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杜祥琬:王大珩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7月21日,在惊闻两院院士王大珩去世的消息后,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特意联系了《科学时报》记者,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正在四川出差的杜祥琬在电话里说,“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开创者、高技术发展的领路人,王大珩院士的离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大损失。” 杜祥琬与王大珩结缘于“863”计划。 1986 年3 月,王大珩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在得到国家领导的肯定和批准后, “863 计划”开始启动。 当时,作为国家“863”计划激光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的杜祥琬,经常会与王大珩见面。作为“863”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大珩对于新型激光非常重视,常常出席专家组会议。他不仅关心新型激光发展的战略目标、技术路线,还很注重在“863”机制下发挥出各参与单位不同的优势,形成一个整体作战的“国家队”。 “他总是能够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阅读全文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介绍

  会议网址:http://www.photonicschina.org/  大会活动日程:http://www.cipeasia.com/428.html  2015年5月5日至7日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光电子中国(Photonics China

国际光年聚焦中国 光电子中国博览会在京举办

   5月5日至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的“光电子中国(Photonics China)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此次活动旨在突出科技创新服务、紧扣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成果洽谈对接、搭建产学研合作最实用平台。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是由王大珩、王淦昌、马宾等著名科学

【中国科学报】王大珩:情系光学中华魂

20世纪50年代与中科院领导合影(左起:钱三强、恽子强、王大珩、竺可桢、吴有训、丁瓒)1936年夏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合影(前排左起:王大珩、戴中扆(黄葳)、许孝慰、何泽慧、郁钟正(于光远);后排左起:钱三强、杨镇邦、陈亚伦、杨龙生、谢毓章)“863计划”四位倡议者合影(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

“863”计划,一个伟大科技工程的台前幕后

邓小平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30年前的今天,一个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战略性高科技发展计划正式公之于世,这就是开启新中国科技腾飞历程的“863”计划。  “863”计划是怎样出台的?其中饱含着科技工作者与国家领导人怎样的奉献与求索、使命与担当?它给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又带来了哪些改变?  19

今日,向100位“改革先锋”致敬

  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和10名“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在大会上受到表彰。  “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100名):于敏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8月出生,天津宁河人,中国工程物理研

曹雪涛: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决定要素,是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基础和强大推动力源泉。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充分激活并发挥全社会科技进步的创新潜力和创造潜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有一条基本规律令人瞩目:崛起中的大国、强国总会逐步凝聚科技力量,依托科技创新体系,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科学

温家宝: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积极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战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许多老一辈科学家,也有许

从弱到强 科技计划体系应时而变

  1985年7月16日,这不知道是邓小平第几次会见李政道。会谈中,李政道再次提出,希望尽快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并由第一流科学家负责。邓小平回应说:“这是一个新方法,我们没有经验。但只要是新的事物,管它对不对,管它成功不成功,试验一下。”  1986年年初,一个寒冷的夜晚,“两弹一星”元勋陈芳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中科院学部:走过60个春秋 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思想库

  6月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下称学部)走过了60个春秋。  1955年的这一天,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部分第一批学部委员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学部成立表明“全国科学的学术领导中心已经建立起来了”。  时代呼唤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之后,它就

评奖融资两不误——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

报名网址:http://www.csoe.org.cn/Awards  1997年,在我国光学界泰斗王大珩院士的建议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同意将“光学工程”列为工学一级学科。2014年,为提高我国光学工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完成产业化转型、培养尖端光学工程人才实现我国科技强国梦想,并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津召开

  8月24~27日,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在天津大学召开。正值激光诞生50周年、中国光学学会成立30周年,与会人员围绕光学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光学计量与测试技术、激光物理技术与应用等18个学术专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光学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本次会议收到论文900余篇,对于促进光学与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逝世享年96岁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先生1915年

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介书生陈佳洱:打开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门

  他与两弹一星、夏商周断代工程这样的国家大手笔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打开了北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大门 人物小档案 陈佳洱,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1996年至1999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99年至2003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全力打造中国服务工业类实验室排头兵

   2018年新春伊始,南海区在建设全球创客新都市、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棋盘上,落下了关键一子。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参观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展示的华数机器人。   作为全省首批四个实验室之一,佛山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初

“改革先锋”引发科技界热烈反响:时代开拓者民族进步魂

   40年改革开放,100名“改革先锋”。在12月18日召开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令人瞩目的是,在这份名单上,科技工作者有超过20位之多,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重量级”的存在。  多位科技工作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这表

金国藩:谈王大珩院士的仪器科学思想

测量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 金国藩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机械系,1950至今在清华大学工作,现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曾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至1995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当选为中

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 林忠钦院士接任

   2006年11月27日,张杰由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正式当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交大最年轻的校长。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千名毕业生听不到他们“杰哥”的毕业致辞了。这个“校长保留节目”已持续了整整10个学年。  23日上午,随着中组部任免决定的宣布,张杰院士不再担任上海交大校长,由常务副校长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追忆唐九华的经纬人生:为 “两弹一星”作贡献

唐九华(1929年—2001年) 唐九华,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上海。中国光学工程总体设计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地形一号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工业生产。6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均达到世界

著名科学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享年96岁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

“科学春天”到创新驱动发展—我国35年来科技改革发展纵览

  35年科技跨越   开栏的话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是一部厚重的史诗,那么科技事业的发展则是其中荡气回肠的一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华民族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而不久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

高伯龙院士:至纯至强之光

  高伯龙(1928.6.29~),激光陀螺专家。原籍广西岑溪市,生于广西南宁市,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自1975年起,高伯龙一直从事激光陀螺研制,率先对激光陀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主持并研制成功有关激光陀螺原理样机、实验室样机等。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科研条件服务 30年无怨无悔

——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陇昌老师   【导语】当科学家们攻克一个个难关,点燃科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圣火时,您是否会记得,有这样一些为科研服务的老师们,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帮助科学家们打理科学生产的工具,帮助科学家们更流畅地使用工具

倡导应用国产仪器 促进民族仪器工业发展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回顾        由《现代科学仪器》杂志社主办,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日至4日,在北

国产科学仪器:我们的春天还远么?

  我们在看到这前所未有的契机时,不能忽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仪器公司竞相争夺的"肥肉"。且国内高档仪器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还有相当差距,未来五年是中国仪器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倘若不把握住这个机遇,整个行业都可能覆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

国产科学仪器:我的春天还远么?

  不久前西部某地区举行的一次气相色谱仪招标采购大会上,国产仪器全部落选。作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和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仪器,在我国究竟承担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科学家王大珩曾经指出:“机器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提供的一项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高

唐敖庆、王大珩当选“吉林骄傲”人物

  吉林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的“吉林骄傲”人物评选结果日前在长春揭晓,清华大学两位老学长唐敖庆和王大珩荣获“吉林骄傲”人物称号。   唐敖庆(1915-2008),汉族,江苏省宜兴县人,中共党员。著名化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享誉国际的具有特色的中国理论化学派的创建人及主要代表者。唐敖庆19

中科院公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推荐人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决定表彰一批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根据中央关于推荐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人选的有关要求,经层层推荐、广泛听取意见、充分酝酿、院党组会议研究,现将中国科学院报送中央的推荐人选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从2018年11月7日9时起,至11月13日17时止。如对推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