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这些食品谣言你中招了吗

“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隔夜饭致癌”“低钠盐=夺命盐”“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这些与食品有关的谣言,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在网络上和朋友圈内广泛传播,让不少人胆战心惊。那么,网络上所传的“真相”究竟是真是假? 福建网友爱吃泡面的人:塑料怎么那么万能?还能做紫菜和粉丝? 主持人:粉丝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淀粉本身就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含碳氢元素,所以易燃,一般干粉丝都是可燃烧的。光凭能否燃烧来判定,不靠谱。紫菜藻体呈膜状,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塑料制成。紫菜和塑料薄膜差异较大,但由于工艺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开,有的不好撕开,不能简单通过不好撕断定就不是紫菜,还是需要科学检测。 北京网友别看我是一只羊:这年头吃盐还能丧命? 主持人:摄入盐过多是导致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卫生部门有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阅读全文

北京发布“十大环保谣言” 空气污染类谣言最多

  昨天,北京绿色传播大会举行。会上首次发布了“十大环保谣言”和“污染环境十大陋习”。“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手机基站越多辐射越大?”等入选“十大环保谣言”。  据介绍,入选的十大谣言均在去年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谣言涉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电磁辐射

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谣言占45% 党媒称该治治了

  “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使谣言不胫而走。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4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举行通气会,邀请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质检总局、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向谣言“亮剑” 倡导网络谣言“社会共治”

  食品网络谣言肆意传播,严重危害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今天,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发布“亮剑网络食品谣言”倡议书,倡议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食品谣言治理工作中,进一步完善食品谣言“社会共治”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快形成“网络食品谣言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在今天举行的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品谣言”暨金龙鱼

让食药谣言无处遁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以微博、微信、论坛为传播载体的谣言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噪音”之一。特别是和民生相关的食品药品相关话题,更是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知微传播分析平台和中山大学对1000多条社交媒体的谣言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九成以上的谣言围绕着食品安

“神水”实为“污水”,谣言引发“祸水”

  10月10日,人们在浙江温岭市城东街道石仓下村的溪坑里疯抢“神水”   刚刚过去的长假,浙江台州温岭市一处原本平凡无奇的山泉,成了一些人趋之若鹜的“圣地”。传言说,这泉水“洗澡能治无名瘙痒,生喝能包治百病”。虽然有人喝过后咽喉肿痛、虚弱乏力,但“善男信女”们依然24小时持桶排队,疯抢“

如何织密“舌尖谣言”免疫网

  “紫菜是塑料做的”“紫菜嚼不烂别吃了”……今年年初刷爆朋友圈的“塑料紫菜”视频,引发一轮“塑料紫菜”风波。从“速成鸡”“激素鸭”到“浑身是虫的皮皮虾”,“舌尖上的谣言”千变万化、耸人听闻,造谣者乐此不疲,消费者却如入迷阵。   舌尖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谣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听信这些谣言,年后养胃变伤胃

  春节期间,亲人好友相聚,饭局难免会多起来。大块朵颐之时,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肠胃健康,以致于出现肠胃不适。所以春节过后,养胃也就成了首要任务。网上流传着各种养胃知识,但是如果你听信了那些错误的方法,不仅不能达到养胃的目的,反而会加重胃的负担,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关于养胃的谣言究竟有哪些呢?让我们

转基因食品致癌是谣言吗?

“转基因食品致癌”的谣言,源于法国里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饲喂大白鼠的实验。这个实验已被国际生物学界、欧洲食品安全局、法国生物技术高等理事会、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等权威机构以及全世界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所否定。塞拉利尼发表的论文,也被学术杂志撤稿。塞拉利尼实验用的大白鼠

红枣配虾皮吃中毒? 是谣言

  近日,网络上一篇名为《老人吃红枣中毒过世!吃红枣千万不能搭配它!》的文章,引起大量网友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此,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专题辟谣称,一次至少要吃40公斤的海蟹,或者一次吃下150公斤虾,才有机会产生有毒害作用的砒霜。  文章写道:“千万不要把红枣和虾皮一起吃,一位老奶奶爱

甄别网络谣言,她是“智能女侦探”

“曹娟,你看这条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计算所)研究员曹娟总是特别忙,很多人会向她求证信息的真假。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在浙江乌镇举行,共15项成果入选,曹娟团队的项目“睿鉴数字内容虚假伪造检测系统和

喝瓶装水可致癌?谣言!

   天气渐热,买来解渴的矿泉水,瓶子可能致癌?近日,一则“喝一口,就会致癌”关于瓶装水对人体有害的消息在朋友圈流传,文中称几乎所有瓶装水都含有微小的塑料颗粒。很快,该条朋友圈内容被删除。对此,有专家表示,这一消息纯属谣言,微塑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目前还没有发现微塑料的可见性危害。  近日,一则“喝

2018食品健康十大谣言

   2018年,食品健康行业事件众多,各种谣言也隐藏其中“兴风作浪”。如人可以感染猪病毒,大蒜能验地沟油等。尽管这些谣言极具迷惑性,但出现后很快就得到了各方及时辟谣,将它们的危害扼杀在了襁褓中。  食品  大蒜可以检验地沟油?  谣言:6月,有人将大蒜放进两杯“食用油”中。其中一杯的大蒜发黑、发霉

这些食品谣言你中招了吗

  “紫菜和粉丝都是塑料做的”“隔夜饭致癌”“低钠盐=夺命盐”“化了又冻的雪糕有毒”……这些与食品有关的谣言,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在网络上和朋友圈内广泛传播,让不少人胆战心惊。那么,网络上所传的“真相”究竟是真是假?  福建网友爱吃泡面的人:塑料怎么那么万能?还能做紫菜和粉丝?  主持人:粉丝

“食盐灭种”说 被证是谣言

  传言:网文宣称只吃进口盐  近日,一篇名为《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中称,我国食盐中添加的“亚铁氰化钾” 加热分解得到氰化钾,欧美人不吃亚铁氰化钾,但是我国食盐中却添加了“亚铁氰化钾”作为抗结剂。文中称“国际上能够在氯化钠中作为抗结剂的产品有20多种。发

转基因食品致癌是谣言吗?

“转基因食品致癌”的谣言,源于法国里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2012年完成的转基因抗除草剂玉米饲喂大白鼠的实验。这个实验已被国际生物学界、欧洲食品安全局、法国生物技术高等理事会、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等权威机构以及全世界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所否定。塞拉利尼发表的论文,也被学术杂志撤稿。塞拉利尼实验用的大白鼠

关于癌症的十大谣言

最近,国外网站总结了西方社会中流行的十个关于癌症的谣言,其中很多谣言在我们周围也有广泛的传播,其中包括癌症是人为导致的现代疾病、“超级食物”可防癌、有治愈癌症的灵丹妙药、癌细胞爱甜食等。  最近,国外网站总结了西方社会中流行的十个关于癌症的谣言,其中很多谣言在我们周围也有广泛的传播。  谣言1:癌症

这些关于癌症的说法确是谣言无疑

   春节期间最大的炮仗不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而是“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但假期刚过,“疟原虫治愈癌症”的表述就受到强烈质疑。  “治愈癌症”是人类相当长久而至今尚未实现的梦想。因此不管什么一沾上癌症的边儿,就会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与癌症相关的谣言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中一些更是让人

曝光食品安全谣言就应常态化

  针对网上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的问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表示,将充分运用专家的力量,广辟宣传渠道,积极开展风险交流和科普宣传;将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风险交流,及时准确地对外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威信息,澄清不实传闻,加大虚假信息惩戒。广德福表示,我们曝光十大网络谣言的时候,想要把

2022研考生注意,这些信息都是谣言!

研招辟谣平台(2022年第1期)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平稳顺利结束,后续阅卷等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近日部分考生询问网上有关“2022年研考调剂”的相关信息是否属实。经有关招生单位逐一核实确认,均为不实信息。  调剂工作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的重要环节。根据有关工作要求,各招生单位将按教

社会共治粉碎“舌尖上的谣言”

  近几年,从“塑料紫菜”到“棉花肉松”、“可燃粉丝”……“舌尖上的谣言”层出不穷,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  早在2014年,农业部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就提出,两部门将根据科普宣传的需要,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科技知识培训和法制宣传,全面普及食品

食品类谣言原来如此炮制

  食品类谣言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哪些特征?昨日,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发布《中国网民食品安全认知研究报告2015》。记者获 悉,6~8月是食品安全事件高发期,工业食品类事件占比大。而食品类谣言易传播的手段包括渲染食品恶劣的生产环境和原料肮脏,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 果,在标题打上

故事和谣言只有一步之遥

   在互联网时代,不会幽默,没有情感,没有故事的文字,就只剩下无聊,科学传播也是如此。两天前,一篇题为《震惊朋友圈的集体自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文章迅速走红。  这篇文章饱含深情地向读者讲述了几个动物界的故事:鲸豚因无法忍受长期食用海洋垃圾,集体搁浅自毁;全球变暖导致企鹅捕食困难,小企鹅夭

揭穿食品谣言:味精加热后真的有毒吗?

  味精加热到270摄氏度时才会分解破坏,在一般食品的烹调温度条件下,味精的性能是稳定的,不用担心变质有毒。国际权威机构围绕味精的安全性做了大量评估研究,目前都没有发现味精能产生某些危害。    近日,微信朋友圈热传的文章《这五样菜千万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谁!》称“温度只要超过100摄氏度,味精

神水实为污水治百病是谣言

       国庆长假期间,浙江台州温岭市一处原本平凡无奇的山泉,因被传“洗澡能治无名瘙痒,生喝能包治百病”而遭到24小时持桶排队疯抢。10月9日,温岭疾控中心出具检测报告称,“神水”的19项指标中,菌群总数等3项指标均不达标,与“污水”无二,更无“包治百病”的医学疗效。 >>事件

揭穿食品谣言:喝醋能软化血管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作为调味料合理摄入能开胃、消食。但摄入的醋酸不会溶解血液中的物质,没有实验证明喝醋能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作用。相反,直接喝醋可能对口腔、食道和肠胃造成损害  民间和网络上长期流传着喝醋能软化血管的说法,认为动脉硬化斑块是钙化的问题,而醋酸可以溶解血管中的钙

冬月已至,这些谣言也该“凉凉”了

  这几天,我国出现了寒潮天气,大部地区气温暴跌。此次寒潮不仅影响范围广,还伴有雨雪天气。  一些和冬季有关的谣言也趁着这股寒潮刷了一波“存在感”:“三重”拉尼娜带来三倍寒冷、德绒是目前最保暖的制衣材料、冬天热车越久越好、柿饼上的白霜是防腐剂……这些谣言误导群众、产生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今天,科技

求证:“猪肉有虫”谣言为何反复出现

   “猪肉有寄生虫,红色的,比缝衣针还大!”近一个月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接连接到7起关于“猪肉有虫”的举报。记者调查了解,“猪肉有虫”的怀疑和传言在网上已经流传一年多,从广西、广东、辽宁到贵州,影响颇广。所谓“猪肉生虫”是什么?面对传言我们应该怎么办?“求证

新冠谣言:母乳不能预防COVID-19

  在COVID-19疫情面前,网上不断出现一些非正规、未经检验甚至危险的防疫偏方。据哥伦比亚新闻网(CBSNews)网站4月14日报道,有一份最新的谣言称,母乳中含有COVID-19抗体,可用于提高自身抵抗力。  多年以来,网上一直有成人用母乳产品。商家不断宣传母乳的好处,称其为“超级食品”,可以

草莓被打激素、被染色? 安徽食药监局:谣言!

  草莓长相诱人,红润剔透,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备受大家喜爱。但是最近一些关于“草莓被染色”、“膨大剂草莓”等传言让人望“莓”却步。情况究竟怎样?3月27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草莓正上市 每斤15元左右  进入3月,新鲜的当季草莓开始大量上市,市场零售价普遍在15元左右斤,不少市民大量购买,也

张晓东:识别地震谣言 科学应对地震问题

地震专家张晓东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科学正确应对地震等问题 【摘要】中国地震专家张晓东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预测”都是谣传,目前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      1.近期网络上关于地震的谣传比较多,如何识别地震谣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