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揭秘“1350万元科研奖励”

——四川农业大学“重奖论文”事件调查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官网上一则题为《学校奖助陈学伟研究团队1350万》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布论文的陈学伟和李伟滔研究团队进行表彰,给予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等内容,引发了舆论对“一篇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论文?重奖的背后是否有政策依据?千万级的奖励额度是否“头脑发热”?7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专程赶往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四川农大),对重奖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 一篇论文揭示“水稻癌症”防治新路径 6月29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布了以四川农大为通讯单位,该校研究员陈学伟为通讯作者、副研究员李伟滔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这也是该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首次在《细胞》主刊发表论文。 对于论文的意义,李伟滔介绍,稻瘟病在业界被称为“水稻癌症”,可造成......阅读全文

从基因组到新品种 一根黄瓜也能“顶天立地”

  1月8日是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召开的日子。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奖团队部分成员黄瓜的驯化过程  清晨,黄三文和顾兴芳在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大会之前合了一张影,成为他们科研友谊的见证。  他们同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所),同样研究黄瓜,在

植物抗病小体:有望增强植物免疫,减少农药使用

  植物具有复杂、精细调控的免疫系统,用于识别病原微生物、激活防卫反应,从而保护自己免受侵害。植物细胞内数目众多的抗病蛋白,是监控病虫侵害的哨兵,也是动员植物防卫系统的指挥官。抗病蛋白被发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但人们仍然不清楚它们的工作原理。清华大学柴继杰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周俭民团

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二)

2.第二代分子标记2.1 SSR标记技术    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许多非编码的重复序列,如重复单位长度在15~65个核苷酸的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重复单位长度在2~6个核苷酸的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

农业部246个重点实验室名单正式公布

  农业部网站2011年8月15日消息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经过发布指南、申报、遴选、论证和公示等工作环节,

246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正式公布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 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经过发布指南、申报、遴选、论证和公示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863计划最新成果登上《自然》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第一个细菌效应蛋白和植物中对应的抗性蛋白的复合物AvrPto-Pto的晶体结构,基于该结构和相关实验结果,提出了AvrPto通过解除Pto对防御响应的抑制引发疾病抗性的机制。

高效玉米抗病分子育种促高产 农民增收2.8亿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中玉米抗病分子育种项目实施期间育成的新品种累计推广300多万亩,增产玉米1.5亿多公斤,农民增收2.8亿多元。  我国玉米病害每年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以上,在中国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等联合攻关,采用图位克隆策略相继

叶建仁:处处较真的树“大夫”

叶建仁 南京林大供图  ■本报记者 王方 通讯员 谌红桃  好的技术要能得到推广,就得帮基层解决现实难题。这些难题不解决,我们的技术就会束之高阁。  1月8日,对百年老校南京林业大学来说,又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该校教授叶建仁领衔的“中国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与防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已是他

用化学常识解释转基因

  河南日报退休高级编辑,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河南农大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经常来图书馆借书、看书的读者,如今喜欢看书的人真是难能可贵。看年龄,大家多数是60后、50后,少数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大家在中学阶段都学过化

研究揭示鸟苷酸交换因子OsSPK1正调控水稻免疫反应的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于11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Yoji Kawano研究组完成的题为Resistance protein Pit interacts with the GEF OsSPK1 to activate OsRac1 and

北京生科院最新《自然》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第一个细菌效应蛋白和植物中对应的抗性蛋白的复合物AvrPto-Pto的晶体结构,基于该结构和相关实验结果,提出了AvrPto通过解除Pto对防御响应的抑制引发疾病抗性的机制。这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作物学报》:中国农科院专家发现抗小麦条锈病新基因

为抗条锈病小麦育种提供了新抗源,为高效分子育种提供了选择标记  经过4年多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一个课题组人工合成了小麦新种质CI108,发现其含有一个抗条锈病新基因YrC108,并利用分子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该成果不仅为抗条锈病小麦育种提供了新抗源,而且为高效分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大豆孢囊线虫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孢囊线虫 (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是引起大豆减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合理种植抗病大豆品种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防治SCN最安全有效的手段。但是长期种植单一抗性品种致使SCN新的毒性生理小种出现,导致原有抗性丧失。因此,解析SCN

生物芯片概念及发展历史和前景

生物芯片(biochip)是指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或微量点样等方法,将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组织切片、细胞等等生物样品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的表面,组成密集二维分子排列,然后与已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中靶分子杂交,通过特定的仪器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并行、高效地检测分析,从而判断样品中靶分

现代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从过去到现在,世界各国的顶尖育种工程师们一直都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产品而努力。祖辈们和上一代的园丁们精心挑选出最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种子并加以妥善保存,以期在来年或今后更长的时间内能获得好的收成。以番茄为例,在经过几十年的选择性育种后,各种地方品种的种子表现出了明显的特定区域特征。这些品种随着时间

小麦的“癌症”克星找到了!袁隆平这样评价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有小麦“癌症”之称。令人振奋地是,我国科学家在攻克小麦赤霉病上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及其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

袁隆平,朱立煌等人最新PNAS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遗传学的途径,综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信息,通过对二个永久性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揭示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杂种产量优势的关键性状及相关的基因和QTLs。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

21世纪海洋生物技术发展展望(一)

近10年来,由于海洋在沿海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以及人类对海洋环境特殊性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1989年首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以下简称MPS大会)在日本召开时仅有几十人参加,而1997年第四届I

新测序技术将加快植物抗病育种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SL)和基因组分析中心(TGAC)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加速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该研究小组也在龙葵(Solanum americanum,马铃薯的一个野生近缘种)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枯萎病抗性基因。  植物病原体(如晚疫病)能够快速进化以战胜宿

遗传发育所在“稻花香2号”分子改良研究中取得进展

  “稻花香2号”是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主栽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最优质的粳稻品种。该品种的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左右,占第一积温带水稻栽培总面积的80%。受市场对优质米的消费需求影响,由该品种引导的大米加工销售企业最多时达到450家,目前仍然有240多家企业以该品种为经营主体,成为黑龙

我国科学家在知名国际期刊发表3篇水稻综述文章

  华中农业大学“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国家创新团队连连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3篇特邀专题综述,其中一篇成为封面主题,这是5月12日记者从华中农大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悉的消息。  据悉,以为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水稻产量的遗传和分子机理”发表在《植物生物学年鉴》(Annu

微生物所在水稻抗稻瘟病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真菌病害,每年给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发病的田块甚至绝产。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过程中发现,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应对外界生物与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气体乙烯被认为是一类逆境激素而受到重视。以往有关乙烯对植物

新测序技术将加快植物抗病育种

  最近,英国剑桥大学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SL)和基因组分析中心(TGAC)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加速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该研究小组也在龙葵(Solanum americanum,马铃薯的一个野生近缘种)中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枯萎病抗性基因。  植物病原体(如晚疫病)能够快速进化以战胜宿

黄路生:解析家猪遗传的“中国基因”

  他带队走南闯北,深入全国24个省市70多个地方种猪场,在母猪产房旁安营扎寨、轮班蹲守……  他率队建立起全球最完备的地方猪种基因组DNA样品库、先后培育出64个优质种猪核心群……  “高科技猪倌儿”——老乡们都愿意这么叫黄路生。的确,这位江西农业大学校长担得起“高科技”三个字:他率队建立起全球最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