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如何毁灭世界及阻止其发生

哲学家Nick Bostrom认为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在他2014年的畅销书《超级智慧:路径、危险和战略》中,Bostrom描绘了一个黑暗的场景:研究人员创造出一种能不断自我提升的机器。图片来源:MIKE AGLIOLO/SCIENCE SOURCE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机器学会了从网上交易中赚取金钱,并开始在现实世界中购买商品和服务。通过邮购DNA,它建立了简单的纳米系统,进而创造出更复杂的系统,并获得更大的力量改造世界。 存在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的Bostrom写道:现在该人工智能怀疑人类能会干扰其计划,于是决定建造小型武器并秘密地散布在世界各地。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纳米工厂会生产出拥有神经毒素和寻找目标功能的蚊子状机器人,而后这些机器人会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而且,Bostrom和其他一些科学家、哲学家认为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他们在不断研究哪些技术进步可能存在毁灭人类或者至少摧毁现......阅读全文

人工智能时代该如何夺回我们的“不知情权”

 导语:美国科学杂志nautil.us《鹦鹉螺》作者Christina Leuker & Wouter Van Den Bos近日发表了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保护人类的“不知情权”的深度报道。人工智能的出现能以无法预知的方式改变了现实生活中需要在选择知道和不知道的平衡,同时让我们在决

对话路易斯威尔大学工程教授:让机器人相信人类是神!

  人类的未来需要和人工智能合并,否则机器将接管一切,它们会决定如何处理我们!  我提倡将AI“装进盒子里”,简单地说,就是把它关进监狱,放在一个可控的环境里,比如当你研究一种电脑病毒时,可以把它放在孤立的系统中,这个系统无法接入互联网,所以你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中了解它的行为。  亚姆博尔斯基是美国路

物理学家里曼·戴森去世 曾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020年2月28日,英国旅美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岁。戴森在物理学造诣深厚,是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称杨先生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识丰富,思考深邃,对物理学之外也多有评论,例如他曾经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鸟和青蛙》(Bi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何传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

——从人类文明与世界现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何传启(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编者按  在过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约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中国与前四次科技革命无缘;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以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

2018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大盘点

  在不久的将来,技术革新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将大幅提升新药物和新材料的开发速度;新型诊断工具将打造更先进的个性化医疗;从日常任务到工业生产,增强现实将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大量信息和动画覆盖于真实世界之上;如果你生病了,医生将可以在你体内植入活细胞,用这些“药物工厂”为你治病;你将会

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发布

  1月21日,2018中国科学院年度人物及团队正式在京发布,6位个人、两个团队获得这一荣誉,这也是中国科学院首次评选表彰这一殊荣。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出席并颁奖,他表示,全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向年度人物和年度团队学习,向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

范建:对科技风险认识的三个误区

   尽管目前已有对科技风险的大量研究,但仍然存在误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益东通过提出“致毁知识”概念和“致毁知识研究模式”,突破流行的思维定式与研究范式,提出新问题和新思路。  误区一:“科技是双刃剑”把科技的使用者看成决定性因素  问:当说起科技风险和科技负面作用时,

成励:霍金的哲学意义

■成励  今年1月8日是斯蒂芬·霍金的70岁生日。在生日前夕他预言说,未来人类将移民到火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7日报道,这位科学大师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指出,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者温室效应。因此他强调人类必须移居其他星球:“万一地球毁灭,人类

对话江晓原:一本未来学著作引发的争议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团队训练的一种神经网络,在任天堂的一款游戏中击败了职业玩家。在近来的一系列与AI的比拼中,人类陷入了节节败退的尴尬境地。  就在这个节点,凭《人类简史》一书火遍全球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推出了他的新作《未来简史》。在书中,他以

科学家推断地球毁灭各种可能性:人工智能上榜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本月初提出要警惕人工智能科技的过度发展,防止人工智能科技失控并超越人类智慧,最终破坏整个星球。一时间,有关地球毁灭的推测等相关话题再次被一些媒体炒热。  科学家对毁灭地球的各种可能性都有科学研究与推算。相比一些网络言论的危言耸听,学界用理性思维和数据验证讲述各种可能性

《科学》发表系列文章绘制世界核电站分布图

3月11日的大地震重创日本部分研究设施,图为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园区(J-PARC)。   今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福岛核电站辐射泄漏事故,世界为之震惊。人们再次质疑:核能安全吗?这次核事件对世界核能前景有何影响?处于震中的仙台地区驻有日本重要的大学

我国将实施4项计划 给地球深部“做CT”

   为何会发生地震?如何提高地震预测和风险防范能力?地震发生后又怎样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这些长期困扰地震学界的难题,不久前,我国启动了地震科技创新工程,拟通过“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4个计划的实施,未来10年,我国的地震科学研究水平以及防震减灾能力将大幅度提升,达到国际先

王小理:引领科技创新需要战略视野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临经济主战场、面对国家重大需求,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脉动,提升引领科技创新的创造性、时代性,需要科技工作者具有恢弘的战略视野。  科学演进与科技文明视野  引领未来科技创新,需要回溯科技创新的历史演变。

李侠:项目博弈背后的学术资本炼金术

  ■由于中国科技体制的特殊架构,我们除了拥有世界科学界面临的共性问题,还有基于中国科技体制的特色性问题,而且这些特色性问题正在演变为中国科技界的毒瘤。因此,剖析中国科技界在项目博弈背后隐含的学术资本炼金术,就是当下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   ■人们最为常见的,也屡遭学界与

年度巨献:2017年Science杂志重磅级突破性研究成果

  时光总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经开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国际著名杂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旧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寻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编首先对2017年Science杂志发表的重磅级亮点研究进行盘点,分享给大家!与各位一

科学家的忧思:地球的未来

  每到年底年初,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都在歌颂自己的国家或者世界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成就。但是,也有很多科学家在科学的赞歌中冷静地表述他们的担忧。前不久,在挪威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

科学大家|纪念霍金:没得诺贝尔奖却是最伟大科学家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那些经常被传来传去的老生常谈或者以讹传讹,而是希望向公众尽量清楚准确地介绍一下霍金的实际成就。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  霍金在

六部门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的总体部署,为进一步完善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

中国“脑科学计划”即将上线 优势何在?

  “我们无法忍受人类仍旧对大脑如何工作知之甚少”。20多年前,英国生物学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如此抱怨。  时至今日,大脑依旧是人类认知的黑洞。人类大脑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它们如何连接以及连接错误导致精神错乱或是出现严重的神经

信息哲学给哲学带来根本性革命了吗

  信息哲学乃是区别于所有其他哲学的一种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由于信息哲学首先是在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领域的划分”)层面引发的变革,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性转向,从而引发了哲学的革命。  ■邬焜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哲学已经

2016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数千年来,人类依靠直觉去探索世界运行的原理。虽然这种方式也会让我们误入歧途,譬如曾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结果仍然是真理大过谬误。现在,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正发生剧变:人工智能刷新着超越人类的成绩、引力波将带来天文学革命、基因编辑让设计生命近在咫尺、量子计算机虎视眈眈地要推翻50年来的经典运作方式……这

意识的困难问题:我们如何知道人工智能有了意识?

  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莫斯(David Chalmers)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是,是否可以想象“哲学僵尸”(philosophical zombies)——那些表现得像你我一样却又缺乏主观经验的人——的存在?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对意识的兴趣,包括我。原因在于,如果这种僵尸(或者说精密但毫无感情的机

Master终于引起人类对于未来的担忧

  新年伊始,一名网上神秘棋手Master挑战人类围棋顶尖高手,Master竟以60∶0的成绩完胜。谷歌公司随后宣布,Master就是AI机器人AlphaGO的改进型,是其“深心(DeepMind)计划”的一部分。  引发全球关注的是,短短半年,阿尔法狗(AlphaGO)的改进型所展现出的学习能力,

清华大学实验室 “道子智能绘画系统”背后的科学艺术之路

雷锋网按:2018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宝安区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

微处理器、智能手机与技术创新

从不久前沸沸扬扬的中兴事件中,国人大体上都了解到微处理器芯片的极其重要性。没有微处理器芯片,就没有智能手机和许多创新产品。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微处理器变迁和发展的速度有多快。2018年5月16日微软首席执行官峰会上,艾德·拉佐斯卡教授(Ed Lazowska,华盛顿大学保罗·G·艾伦计算机科学与

霍金最后著作对未来饱含忧思

  图片来源:美国石英财经网站  《重大问题简答》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10月16日,已故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最后的著作《重大问题简答》一书出版,涉及他对科学与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的思考,包括“人类是否会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会)”“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仍无法排除可能性)”等;还有对诸如

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2019年5月9日)  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Nature总编菲利普·坎贝尔:论文撤稿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

   “我认为撤稿是科学进程的一部分。很多问题论文只能在发表后被发现,这时候必然会发生撤稿现象。” 11月3日,在由腾讯公司举办的第六届“腾讯WE大会”前一天,2018年夏天从《自然》总编辑岗位上履新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的菲利普·坎贝尔(Philip Campell)接受了多家媒体专访。在访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