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保障科研人员健康的根本在于体制“减压”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我们要学习黄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黄大年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黄大年的英年早逝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聚集在了这样一群科研人员身上,他们年富力强、正是勇攀科学高峰的黄金年龄,却因常年超负荷工作倒在了科研一线。扼腕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禁反思:为什么科研人员成了身体健康的“高危人群”?应做些什么来为他们健康工作保驾护航? 科研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中国科协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科技工作者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长为8.......阅读全文

同济教授: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急需改革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研,不仅出台了许多鼓励科研的利好政策,而且向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各高校和科研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大幅度的增加。  但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方面,随着学术界被曝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继而激起巨大的争论。  纵观这

五专家解读科研经费管理:根本在于改革管理制度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张碧晖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经费使用违规违纪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消息引发热议,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从制度上加以监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关专家谈了他们的看法。他们分别是中

人民日报:科学家该挣多少钱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应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经过几代人

教育部关于科研经费“松绑”政策的二十五个问答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

教育部关于科研经费“松绑”政策的二十五个问答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

教育部 | 关于科研经费“松绑”政策的25个问答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义是什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具有引领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

重科学轻技术:中国亟需去除职称歧视

  2012年2月,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包含500万元人民币)分别授予90岁的建筑学家吴良镛和92岁的物理学家谢家麟,以表彰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但是,自从2000以来,中国的国家科技一等奖在今年已经是第八次轮空了,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中国缺少长久且有影响的科技成果诞生。一种可能的

争鸣与探讨:科研经费怎么管才能没问题

   近年来,有关科研经费的审计披露问题和贪腐报道屡屡见诸报端,给公众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整个科研系统是“坏的”、所有科研机构是“完全没有效率的”。笔者以为这种“错觉”对广大科研人员极其不公,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自1996年“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以来,历届中央政府更加重视科研经费投

北青报:把大手笔科研投入都用到“刀刃”上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

科研资助体制改革:要管好“钱”更要尊重“人”

   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将建立统一的科技资助平台,改变科研经费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相关细则正在进一步制定中。我国科研资助体系中多头投入、科技资源“碎片化”是一个比较有共识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

科研岗位怎么成了“风险岗位”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时有耳闻。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科研领域的诸多不端、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科研经费不再成为唐僧肉?我们反对科研人员在经费报销上造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造假背后的问题所在。  科研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以每年超过2

科研人员留职创业:又一次“下海”的实验

   时隔30年,国务院再次向国有机构科研人员抛出“下海”的绣球,以保留体制内身份和待遇3年为优惠条件,鼓励他们离岗创业。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要探索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  在30多年前的那股下海潮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里程碑式白皮书《转型中的中国科研》

  2015年11月25日,中国上海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于今天发布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为处在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

光明日报:科研岗位怎么成了“风险岗位”

        阅读提示 近年来因挪用、贪污科研经费而“落马”的专家学者时有耳闻。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科研领域的诸多不端、违法行为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科研经费不再成为唐僧肉?我们反对科研人员在经费报销上造假,但我们也应该

中央放权激励科研创新 让科学家少为钱操心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从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松绑+激励”的措施,下放管理权限,允许部分“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让科研经费真正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还为科研报销找发票发愁吗?

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白皮书“把脉”中国科研

  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旗下的自然出版集团(NPG)11月26日凌晨以中英文两种语言面向全球发布了题为《转型中的中国科研》的白皮书,其目的旨在为处于关键发展期的中国科研“把脉”。这是国际出版商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份该类报告,其依据的是NPG近期对1700多名分属不同学科和来自中国各地的一线科研人员进行的

9部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方案落地

  为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  1、主要目标: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

科协九大代表:如何让科研人员创新的小宇宙爆发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未来中国转型的关键所在。科技工作者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目前已达8100万人,部分科研领域已由过去的跟跑转变为并跑,甚至领跑。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科技人员队伍大而不强的局面依然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动力匮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判断

人民日报: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促生“短平快”行为

   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很多科研人员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工作,难以发扬工匠精神。虽然近年来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部门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但是总体而言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评价体系重数量、轻质量。在评价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时,过于强调

中南大学副校长周科朝:“科研拆迁”让人忧

  编者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所追问的除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问题,更指向我国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环境问题。实际上,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始自教育、发自实践、成在坚持。本文所关注和探讨的,恰恰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后学校”

科技部发布一重磅名单,科研人将获科研成果所有权!

  科技部关于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5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中科院联合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

科研利益勾结:凭关系立项 按立项分成

  近日,科技部部长万钢怒斥科研经费“恶性问题”。“新华视点”记者梳理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审计报告发现,科研经费被“贪”“吞”“挪”“骗”屡见不鲜,“黑洞”惊人。   总量居世界第三、年度过万亿元的科研投入,却没有换来与之相应的科技创新效应。科研腐败症结在哪?“黑洞”又该如何堵住?   

黄涛:试解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十大矛盾

  目前,学术界广泛关注科研投入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其中,既有全面清醒客观的认识,也有片面糊涂主观的想法。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十大矛盾。本文试图澄清是非,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与思路。   一是科研投入方向上重视科学规划与轻视自由探索的矛盾。爱因斯坦认为:伟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通过组织和计划取得的。科

李侠:透视中国科研环境存在的问题

时间割据状态下的身份错位  ■ 之所以会形成制度惰性,是因为任何制度都是生产性的,它再生产着权力关系与遵从模式。  ■ 科研体制中传递机制的日趋复杂,其背后也反映了制度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在这种扭曲的契约中,无形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  近十年来,中国的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但

任海:自主创新时代的科研组织形式

  PI制引入我国后,经历了发展和壮大,目前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基本上都实行了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这种科研组织形式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创新时代,PI制已很难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关。因此,在政策上要通过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引导及创新文化培育;在策略上,适当集中

更好更快向科技强国迈进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必须加快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各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  中国要强盛、

科研资金过境来港 香港科研事业迎来春天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日前出台了多项支持香港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解决了国家科研经费过境香港、科研仪器设备进入内地免关税等问题,也为香港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国家科技建设拓宽渠道。  香港科技界人士认为这是中央给香港科技界的一剂“强心针”,不仅体现了中央对香港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对香港科

成果总差一公里 创新能否“一脚油踩到底”

   “过去,科技体制改革就像修了一条路,让企业、科研人员可以在上面开车跑。现在,不少企业做大了,变成了法拉利,可我们的路不能还是以前的乡村公路。”一位科技企业负责人说,“我们需要一条更宽、更平、跑得更快的高速公路。”  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成果转让收益比例,可从

姚玉鹏:我国科研资助体系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思考

  9月3日,《科学》杂志刊登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和北京大学教授饶毅的评论文章《中国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将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中存在的弊端“曝光”给了国际学术界。9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沈文钦教授文章《科研经费分配应远离权力和人情》,文章进一步提出

财政部详解科研经费松绑:部分可自主调剂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的政策措施。那么,“松绑”的尺度有多大,能否解决资金管理过细过死的问题?“激励”的力度有多大,能否充分体现对人的重视和支持?8月10日,就社会关注的相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