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破解水稻高产优质“密码”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然而如何才能“多快好省”地培育出高产又优质的“黄金”种子?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课题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钱前课题组经过了20多年的密切合作、协同创新,给出了答案——这粒种子可以在“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中找到。 2018年伊始,这一李家洋团队完成的项目被授予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育种学家站在农业科技的最前沿。在水稻领域,为了突破产量瓶颈,育种学家提出了理想株型的概念。 “对水稻来说,高产往往带来品质差、抗病虫害能力低的问题,但有些性状好的水稻却常常不会太高产。‘籼稻的产量,粳稻的品质’,即培育出分蘖数适宜、茎秆强壮、穗大粒多的高产理想株型品种,同时又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这就是我们团队梦寐以求的‘理想型’水稻。”李家洋说。 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周期长,育成一个新品种往往需要10年以上,并面临着......阅读全文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和林本坚成最大亮点

9月8日下午,2018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获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周其林、冯小明共同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除了袁隆平先生,其他获奖人公众相对都不太熟悉,尤其是来自台湾的林本坚教授,他在电话连线时获得掌声的热烈程度仅次于袁隆平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是

中科院Nature子刊水稻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OsMADS57 and OsTB1 modulates rice tillering via DWARF14”的文章,证实通过水稻MADS57与TB1之间相互作用,结合miR4

一文了解超级稻为何超级?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基因TGW2,并开展功能分析,阐明了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为水稻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团队成员、中国水稻研究所

两院院士评选的2018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1月2日在京揭晓。其中,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我国水稻

2013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布

  根据《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的有关规定,经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现将有关建议名单予以公布,同时在中国科学院院网站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1个月内为异议期。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09申报指南发布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日前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主要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和重

“舌尖上的革命”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

  1月8日,一个和“吃”有关的科学研究登上了我国科技的最高领奖台,项目全称听上去略有些拗口:“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以下简称分子设计育种),但研究的问题却很接地气,即破解粮食生产“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矛盾难题,说白了不仅让老百姓吃饱,而且要吃好。2017年10月31日,江

中科院,中国农大合作发表PLoS Genet文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细胞骨架蛋白TCS1调控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TCS1与微管马达蛋白KCBP复合体互作,能调控植物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这对于解析细胞形态建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P

大米新品种来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获新进展

   9月17日至18日,国审稻新品种“中科804” 现场会在黑龙江五常市举行,在3000亩示范片中“中科804”在产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现场品尝食味与外观品质优异,丰收在即。 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东北地区是我国

后继有人!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

   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有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  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

科学家揭示水稻抽穗期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鉴定出一个新的水稻抽穗期微效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模式进行了深入解析。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 抽穗期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决定着水稻的季节、区域适应性以及产量。适宜的抽穗期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保障。因此,深入认识

李家洋院士:分子育种具有定向高效优势

  4月12日,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发表题为《水稻品种设计的分子基础与实践》的演讲。他说,水稻育种创新是水稻科技创新的核心,对提升我国水稻产业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对生物体从基因到整体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

李家洋:到涉及重大应用生产领域寻找基本科学问题

  5月26日下午,匆匆赶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顾不上吃晚饭,即向其团队成员布置了一项新的工作内容——立即安排一次国内有关育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讨论如何将新发现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尽快应用于水稻农业生产,发挥其在培育我国新型高产水稻新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的科研人员。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③杨维才带队对海南陵水育种基地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项目进行验收。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发布

关于发布“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科金发计〔2014〕14号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工作安排,现公布本重大研究计划2014年度项目指南,请依托单位及申请人按要求提出项目申请。   国家自

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举行

  今晚7点,“2017年度求是奖颁奖典礼”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求是基金会主席查懋声先生以及顾问杨振宁、孙家栋、韩启德、施一公,复旦大学校领导、求是奖评委、往届求是奖获得者以及复旦大学师生代表等约400人参加了典礼。颁奖典礼由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教授和查懋声主席致辞开始,至基金会顾问杨振宁先生演讲落幕

中国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基因组序列草图,从基因组学角度提供了一些关于稻曲病菌进化、活体营养(biotrophy)分子机制以及致病机制的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5月2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一粒优质米的科研路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主粮之一。一粒优质大米,米粒形状适宜、无垩白、透明度好、食味和口感佳。殊不知,稻米品质涉及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营养品质等多个性状,遗传机制复杂,培育既好看又好吃的优质大米难度大。  20余年来,扬州大学农学院水稻遗传育种团队围绕稻米品质遗传改良系列问题展开研究

研究揭示超级稻粒宽粒重基因调控产量机理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在《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QTL/基因并开展了功能分析,为阐明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和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此前,科学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但水稻粒形和粒重调控的分子机理仍不

研究揭示超级稻粒宽粒重基因调控产量机理获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基因组模块创制创新团队在《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克隆了一个水稻粒宽粒重QTL/基因并开展了功能分析,为阐明水稻粒形的遗传调控机制和高产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及产量。水稻所供图  此前,科学家已克隆了一些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重要基因/QTL,

21个食品相关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共有278个项目和7名科技专家获奖。其中,既包含国之重器一类新成果,也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技术。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与人们的健康与营养息息相关。在食品领域,21个相关科研项目也在获奖之列。  2018年度国家

版纳植物园揭示OsIAA4参与生长素介导的水稻株型建成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人口在未来20年仍将继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但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因此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是实现粮食总产量增长的根本途径。按照作物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的实践,通过改良株型,提高品种的田间种植密度,进而促进光能利用率,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株型发育是当前及未来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PlantCell文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株高和花器官发育的重要作用,揭示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

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玉米、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控制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及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集中深入地探讨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这两个密切相关并影响作物产量性状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进一步通过分析籽粒形成和株型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生物学过程之间的互作关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袁隆平将分子生物技术引入超级杂交稻育种

  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攻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新引入分子生物技术。记者5月9日从“十二五”国家科技部“863”课题“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启动式上获悉,课题组拟运用分子生物技术,精细定位出一批重要性状基因,创制一批优异新种质及新材料和选育有重大应用前景的优质高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植物所等发现新水稻谷粒大小调控开关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其谷粒大小和形状(粒型)决定稻米的产量和外观品质。近十年来,水稻粒型调控机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粒型基因被克隆和研究。但目前已知的多数粒型基因难以归类到已知调控途径,报道的信号通路信息也呈现片断化的特点,极大限制了对粒型调控分子机理的认识,制约了其在作物高产优质

上海生科院揭示水稻籽粒大小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团队在水稻控制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克隆和鉴定了一个控制水稻粒长与千粒重的关键基因GLW7,并深入研究了其分子机理及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论文于3月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