅长跑课题、发SCI论文的医生,却难以得到体制内的认可。临床医生培养和晋升机制的改革,成为各界呼吁多年却始终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一道难解

青年医生3年可获10个月“科研假” 工资照发

   医生到底有没有时间搞科研?医生把时间花在科研上是否会耽误临床看病?医生搞科研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日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中发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以22项总经费2115万元的成绩,成为全国妇产科医院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

“80后”科学家钟南山:做科研上瘾,做医生上心

  6月1日上午,北京会议中心。当钟南山院士走上主席台,从徐匡迪名誉主席手里接过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时,参加中国工程院第13次院士大会的全体院士报以热烈的掌声。即将进入“80后”的钟南山,曾在13年前的SARS之战中一战成名,也曾因前些年反对烟草技术专家进入院士行列而备受瞩目。这位家喻户晓的科学家,

临床医生要不要做科研?在黄晓军看来这不是问题

临床医生要不要做科研?这是个问题。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看来,这不是个问题。 黄晓军是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其发展的单倍型移植体系被公认为“北京方案”,带动世界白血病移植进入“人人都有供者”的时代,也使得北大人民医院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完成超过3000例单倍型移

5亿人有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近日,一条《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社会热议,12月20日,国家卫计委基层司对此回应称: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但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下一步将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国家卫计委基层司负责人表示,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现阶段我国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

医生被砍伤,《柳叶刀》发文:保护中国医生!

  据环球时报报道,北京时间2020年1月20日下午两点左右,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发生疑似伤医事件,多名医生被砍伤,其中陶姓医生受伤最为严重,其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  据目击证称,陶医生当场倒地,已被送抢救,一名母亲带孩子看病被误伤,现在现场还有残留血迹,朝阳医院门口停了多辆警车,目前现场已被封锁。 

青年女医生启示

  一,贵州青年女医生赴武汉支援抗疫结束后,将返贵州的话  今天2020-3-27日下午央视报道,贵州女青年医生A,完成了支援武汉抗疫后马上返回贵州。  在离开武汉回贵州时,A说的话是:  这次来武汉抗疫这么长时间,知识长进、见识並掌握了在贵州医院从未见过的大型重症抢救医疗设备,例如ECM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