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点这一新型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汪鹏飞和葛介超研究员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在肿瘤内原位产生氧气的新型锰(Ⅱ)-碳点纳米组装体。拓展了碳点这一新型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该工作中,他们首先以锰 (Ⅱ) 酞菁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疏水性的Mn-碳点,然后利用双亲性聚合物DSPE-PEG和其发生疏水-亲水性自组装,以增强纳米组装体的水溶性,延长纳米组装体经静脉注射后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提高其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效率。 碳点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之后被发现的又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光催化和肿瘤诊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自组装体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理学稳定性、近红外荧光 (745 nm)、高的弛豫率 (6.97 mM-1s-1) 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 (40%),而且还可以高效催化肿瘤微环境中的H2O2原位产生......阅读全文

荧光碳点捕捉脑肿瘤细胞

  前不久,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再成的研究小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谢志刚和景遐斌的课题组,与四川大学高会乐副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碳点在荷瘤小鼠内的生物分布,为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进一步构建智能化纳米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柠檬酸和胺合成

碳点和碳量子点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量子点一般是从铅、镉和硅的混合物中提取出来的,但这些量子点一般有毒,对环境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科学家们寻求在一些良性的化合物中提取量子点。相对金属量子点而言,碳量子点无毒害作用,对环境的危害很小,制备成本低廉。它的研究代表了发光纳米粒子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二、用途不同:碳点(CDs

我学者首次提出“超级碳纳米点”概念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曲松楠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超级碳纳米点”概念,并研制出基于超级碳纳米点的水触发“纳米荧光炸弹”。据了解,复合这种“纳米荧光炸弹”的纸,可以实现喷水荧光打印、指纹汗孔荧光采集等多种实际应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据了解,荧光成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在

碳点这一新型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近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汪鹏飞和葛介超研究员设计合成了一种可在肿瘤内原位产生氧气的新型锰(Ⅱ)-碳点纳米组装体。拓展了碳点这一新型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该工作中,他们首先以锰 (Ⅱ) 酞菁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疏水性的Mn-碳点,然后利用双亲性

AFM纳米碳管探针

纳米碳管探针    由于探针针尖的尖锐程度决定影像的分辨率,愈细的针尖相对可得到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具有纳米尺寸碳管探针,是目前探针材料明日之星。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是由许多五碳环及六碳环所构成的空心圆柱体,因为纳米碳管具有优异的电性、弹性与轫度, 很适合作为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针

强可见近红外吸收峰的超碳纳米点制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曲松楠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在可见-近红外区具有强吸收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超碳纳米点,该工作突破了碳基纳米材料在可见到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低的限制,并实现近红外区高达53%的光热转换效率,为该类材料国际上报道的最高值,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光热治疗试剂方面

表面化学方法实现碳碳双键和三键碳纳米结构直接制备

相比于传统溶液化学,表面化学在原子级精准制备碳纳米结构方面展现出许多优势,其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是通过脱卤偶联反应实现新颖碳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然而截至到目前,表面化学反应用到的卤化物前驱体分子大多还局限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只修饰一个卤素原子的范畴。近期,许维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并设计了一系列前驱体分子,

长春光机所研制出发光碳纳米点复合材料

  近日,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悉,曲松楠研究员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基于碳纳米点的超稳定、强荧光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光电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曲松楠研究员对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说,“以往的发光材料主要是有机和无机的,有机材料通过一些小分子的合

定制纳米碳管传送基因

  通过向个体细胞和组织内插入基因来治疗疾病的基因治疗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断创新的技术。它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把治疗核酸有效并安全的植入到目标细胞和器官中去。在最近开发的合成媒质中,碳纳米管作为传送载体具有可靠性。这是因为它们有高纵横比以及改变细胞膜位置的能力,所以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它们会在活的

碳纳米让电池更耐用

  日前,辽宁大连化物所燃料电池催化剂贵金属替代研究获突破。该所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近期创造性地给金属铁纳米催化剂穿上了碳纳米层“铠甲”,极大地提高了铁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为未来非贵金属催化剂最终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探索了方向,也为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了新希望。   众所周

日本首次合成碳纳米带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组最近首次成功合成了国际学界60年前理论上提出的筒状碳分子“碳纳米带”。碳纳米带比同样为筒状结构的碳纳米管(CNT)短,用于铸模可获得期望结构的碳纳米管,将促进碳纳米管的迅速普及。该成果发表在4月14日的《科学》杂志的电子版上。   研究组在合成无扭曲带状分子的基础上,设计

纳米活碳催化高效农业

  “中国60年化肥施用量增百倍,有毒物质危及食品安全”,“化肥的利用率仅40%左右,大部分都形成了污染”,“ 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175种特有物种现在一半都不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何谈有机农业”。近段时间,媒体上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报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解决土壤污

碳量子点有哪些应用

碳量子点还是比较好的,石墨烯量子点在量子点的应用中比较有前途。具体有哪些应用主要看量子点的具体效应,针对不同的效应它的用途就不同。从大的方向来讲,量子点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电池、发光器件、光学生物标记等领域。合成方法同样也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水热合成法、胶束合成法以及半导体微电子加工技术、外延生长模式

西安交大碳点纳米酶生物医学应用方面获系列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52.shtm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或极端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作为酶的替代品用于人类健康。自从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经

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据了解,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2013年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联合国20

纳米活碳作物增产效果佳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港稀土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活碳液和纳米活碳粉日前获得国家专利。   据该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他们研发的碳液植物生产剂已先后在水稻、黄瓜、草莓、花卉等农作物上进行纳米活碳试验均获得成功。水稻每亩加入3%。的碳粉、在降低肥料35%施用情况下,可增产17%。蝴蝶兰、玫瑰等花卉

纳米硅碳研发机构落户福建

  5月13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与福建远翔化工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建设纳米硅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国内首家专门从事研究开发纳米硅碳材料与应用技术的研发机构正式落户福建邵武。   地处邵武的福建远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辉高兴地告诉记者,“纳米硅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期产值达2

以碳纳米点作为发光体,制备化学发光冷光源

  化学发光,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换为光能的自发光现象。由于不需要光、电、磁、声、热等能量的触发,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冷光源、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免疫发光分析等诸多领域。对于常见的化学发光体系而言,由于其自身化学发光亮度低或者发光波长不可调,往往需要一类发光材料作为发光体以提高发光亮度和效率或

双重纳米结构非晶碳薄膜问世

  近日,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润滑材料组,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一种具有双重纳米结构的非晶碳薄膜材料。试验表明,该种薄膜材料具有极为优异的回弹性(弹性恢复系数高达95%),且在真空条件

锂电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的简介

  纳米碳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碳晶体材料,它是一种直径几纳米至几十纳米,长度为几十纳米至几十微米的中空管,其性能如下:  纳米管的制备有直流电弧法和催化热解法。  催化热法是将20%H2+80%CH4混合气体在Ni+Al2O3的催化剂颗粒上于500℃热解,将热解的样品研磨后,加入热硝酸(80℃)

碳纳米材料家族增加新成员——弯曲纳米石墨烯

  继球状的富勒烯、筒状的碳纳米管和片状的石墨烯之后,碳纳米材料家族又有了新成员。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像马鞍一般弯曲的碳纳米分子,有望在电子元件和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   名古屋大学教授伊丹健一郎率领的研究小组在15日的《自然・化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成果,他们将这种碳纳米分子命名

长春光机所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超级碳纳米点”概念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曲松楠副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超级碳纳米点的概念,并研制出基于超级碳纳米点的水触发“纳米荧光炸弹”。复合该“纳米荧光炸弹”的纸可以实现喷水荧光打印、指纹汗孔荧光采集等多种实际应用,相关该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长春光机所研制出具有高效近红外吸收/发射的碳纳米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曲松楠课题组突破了碳基纳米点在近红外波段发光效率低的难题,首次研制出具有高效近红外吸收/发光特性的碳纳米点,实现了基于碳纳米点的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并在近红外-Ⅱ区(1400nm)激发下同时实现了双光子近红外发射和三光子红光发射,在基于碳基纳米点

纳米碳负载单位点金属催化剂用于乙炔氢化反应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催化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研究生黄飞等人组成的纳米碳材料负载金属催化剂研究小组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合作,通过调控金属钯(Pd)原子与碳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纳米金刚石/石墨烯碳载体上制备出原子级分散的单位点Pd催化剂,进一步的研发发现该催化剂在催化乙炔高效选择性加氢应用

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在红外光谱中有振动吸收吗

有的。碳碳单键在1300-1500cm-1,双键在1600-1700

具有强可见近红外吸收和高光热转换的超碳纳米点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曲松楠研究员课题组首次研制出在可见-近红外区具有强吸收和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超碳纳米点,该工作突破了碳基纳米材料在可见到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系数低的限制,并实现近红外区高达53%的光热转换效率,为该类材料国际上报道的最高值,在开发基于碳纳米点的光热治疗试剂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该

大连化物所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2013年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联合国2013年1月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

大连化物所纳米碳催化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是一个聚氯乙烯(PVC)生产和消耗大国,2013年生产1529.5万吨,其中75%是由煤经电石法制得的乙炔再在氯化汞(HgCl2)催化剂作用下经过氢氯化反应过程生产而来。这一过程造成了大量的汞(俗称“水银”)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联合国2013年1月通过了旨在全球范围内控制和减少汞排放

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发现新方法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

大连化物所纳米碳材料催化研究获进展

  采用廉价和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替代稀有的贵金属作为催化剂,实现重要能源和化工过程的高效转化是当今催化科学和化学化工研究的热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邓德会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纳米碳材料催化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二维纳米碳材料(类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