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四、全社会参与 五、参与国际谈判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结束语 前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阅读全文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推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

  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大发展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高度,继“一带一路”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历史超越和重大创新,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作出的重要

全新世东亚季风与人类活动存在500年周期的同步变化

  今天,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在历史和史前时期,气候变化能否或如何影响人类社会文化、文明发展,近百年来,一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争论的话题。  气候变化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它的周期性和事件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全新世(约1万年以来

德班会议启幕在即中国立场揭晓

  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即使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德班会议的启幕仍然引发公众关注。  《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将是德班会议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这一问题虽然已经经过漫长拉锯,各国依然矛盾重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

多部门共同制定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

路甬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了精辟论述,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事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莫让低碳市场再“低叹”:首要任务是立法

  随着全球对地球变暖担忧的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政府一直为应对气候变化作着积极的努力,2015年12月,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庄严宣布,将在2017年全面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解决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高度重视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提高能效 最现实的选择

  无论我们是否面临气候变暖问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人类能够利用的化石能源终将面临枯竭问题,人类必须寻找相应的替代能源。据统计,世界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基础储量静态可供开采的年限分别为162年、40年以及65年。而且,化石能源使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酸雨、

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就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行了部署。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我国人民根本

李克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的开幕式。在国际社会继续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来自各国的智库代表、政要和前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就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这不仅

《丹麦减缓气候变化科技创新解决方案白皮书》发布

  丹麦创新基金会联合哥本哈根未来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丹麦减缓气候变化科技创新解决方案白皮书》,白皮书由来自丹麦学术界、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组成的专家组完成。  确定对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最大的气候解决方案和技术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具有挑战的艰巨任务。组建跨领域和部门气候解决方案专家组,旨在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5月16日,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葛全胜研究员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第十一课题“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验收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验收专家组由11名专家组成,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燕华研究员,国家自然科

我国将通过立法和建设全国性市场完善碳排放管理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在此间表示,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了低碳发展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但低碳绝不仅仅是政府的行动,更应调动市场的力量积极参与。   在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孙桢说,我国正在努力通过气候变化立法、建立全国性碳市场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召开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环保部和中国气象局等6个部门11月18日在京联合召开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   论坛设置4个分论坛: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技术创新与绿色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 构建强大科技支撑体系

周生贤: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要着力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事关全局。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选择什么道路,坚持什么道路,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十一五”以来,环保部门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让江河湖泊

解读“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低碳经济

  摘要: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郑国光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最近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和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气象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中的作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最近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气

人类的各项宏伟环保计划为什么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人类与环境污染宣战,始自卡森《寂静的春天》环保呐喊。卡森揭露了资本主导的大型污染企业和制药公司向环境释放污染物,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后,国际组织、各国政要纷纷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试图拯救日益危机的地球生态系统。这个计划从1971年人类环境宣言就开始了,直到后来各种公约出现。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国际

报告称我国多数城市民众碳排放意识有待提高

2013年6月21日,北京市领导与志愿者一起参加公租自行车骑行活动,鼓励市民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出行。   2013年6月17日是中国首个“全国低碳日”,中国也是世界唯一设立低碳日的国家。   6月21日,中国首个针对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及行为的调研报告《中国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及行为调查报告》(下称《报

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试点

  发改委确定在广东辽宁等5省和天津重庆等8市开展低碳试点  发改气候[2010]1587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  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去年11月国务院提出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后,各地纷纷主动采

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德班会议应达成三大成果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政府在22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中称,德班会议应在三方面达成具体成果。   白皮书认为,第一项成果是要明确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这是德班会议最为紧迫的

靠什么保护“最后的净土”

中科院青藏所科研人员在西藏冰湖中采样。  雄伟的高山、壮丽的冰川、湛蓝的天空……中外游客在被西藏神奇的风光吸引陶醉的同时,也不无担心:在人口较快增加、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西藏明天的环境可能发生什么变化?未来的环境会比今天更好还是更糟?通过什么措施保护好“世界上最后的净土?”  8月9日,中科院青

中非经贸合作白皮书:科技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2013)》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与非洲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近年来,中国与许多非洲国家在农业、环境、医药、卫生、信息等科技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水平不断提高,已发展成为中非全面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皮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1〕2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为积极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民经济和社会

《气候变化应对法》要彰显公众参与

  ●目前,我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尚未取得全民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建立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使气候变化应对事业全民化,  ●公众参与,已公认成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气候变化属于环境问题,并与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同根同源,公众参与应当在《气候变化应对法》中得

《自然》发表“丝路环境”和“第二次青藏科考”中水问题研究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

姚檀栋团队《自然》评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STEP)首席科学家、“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丝路环境”专项)首席科学家、“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主席姚檀栋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题为“冰崩威胁亚洲水安全”的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