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研究。利用HIRFL提供的初级束40Ar轰击9Be靶发生碎裂反应,碎裂产物经过RIBLL1分离、纯化,得到了Z∼12,N∼20核区的放射性丰中子次级束。为开展对这些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b衰变实验研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研制了一套新的工作在连续束模式下的b衰变探测系统(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747(2014)52–55)。通过精确给出衰变母核和β电子之间的位置关联信息,可以在连续束工作模式下对衰变出射β电子的归属进行准确的判定,大大减少了衰变谱的本底,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精度,同时增加了束流的有效利用率。利用这套b衰变探测系统,合作实验组通过......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奇Z核中第二类壳演化现象

  近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质量测量国际合作组首次观测到缺中子核素101In的同核异能态,并依据实验结果研究了奇Z(质子)核中的第二类壳演化现象。该成果以快速通讯(Rapid Communications)的形式发表在期刊Physical Review C上。  原子核

核殇:核能发展历程回顾

福岛,在核危机警报拉响的那一刻,民众与政府,欲望与理性,注定要展开一场艰难的博弈。  丁楠套上白大褂,从一间墙壁足有1米厚的屋子中取回那几只被核辐射的白鼠。它们已经在铅容器里,被关了两个多小时。  这几只小白鼠将被兰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辐射生物医学研究组,用于重粒子束治疗癌症的临

近物所实现对双奇核174Re的高自旋态研究

  多年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核结构组致力于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探索结构尤为复杂的稀土区形变双奇核高自旋态结构信息。本次对174Re高自旋态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延续了对旋称反转等物理内容的讨论,另一方面从实验数据出发,对转动带间形状差异等物理问题展开了新

缺中子核素的精确质量测量否定了Zr-Nb循环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冷却储存环(CSR)开展缺中子核素的精确质量测量过程中否定了Zr-Nb循环对核天体rp核合成过程的重要性。  原子核质量数据在核天体物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天文观测发现的I型x射线暴(Type I x-ray burst)主要核

遥远甘肃有一条“龙” 探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图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主环隧道。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提供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扮演的李香山,因脚上的“癌中之王”黑色素瘤选择自杀。如果编剧知晓重离子治癌的功效,电影的结局可能重写。  “对肺癌、肝癌乃至医学界最头疼的黑色素瘤,重离子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在80%以上。今年

科学家新发现超重元素的六种同位素

  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0月26日宣布,该实验室的科研小组发现了部分超重元素的6种同位素。据悉,科学家此次在获得了还未命名的第114号元素的新同位素后,通过观察阿尔法粒子连续性辐射,又发现了第112号元素(copernicium)、第110号元素(darmstadtium)

化学元素周期表即将150岁 仍在“添丁”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看到这一串字符,中学化学课上摇头晃脑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场景是否又浮现在你眼前?  明年,化学元素周期表将迎来它的150周岁生日。为了给它“庆生”,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巡礼

   出了兰州火车站,沿着天水南路一路向北,走上天水中路,经过兰州大学,远远地能望见兰州饭店。兰州饭店的对面,立着一栋简易的写字楼,上面写着几个蓝色的大字——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60年前,这个研究所只有一栋3层的小楼,研究人员全部到齐刚好坐满一个小会议室。60年后,这里拥有了14个研究实验平台,在

院士专家建言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

   出了兰州火车站,沿着天水南路一路向北,走上天水中路,经过兰州大学,远远地能望见兰州饭店。兰州饭店的对面,立着一栋简易的写字楼,上面写着几个蓝色的大字——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60年前,这个研究所只有一栋3层的小楼,研究人员全部到齐刚好坐满一个小会议室。60年后,这里拥有了14个研究实验平台,在

114号和116号元素诞生记:验证历时4年多

10月24日,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第114号和116号两个新化学元素的命名仪式在此举行。  这就像是一场宗教洗礼:“神父”是来自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主席巽和行,“新生儿”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两个新元素第116号和第114号元素,“教堂”是位于俄罗斯科学院中央大楼的

国家系统布局未来20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科技部等8部门编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简称《规划》),目前已经国务院批准印发。其中,包括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线站工程、中国南极天文台等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据悉,该《规划》是我

我国科学家首次测出钴-51质量 2万亿亿个钴—51比一粒小米轻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张玉虎研究员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首次测出短寿命核素钴—51质量,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物理快报B》。  张玉虎介绍,打开一张核素图,自然界存在288种核素,理论预言人类可以制造出大约8000种核素。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科学家仅在实验室制造出约2800种核素,总共测

中外科学家发现首个反物质超核

  开创了反奇异反核物质研究的先河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陈金辉博士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BNL)许长补研究员及其他“螺旋管径迹探测器”(STAR)合作组的科学家合作,近日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首次发现了一种可能大量存在于宇宙“婴儿期”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氚

重离子冷却储存环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研究获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十一五”期间建成的国家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首次精确测量了近质子滴线短寿命核素Ge-63,As-65,Se-67和Kr-71的质量,实验数据的相对精度达到了10-6。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本次原子核质量的精确测

迄今为止最精确测量结果显示CPT对称性依然成立

  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以更高的精度验证粒子在电荷共轭、空间反射、时间反演之后,物理定律不变的CPT对称性。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重离子探测器实验(ALICE)的科学家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的文章称,他们对粒子的质量和电荷做了迄今为止最精确测量,结果显示CPT对称性依然成立。

核磁共振波谱法等实验方法介绍

(一)原子核的自旋与原子核的磁矩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波谱学是近几十年发展的一门新学科。1945年以F.Block和E.M.Purcell为首的两个研究小组分别观测到水、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为此他们荣获1952年Nobe1物理奖。今天,核磁共振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物理学家的“金刚钻”

   “束流是强大的工具,如果科研工作者是匠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束流就是我们的‘金刚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虎说。  利用这个“金刚钻”,科学家们研发出重离子治癌装置、精确称重原子核、合成新核素、培育更优品种的农作物……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大科学装置——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反物质间相互作用力

   图1:STAR探测器内探测到的两个反质子-反质子关联示意图  图2:反质子间相互作用的示意图  由来自12个国家的52家科研单位组成的STAR合作组近日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首次测量到反质子-反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对理解反物质的构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物所参与的最新版本原子核质量数据评价(AME2012)发表

  以法国核谱质谱中心(CSNSM-Orsay)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IMP)为主,联合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MPIK)、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和法国Orsay核物理研究所(IPNO)等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同编辑的最新版本的原子核质量数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俄罗斯与比利时物理学家合作观测超重原子核结构

   俄罗斯与欧洲的物理学家借助重型激光炮观测超重核,首次接触到超重核的物理属性。超重元素在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数量也极少,而且超重元素原子核极易崩解,存在时间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秒,因此人类对其结构了解极其有限。   近年来,核物理学家合成出数十个无法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具有超高原子量的新元素

科学家首次测量到超子的整体极化效应

  最近,由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者在内的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STAR国际合作组,在重离子碰撞中首次观测到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整体极化”(global  polarization),发现碰撞产生的Lambda超子相对于碰撞反应平面存在明显的自旋极化。STAR国际合作组

科学家4天发现45种新放射性同位素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6月8日宣布,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RI射束工厂的放射性同位素射束加速器,在4天之内发现了从锰(25号元素)到钡(56号元素)的45种新放射性同位素。新发现的同位素数量高于世界上约40种年平均发现的同位素数量。对破解长期以来元素的合成以及中子过剩原子核之谜打开了

高能重离子碰撞中pion介子和奇异粒子研究获重要进展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发展的兰州量子分子动力学(LQMD)模型,对高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和奇异粒子(K, ∧和Σ)进行了深入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介子产额、π-/π+激发函数、横向动量分布等实验观测量,为将来进一步

高能重离子碰撞pion介子产生与对称能高密行为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理论组研究人员基于自己发展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研究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p介子产生提取核物质对称能的高密性质。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比较表明,在核子密度很高情况下非对称核物质较难压缩(较硬一些)。  高密区域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

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反物质间作用力

  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研究员马余刚与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研究员唐爱洪领衔的STAR合作组的中外科学家,在位于纽约长岛布鲁克海文国立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首次测量到反质子—反质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今天凌晨,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这是第一个反质子—反质子作用

近代物理所实现CSR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e,首次测量了短寿命核素51Co的质量,并利用新的质量数据研究了pf壳原子核同位旋非守恒相互作用的影响。  短寿命放射性原子核的质量在核结构及核天体物理研究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储存环的等时性质量谱仪(IMS),是测量短寿命放射

科学家创造出迄今温度最高密度最大核材料

  北京时间12月7日消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科学家通过使铅原子核迎头对撞,成功在实验室中创造出迄今温度最高、密度最大的核材料。迷你版宇宙大爆炸  工业炉窑的最高温度达一千度,不过,与粒子在接近光速的速度时相互撞击产生的温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12月2日,欧洲核子研究中

俄提出伽马射线激光器研发新方案

  长期以来,建造原子核伽马激光器一直是个难题。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日报道,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家最近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并从理论上证明,钍原子核受激产生的伽马辐射也能发出相干“可见”光。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尽管原子核伽马射线激光也是以受激辐射为基础

研究发现新核素220Np并检验到Np同位素的N=126的壳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等国内外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装置开展了相关实验,在N ≈ 126的轻锕系核区首次观测到了Z = 93的新核素220Np,这是继发现新核素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