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原来,学术圈也看脸

一篇 PNAS 论文发现,对于科学家而言,脸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受认可程度。 今年读到的最精辟的一句话是『读书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咪蒙)。对,我们好好读书是因为内心自卑,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而且一不小心读到博士,然后又继续教别人读书。原谅我把咪蒙的『读书』偷换了概念。 社会盛行两个观点:其一,人丑只能多读书,毕竟没法靠脸吃饭,这大概是激励中小学生好好读书的最佳金句;其二,书读多了人变丑,不解释,详见下图。注:图片来源于百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照)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观点,社会已经形成了对读书人的刻板印象:长得帅(美)的人,读书肯定不行。放在学术圈,一样成立。 “看脸”靠谱吗? 以面部外观等为基础的第一印象(俗称“看脸”)在社会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只用几百毫秒的时间,就可以通过“看脸”形成对对方品质、性格和能力等的第一印象。比如,下面三张脸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注:图片来自于百......阅读全文

看“脸”识“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05.shtm古有神医扁鹊通过“望色、听声”即可得知蔡桓公的疾病状态,而今借助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需询问病史或检查身体,也能看“脸”识“病”。近期,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博士生刘雪南与合作者

原来,学术圈也看脸

  一篇 PNAS 论文发现,对于科学家而言,脸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受认可程度。  今年读到的最精辟的一句话是『读书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咪蒙)。对,我们好好读书是因为内心自卑,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而且一不小心读到博士,然后又继续教别人读书。原谅我把咪蒙的『读书』偷换了概念。  社会盛行

农业科研看“转身”

  今年1月16日,是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一周年的日子。   一年前,承载着几代农科院人梦想的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获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批复。这是继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之后,我国批准的第三大创新工程。   机遇与压力并存。“创新工程是国家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全

花钱也“看脸”?浙大教授这项研究登上国际期刊

   周欣悦教授在菜市场里做实验  浙江在线-杭州频道3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孙雨林 张曌睿 周伊晨)你是不是经常会抱怨你所买的商品缺斤短两,并将原因归结于商家的不诚信?但你是否知道,这被欺骗的原因,可能是你自己手里那张又破又脏的钱?  浙江大学教授周欣悦有一个好玩的发现,人们总是

有趣的面部追踪技术:眼神杀死你 看脸测寿命

  “面部追踪”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有趣的技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些科学家正在研发一套根据人脸老化速度进行寿命分析的系统,即通过观察人脸的老化速度来预测人的寿命。同时,任天堂近日则推出了基于视觉追踪技术的眼镜,让玩家用视觉移动游戏内的物体,“用眼神杀死你”。  面部识别 看脸测寿命  提出这一

科研管理“组合拳”看科研实体如何“接招”

  科技评价制度不尽合理、人才“帽子”数量名目繁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过细过死”……面对这些科研领域的现实问题,7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广大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这些措施将起到哪些作用?落地实施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科研怎么做、

从文章引用看科研心态

  一般来说,自己发表的科研文章被人引用终究是件让人高兴的事。但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的同事在饭桌上向我讲述他的不快。他说他的一篇文章被人引用,结果令他丝毫不感觉愉快。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我的同事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他的一篇将近十年前发表的汉语某期刊(EI)文章被某学校的科研人员引用了。说

读书日,这有一份来自院士的读书建议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天津大学的院士们分享了一份宝贵的读书建议。周恒:93岁。中科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读书感悟:读书有好处,但这不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好处”,而是读了书之后,思想更开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不同的书。周先生年少时,家里有个开书店的朋

陶短房:科研基金分配优劣看科研成果

  今年9月,北大海归教授饶毅和清华大学海归教授施一公联合在美国《科学》杂志撰文,对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提出商榷,声称“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并认为这种体制的缺憾,使得中国近年来研究经费尽管以每年 20%的幅度递增,但未能

狗用脸“说话”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家犬可能尝试用面部表情交流。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动物的面部表情是缺乏灵活性且无意识的表达,仅反映动物的情绪状态而非与其他个体交流的主动尝试。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已知面部表情以观众的存在为中介而促成,说明灵长类动物或许对表情可见于他人这一点有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