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首次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植物平衡选择研究的案例。图片来源于网络 适应性是生物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中生存所需的最基本能力,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遗传多样性的高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保证物种在变化多端的生态环境中生存繁衍的根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郭亚龙研究组在研究中首次提供了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开展植物平衡选择研究的案例,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基因》(Genome Biology)上。 据了解,从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来看,各种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正选择表现为固定某种有利变异的等位基因,负选择表现为清除新的稀有变异,平衡选择则表现为多种等位均具有一定的选择优势从而能共存。因此,在这3种自然选择中,只有平衡选择能保持并提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目前,平衡选择在全基因组水平的研究仅在人类及大猩猩中已有一定进展,尚未见关于植物的类似研究报道,特别是平衡选择位点在植物进化中有何功能尚不清楚......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鲤科鱼类是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种类,年产量占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其中鲤鱼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养殖鱼类。5月6日,中国“鲤鱼基因组计划”学术报告会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实施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于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应用

  药源短缺成为限制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因此,开发新的药物来源途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次生代谢工程手段是未来生产药物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我国药用植物有1 万多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不清楚,基因组信息缺乏,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亦极为薄弱。例如人参属(Panax)

科学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研究构建藏族人群全基因组水平的适应性遗传变异图谱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研究发现RNA甲基化调控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8月7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马普计算生物学研究所徐书华团队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n

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喀斯特植物适应性进化机制

   中国南方喀斯特起源古老、分布广泛,被认为是生态与进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康明团队等完成了首个喀斯特植物怀集报春苣苔的全基因组测序。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  喀斯特植物是我国植物多样性和特有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为止对喀斯特植物的多样性起源和适应性进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下)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过去一年里CRISPR技术在动物造模及单碱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本期继续为大家从功能基因组筛选、细胞谱系示踪及疾病诊断方面谈谈CRISPR-Cas系统的技术运用。   一、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   尽管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解析复杂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仍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下)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过去一年里CRISPR技术在动物造模及单碱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本期继续为大家从功能基因组筛选、细胞谱系示踪及疾病诊断方面谈谈CRISPR-Cas系统的技术运用。   一、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   尽管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解析复杂的基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基因组学重要成果

  1月26日,省部共建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撰写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揭示猪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理及可能的属间杂交现象”论文,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猪开展了深度(25X)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全文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遗传》,这是我国猪遗传育种领域第2篇发表于该刊物的论文

泛癌研究成果 基于WGS 22种转移性实体瘤的全基因组特征

  癌细胞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与不良的治疗效果有关。癌细胞转移通常会导致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并对当前的治疗方法产生抗性。因此,更好地了解转移性肿瘤的特征有助于找到合适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减少过度治疗并改善预后。  近日,来自新西兰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基因编辑进展梳理 Part II 基于CRISPR-Cas9的技术应用篇(三)

上一期为大家介绍了过去一年里CRISPR技术在动物造模及单碱基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本期继续为大家从功能基因组筛选、细胞谱系示踪及疾病诊断方面谈谈CRISPR-Cas系统的技术运用。一、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尽管测序和基因组编辑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解析复杂的基因型-表型关系仍然是数量遗传学的一个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一)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8年度主要农

新研究构建出小麦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小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新月沃地一个狭小的核心区域,一万年间,从地区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转变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然而,小麦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粮食需求两方面同时适应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理解小麦适应性进化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小

“未来水稻”:你在多远的未来?

  “未来水稻”时代,是个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工具”的育种时代,能促使水稻产量、品质、抗性等的全方位、大幅度提升。  不久前,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活动之一的“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研讨会”,在深圳举办。一种基于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的“未来水稻”,受到广泛关注。  据称,

解开花鲈的基因密码

  “破译鱼类基因组序列,完成其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意义重大,可以为开展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基因组选择育种以及良种培育提供基因组资源和技术支撑,使鱼类遗传育种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研究员陈松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花鲈基因家族分析 陈松林供图

全基因组测序解密慢性高原病为千万高原居民添福音

  2013年8月16日,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了安第斯高地人慢性高原病全基因组测序及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发表。这项研究为探索高原适应性的遗传机制提供了

花生基因组宣称花生二倍体野生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4月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宣布,包括中方合作单位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完成花生基因组测序,将为选育更高产、适应性更广的花生品种提供帮助。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宣称,花生全基因组测序取得的重大进展,分别代表花生属A基因组和B基因组的两个二倍体野生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已

世界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在昆启动

2月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3名中科院院士吴征镒、周俊、孙汉董的大力推动下,一个在世界生物学界和推动普洱茶产业发展上均具有重大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科研创新项目——世界上第一个茶树基因组测序计划已在昆明正式启动。此举,将为云南省利用高科技实现对普洱茶的全新研究和

中国洞穴鱼类金线鲃全基因组成功解译

  2016年1月4日,BMC Biology 在线发表了该杂志新年开篇的第一篇论文——来自中国的洞穴鱼类金线鲃全基因组研究。该研究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团队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教授石琼团队合作完成。  洞穴生物是地球上最为神秘的生物类群之一,它们长期生活于黑暗无光的洞穴深处,由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二)

⑵小麦基因组研究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小麦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小麦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3个不同亚基因组形成的异源

小麦基因组测序 为第三代育种绘制“高清地图”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的论文称,该所研究团队已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绘制。这是继2013年,该团队成功绘制出小麦A基因组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基因组草图并发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盘点基因组测序的最新成果

  近日,the scientist杂志发表文章盘点了最近发布的几项基因组测序成果,一起来看看吧。   昏睡病传播者   种属:采采蝇(Glossina morsitans morsitans)   基因组:360 million bp   国际舌蝇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G

张亚平院士Nature子刊解析高原适应性机制

中国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地球的“第三极”,以低氧、强辐射、气温低等著称。随着人类的迁徙定居,一批家养动物也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世代繁衍,各自形成了鲜明独特的高原适应特征,为科学家解析物种对高原快速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相关阅读:张亚平、吴东东Cell Re

揭示:蛇类在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

  大多数生物都对其生存环境有一定要求,超出适宜的范围就难以存活;但有一些生物却可以在强辐射、缺氧等极端环境中繁衍生息,这类生物被称为“极端环境生物”。独特的生活环境、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使得这些生物在基因结构组成、酶特性及代谢功能等方面均不同于其它生物。FEN1和EPAS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温泉

生命科学研究中常见模式生物简介(一)

模式生物由于其结构简单、生活周期短、培养简单、基因组小等特点,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模式生物作为材料不仅能回答生命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对人类一些疾病的治疗也有借鉴意义。常见的模式生物有有真菌中的酵母,原核生物中的大肠杆菌,低等无脊椎动物中的线虫,昆虫纲的果蝇,鱼纲的斑马鱼,哺乳纲的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全基因组测序解决虎亚种纷争:6亚种体系

  研究人员运用群体基因组学方法描绘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虎演化史,解析了其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性的遗传基础,确认了现存虎应划分为孟加拉虎、马来虎等6亚种,由此解决了数十年以来关于虎亚种划分的争议,奠定了世界虎保护单元策略制定的科学基础。  虎的物种形成时间大约在2-3百万年前,群体基因组学分析将现代虎的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首次完成

  2014年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IPGI)终获喜报。他们在历经数年研究后,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花生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序列的公布将为全球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