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色谱》2008年01期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王萌烨;向平;严慧;沈保华;沈敏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尿样经葡萄糖醛酸甙酶酶解后进行液-液提取,以甲醇-0.1%甲酸缓冲液(含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68∶32)为流动相,采用CosmosilC18色谱柱分离,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对尿样中的脱氢表雄酮(DHEA)、睾酮、表睾酮、雄酮和苯胆烷醇酮等5种激素进行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10ng/mL,平均回收率为96.7%~106.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7%和11%。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健康志愿者口服DHEA后尿液中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色谱分离完......阅读全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尿样经葡萄糖醛酸甙酶酶解后进行液-液提取,以甲醇-0.1%甲酸缓冲液(含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68∶32)为流动相,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分离,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对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尿样经葡萄糖醛酸甙酶酶解后进行液-液提取,以甲醇-0.1%甲酸缓冲液(含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68∶32)为流动相,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分离,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对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尿液中的内源性类固醇激素的方法。尿样经葡萄糖醛酸甙酶酶解后进行液-液提取,以甲醇-0.1%甲酸缓冲液(含0.02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68∶32)为流动相,采用Cosmosil C18色谱柱分离,并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扫描

硫酸脱氢表雄酮检验及临床意义

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是主要由肾上腺合成的类固醇激素,在这些含有硫酸酯酶活性的组织中,硫酸脱氢表雄酮能够转化为非类固醇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因此,脱氢表雄酮和/或硫酸脱氢表雄酮可能部分地新陈代谢为活性雄激素以及雌激素,血清以及

类固醇激素的主要分类

按药理作用分类性激素皮质激素按化学结构分类(甾烷母核结构)雄甾烷类 (化学结构)雌甾烷类 (化学结构)孕甾烷类 (化学结构)

类固醇激素的主要分类

按药理作用分类性激素皮质激素按化学结构分类(甾烷母核结构)雄甾烷类 (化学结构)雌甾烷类 (化学结构)孕甾烷类 (化学结构)

类固醇激素的发现发展

1、甾体激素是在研究哺乳动物内分泌系统时发现的内源性物质。2、1932年至1939年间,从腺体中获得雌酮(Estrone,1932年)、雌二醇(Estradiol,1932年)、睾酮(Testosterone,1935年)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1939年)等的纯品结晶,之后又阐明了

类固醇激素的概念介绍

类固醇激素是类固醇充当激素。类固醇激素可以分为两类:皮质类固醇(在通常由肾上腺皮质,因此,糖皮质)和性类固醇(在通常由生殖腺或胎盘)。在这两个类别中,根据它们结合的受体分为五种类型: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均为皮质类固醇)和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性类固醇)。维生素D衍生物是具有同源受体的第六种密切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

类固醇激素的基本介绍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是一类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具有极重要的医药价值。在维持生命、调节性功能,对机体发展、免疫调节、皮肤疾病治疗及生育控制方面有明确的作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发现与发展是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阶段。  同时类固醇激素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很强的

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

类固醇激素在人体内均是以胆固醇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而合成的,只是由于某些酶活性在某些内分泌腺或同一腺体不同的组织中特别高,从而生成不同的激素。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理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  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类固醇激素的分子质量较小,且是脂溶性的,可通过扩散或载体转运进入靶细胞,激素进入细胞后先与胞浆内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此复合物在适宜的温度和Ca2+参与下,发生变构获得透过核膜的能力。激素进入核内后,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的非

类固醇激素的运输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与载体蛋白(血清蛋白结合并增加激素在水中的溶解度)结合而通过血液运输。一些例子是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和白蛋白。大多数研究表明,激素只有在不受血清蛋白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影响细胞。为了保持活跃,类固醇激素必须从它们的血液溶解蛋白中释放出来,并且要么与细胞外受体结

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介绍

天然类固醇激素一般是由性腺和肾上腺中的胆固醇合成的。这些形式的激素是脂质。它们可以穿过细胞膜,因为它们是脂溶性的,然后与类固醇激素受体(根据类固醇激素可能是细胞核或细胞溶质)结合,从而在细胞内引起变化。类固醇激素通常在血液中携带,与特定的载体蛋白结合,如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或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进一步

内源性胆固醇酯氧化产物影响胆固醇水平的新机制

  12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尹慧勇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ndogenous cholesterol ester hydroperoxides modulate cholesterol levels and inhibit cho

内源性胆固醇酯氧化产物影响胆固醇水平的新机制

  12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尹慧勇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ndogenous cholesterol ester hydroperoxides modulate cholesterol levels and inhibit cho

Circulation:研究确定血液胆固醇的内源性调节机制

  血液中胆固醇的高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现在,慕尼黑大学一研究团队已经确定了血液中胆固醇的内源性调节机制,这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的新疗法。   心脏发作往往在动脉硬化发展之前,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主动脉内壁的损坏。炎症是由血管的内表面上积聚的胆固醇沉积触发的,但反应本身促进了

类固醇激素的发现与发展

1、甾体激素是在研究哺乳动物内分泌系统时发现的内源性物质。2、1932年至1939年间,从腺体中获得雌酮(Estrone,1932年)、雌二醇(Estradiol,1932年)、睾酮(Testosterone,1935年)及皮质酮(Corticosterone,1939年)等的纯品结晶,之后又阐明了

简述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简称皮质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的总称,它们都有类固醇结构,故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或甾体激素。  临床上我们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细胞毒剂、PUVA治疗白癜风,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可能就是通过抑制机体局部或全身异常免疫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的。可见,免疫机

类固醇激素的药理作用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脂溶性激素,它们在结构上都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脊椎动物的肾上腺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产生。目前从肾上腺皮质提取液中分离的类固醇化合物有30余种,已知生理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

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系统性类固醇治疗,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常伴发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皮肤副作用包括痤疮、多毛症、萎缩纹、紫癜、皮肤变薄和伤口不愈合等。也可出现骨质疏松、肌病和骨坏死。胃肠道副作用有溃疡引起的出血、穿孔,特别是同时服用NASIDs。由于水潴留,高血压和水肿现象十分常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类固醇精神

类固醇激素的药用意义

1、抗炎和抗过敏:多种类固醇激素具有优良的抗炎和抗过敏性能,例如天然的可的松(17-羟基-11-脱氢皮质酮)和氢化可的松(17-羟基皮质酮)是广泛使用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在可的松结构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和筛选,合成出了一系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如人工合成的强的松(1-脱氢可的松)

类固醇激素的药用意义

1、抗炎和抗过敏:多种类固醇激素具有优良的抗炎和抗过敏性能,例如天然的可的松(17-羟基-11-脱氢皮质酮)和氢化可的松(17-羟基皮质酮)是广泛使用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在可的松结构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和筛选,合成出了一系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如人工合成的强的松(1-脱氢可的松)

类固醇激素的注意事项

需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细胞计数,愈创木脂大便潜血(stoolguaiacs)和血压。糖尿病,高血压,怀孕和精神障碍禁忌使用。长期接受激素治疗的病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抑制,在手术和其他机体应激时,需要糖皮质激素补充治疗。反复关节腔或者关节周围类固醇注射,可能会破坏软骨和周围软组织。长期使用激

类固醇激素的药理作用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脂溶性激素,它们在结构上都是环戊烷多氢菲衍生物。脊椎动物的肾上腺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类。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产生。目前从肾上腺皮质提取液中分离的类固醇化合物有30余种,已知生理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节糖代谢:抑制糖的氧化,使血糖升高;促进

水体中的类固醇激素分析

应用现代HPLC-MS/MS分析技术,能够灵敏、抗干扰且高度自动化地检测出水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活性物质的内分泌干扰物,如合成和天然的类固醇激素。 激素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会对某一物种的整个机体产生影响。从生长的调控乃至机体组织的再生功能皆受到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和作用。合成的类固醇激

类固醇激素的药用意义

  1、抗炎和抗过敏:多种类固醇激素具有优良的抗炎和抗过敏性能,例如天然的可的松(17-羟基-11-脱氢皮质酮)和氢化可的松(17-羟基皮质酮)是广泛使用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  在可的松结构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和筛选,合成出了一系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物。如人工合成的强的松(1-脱氢

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系统性类固醇治疗,特别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常伴发许多潜在的不良反应。皮肤副作用包括痤疮、多毛症、萎缩纹、紫癜、皮肤变薄和伤口不愈合等。也可出现骨质疏松、肌病和骨坏死。胃肠道副作用有溃疡引起的出血、穿孔,特别是同时服用NASIDs。由于水潴留,高血压和水肿现象十分常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类固醇精神

类固醇激素的概念及作用

类固醇激素,又称甾体激素,是一类四环脂肪烃化合物,具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具有极重要的医药价值。在维持生命、调节性功能,对机体发展、免疫调节、皮肤疾病治疗及生育控制方面有明确的作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发现与发展是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类固醇激素作为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具有很强的内分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