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研究。利用HIRFL提供的初级束40Ar轰击9Be靶发生碎裂反应,碎裂产物经过RIBLL1分离、纯化,得到了Z∼12,N∼20核区的放射性丰中子次级束。为开展对这些远离稳定线原子核的b衰变实验研究,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研制了一套新的工作在连续束模式下的b衰变探测系统(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747(2014)52–55)。通过精确给出衰变母核和β电子之间的位置关联信息,可以在连续束工作模式下对衰变出射β电子的归属进行准确的判定,大大减少了衰变谱的本底,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精度,同时增加了束流的有效利用率。利用这套b衰变探测系统,合作实验组通过β-γ、β-n和β-n-γ符合测量对“反转岛”区附近十余个原子核的b衰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它们的衰变纲图。

  本次实验得到的大部分原子核半衰期实验精度比之前发表的数据有所提高。基于新的实验结果,通过与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核结构理论研究者合作,研究了“反转岛”区N = 19∼22同中子素链半衰期的系统性变化规律。首次观察到4条同中子素链的半衰期在Z = 13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沉”,其远远超过了原子核奇偶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反映了原子核结构在Z = 13附近的演化特点,给出了“反转岛”区北部边界的新标志。通过分析34Al核b衰变的β-γ-γ符合谱,在衰变子核34Si中发现了一条来自于母核34Al的1+ isomer态β衰变布居的激发能为4519 keV的能级,其自旋宇称指定为2+。研究表明这个新发现的2+能级为34Si核中激发g带的带头,首次给出了“反转岛”区原子核中存在三轴形变的直接实验证据。

  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 (772(2017)529-533)上。

“反转岛”区N = 19 ∼ 22同中子素链的半衰期

相关文章

科学家观测到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

强激光Kr83同质异能态实验装置示意图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相关研究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

科学家用粒子加速器做新研究:改变对中子星的认识

北京时间8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子星最近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去年最重要的天体物理学发现就来源于中子星,并且宇宙中大部分金等重元素可能都由中子星提供。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子星的大多数重要特性......

费米实验室精确测量特定中微子有助进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内部情况的极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难产生和探测,且很难确定中微子撞击原子时的能量。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日前首次识别出能量为2.36亿电子伏特的缪子中......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和多分区检测器观测到原子内部电场分布

日本东京大学柴田直哉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目前最先进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多分区检测器,首次成功观测到金原子内部电场的分布情况——该电场分布在原子核与电子云之间不到0.1纳米的区域内。......

俄罗斯与比利时物理学家合作观测超重原子核结构

俄罗斯与欧洲的物理学家借助重型激光炮观测超重核,首次接触到超重核的物理属性。超重元素在自然状态中并不存在,人工合成的数量也极少,而且超重元素原子核极易崩解,存在时间往往只有十分之一秒,因此人类对其结构......

近代物理所CSR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质量测量团队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装置,首次测量了短寿命核素52Co及其同核异能态的质量,并结合已有数据重新构建了52Ni的β衰变纲图,在原子核质......

迄今为止最精确测量结果显示CPT对称性依然成立

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一直致力于以更高的精度验证粒子在电荷共轭、空间反射、时间反演之后,物理定律不变的CPT对称性。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重离子探测器实验(ALICE)的科学家在线发表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