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S学者JCB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降解的新途径

2018年1月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蒋辉实验室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 “Mitochondrial inner-membrane protease Yme1 degrades outer-membrane proteins Tom22 and Om45”的研究论文。之前众多关于线粒体外膜蛋白降解的研究表明外膜蛋白经细胞质内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系统进行降解,论文报道了出乎意料的新发现:两个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2和Om45可被位于线粒体内膜的Yme1蛋白酶复合物识别并被拉进线粒体内部进行降解。 细胞器膜蛋白的质量控制对细胞器功能维持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线粒体起源于内共生原核生物,拥有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外膜大多数蛋白起源于真核生物,已知通过泛素化系统降解。被外膜包裹的线粒体内部具有许多原核起源的蛋白及其复合物,它们通过同样源于原核的AAA-protease降解。这两个系统独立进行,维......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协助线粒体外膜蛋白嵌入的关键蛋白

  线粒体外膜蛋白不仅可以调控线粒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分子信号传递,还能够促发受损线粒体通过自噬方式降解从而维持细胞线粒体稳态。线粒体外膜蛋白是如何嵌入线粒体膜的机制仍有待揭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协助蛋白嵌入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质,相关成果在《Science》发表,论文的标题

NIBS学者JCB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降解的新途径

  2018年1月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蒋辉实验室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 “Mitochondrial inner-membrane protease Yme1 degrades outer-membrane proteins Tom22 and Om4

Cell解答线粒体内外膜转运之谜,探秘细胞能源特供渠道

  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事合作,描述了水-不溶性膜蛋白如何在伴侣蛋白的帮助下通过线粒体膜之间的含水空间。  膜蛋白是介导细胞动力工厂输入输出的“守门员”。和组成人体其他部分的器官一样,真核细胞内部含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细胞器。线粒体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线粒体每天输送

如何提取线粒体膜蛋白

胞内蛋白只需核糖体和线粒体(供能)膜蛋白不是胞内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它的合成与加工和分泌蛋白一样,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我国科学家揭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的分子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线粒体外膜转位酶复合体组装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99%的线粒体蛋白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线粒体外膜TOM转位酶复合体负责绝大部分前体蛋白运输进入线粒体,再通过其他转位酶复合体分选至线粒体的各个部位。TOM复合体是由7个亚基组成的膜蛋白复合体,其组装过程是多步骤且高度动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在病毒侵入肝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含有前S1的蛋白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前S1蛋白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方面而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 前S1抗原(Pre-S1Ag)的检测同“二对半”一样很有

线粒体融合蛋白2决定细胞生死

  有机体的每个细胞中都有一种传感器,能检测自身“内部”环境是否健康。这种“报警器”存在于内质网(ER)中,能感知细胞所受的压力,引发修复反应或让细胞走向死亡。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IRB)科学家最近发现,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于正确检测细胞压力水平起着关键

线粒体蛋白质转运的概述

  线粒体的蛋白合成能力有限,大量线粒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定向转运到线粒体。这些蛋白质在在运输以前,以未折叠的前体形式存在,与之结合的分子伴侣(属hsp70家族)保持前体蛋白质处于非折叠状态。通常前体蛋白N端有一段信号序列称为导肽、前导肽或转运肽(leadersequence、presequenc

TDP43可导致线粒体损伤并激活线粒体去折叠蛋白反应

  TDP-43是一个多功能的DNA和RNA结合蛋白,由TARDBP基因编码,在细胞内的RNA转录、选择性剪接及mRNA稳定性调节等过程中发挥功能。在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和FTLD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自然》重磅:细胞衰老、癌变和死亡竟同源!科学家首次发现细胞凋亡程序参与衰老,为抗癌抗衰药的研发打开新方向

  2015年初,英国格拉斯哥大学Stephen W. G. Tait团队报告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发现。  当他们将新型成像系统对准低剂量细胞凋亡剂处理的细胞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标志着细胞要快速死亡的“线粒体外膜透化”(MOMP)以极低的水平发生了,但没有导致细胞的死亡[1]。  要知道,在之前的认知里

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的通透性转变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跨膜电位的耗散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内膜的通透性转变,这是由于生成了动态的由多个蛋白质组成的位于线粒体内膜与外膜接触位点的通透性转变孔道(PT孔道)。PT孔道由线粒体各部分的蛋白质与细胞质中蛋白质联合构成。这包括细胞液蛋白:己糖激酶,线粒体外膜蛋白:外周苯并二嗪(benzodia

植物线粒体制备及其亚结构分级分离实验(二)

3.5 纯度鉴定可以通过各种细胞器标志性酶的活性来确定线粒体的污染程度。过氧化物酶体可以鉴定过氧化氢酶、羟基丙酮酸还原酶或者乙二醇氧化酶的活性;叶绿体可以用叶绿素含量,白色体可以用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或碱性焦磷酸酶的活性;乙二醛循环体可以用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内质网可以用对抗霉素 A 不敏感的细胞

线粒体的组成及结构

  组成  线粒体的化学组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和脂质,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辅酶等小分子及核酸。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既有可溶的也有不溶的。可溶的蛋白质主要是位于线粒体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也有一些是酶。线粒体中脂类主要分布在两

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及临床解释-BCL2L1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bcl-2蛋白家族。bcl-2家族成员形成异二聚体或同二聚体,并作为抗或促凋亡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外膜,已被证明可以调节线粒体外膜通道(vdac)的开放。vdac调节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控制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和释放细胞色素c,两者都是细胞凋亡的有效

BCL2L1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bcl-2蛋白家族。bcl-2家族成员形成异二聚体或同二聚体,并作为抗或促凋亡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外膜,已被证明可以调节线粒体外膜通道(vdac)的开放。vdac调节线粒体膜电位,从而控制线粒体产生活性氧和释放细胞色素c,两者都是细胞凋亡的有效

关于外膜的研究内容介绍

  研究发现血管外膜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针对此,我们采用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的方法建立了外膜损伤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外膜损伤血管的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外膜损伤后血管组织氧化酶NADPH亚单位p22phox、抗氧化酶HO-1、ROS敏感基因MCP-1及PDG

改善线粒体相关疾病要靠一关键蛋白

  近日,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在该项研究中他们发现一个治疗线粒体紊乱的潜在作用靶蛋白,对于线粒体治疗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身体内几乎每一个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特别是在大脑、肌肉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线粒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而线

美发现线粒体钙通道关键驱动蛋白

  线粒体就像生物体内的电池,为几乎所有细胞供应能量,而支持这一供能过程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个谜。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研究人员通过查阅人类基因组项目数据库资料并结合实验分析,终于发现了驱动线粒体钙通道机制的关键蛋白。该发现发表在6月19日出版的

蛋白质靶向分选

线粒体大多数线粒体蛋白被合成为含有摄取肽信号的胞质前体。胞质伴侣将前蛋白递送至线粒体膜中的通道连接受体。具有针对线粒体的前序列的前蛋白在外膜处与受体和通用输入孔(GIP)结合,统称为外膜转位酶(TOM)。然后它作为发夹环通过TOM易位。前蛋白通过膜间隙运输通过小的TIM(也充当分子伴侣)到内膜的TI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前S1抗原测定的介绍

  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含有肝细胞膜受体,在HBV感染肝细胞和机体免疫应答方面起重要作用。由HBV基因组的前S1基因区所编码,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及管状颗粒表面,与HBeAg、HBV-DNA等标志密切相关。

关于线粒体作用的介绍

  ⑴若将纯化的正常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在一起保温,并不导致细胞核的变化。但若将诱导生成PT孔道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一同保温,细胞核即开始凋亡变化。   ⑵细胞死亡调节蛋白不论是抑制死亡的bcl-2家族还是促进细胞死亡的Bax家族均以线粒体作为靶细胞器。bcl-2蛋白的C端的疏水肽段能插入线粒

线粒体作用

⑴若将纯化的正常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在一起保温,并不导致细胞核的变化。但若将诱导生成PT孔道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一同保温,细胞核即开始凋亡变化。⑵细胞死亡调节蛋白不论是抑制死亡的bcl-2家族还是促进细胞死亡的Bax家族均以线粒体作为靶细胞器。bcl-2蛋白的C端的疏水肽段能插入线粒体外膜。事实

线粒体的功能作用

⑴若将纯化的正常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在一起保温,并不导致细胞核的变化。但若将诱导生成PT孔道的线粒体与纯化的细胞核一同保温,细胞核即开始凋亡变化。⑵细胞死亡调节蛋白不论是抑制死亡的bcl-2家族还是促进细胞死亡的Bax家族均以线粒体作为靶细胞器。bcl-2蛋白的C端的疏水肽段能插入线粒体外膜。事实

抗原肽为细胞分裂助力

研究发现,抗原肽细胞的分裂与线粒体蛋白(mitochondrial protein)的转运相关。生存就意味着需要生长(grow)、反应(respond)、复制(reproduce)和适应(adapt)。所有这些过程都需要能量,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能量供应都需要依靠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oxidati

线粒体基质的线粒体结构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中由线粒体内膜包裹的内部空间,其中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生化反应的酶等众多蛋白质,所以较细胞质基质黏稠。苹果酸脱氢酶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线粒体基质中一般还含有线粒体自身的DNA(即线粒体DNA)、RNA和核糖体(即线粒体核糖体)。  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功能是什么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1、外膜 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分子量为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2、内膜 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

Cell:科学家揭示细胞死亡的替代路线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新型通路,该通路主要涉及蛋白BCL-2的卵巢杀手,其在其它方面称之为BOK;该研究或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诱发其它类型癌细胞发生细胞死亡。  研究者Doug Green博士指出,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机制

科学家在细胞凋亡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它不仅在多细胞生物的发育、免疫及生殖系统成熟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凋亡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有两种: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和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是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