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用海豹研究南极冰盖变化

科学家用海豹研究南极冰盖变化。图片来源:Lars Boehme 一群栖息在西南极洲海岸的海豹正在为科学家提供数据,从而有助于改善对未来海平面上升的评估。 研究人员装备了这种像不倒翁一样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身上的传感器可以测量南极阿蒙森海的温度和盐度。这片遥远且未被充分研究的海洋可能正在加速南极西部冰盖的融化,因此,这片海域全年的水环境信息是预测冰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的关键。 研究显示,与夏季相比,一种被称为环极地深水(CDW)的深海洋流在冬季变得更大、更暖并且更咸。科学家在5月14日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该洋流是在海洋表面下500米至1000米的深度环绕南极洲的一个温暖且含盐的水圈。在阿蒙森海,这片温暖的海水被认为加速了西南极洲冰盖的融化——如果该冰盖完全消失的话,海平面将升高3.2米。 阿蒙森海拥有目前南极最大且后退速度最快的两个冰川:斯瓦茨冰川和松岛冰川。......阅读全文

中国科考队勇闯阿蒙森海探秘南极“前世今生”

  虽然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日前已踏上返航回国行程,但值得回顾的是,科考队员返航之前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区颠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综合调查,为中国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的奥秘积累了宝贵样本和数据。  阿蒙森海位于南极南大洋太平洋扇区。历史上,曾有韩国、美国等少数

四年后中国将建成第五个南极考察站

   历时165天,总航程达3.8万余海里,执行我国第34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21日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围绕罗斯海地区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南极环境业务化调查评估和南极大西洋扇区海洋环境综合考察三大任务,组织实施并圆满完成了78项调查任务和22项保障支撑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新站具备“

“雪龙”号配雷达为何会撞冰山 专家:难区分浮冰和冰山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名有着南极海区航海经验的船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极区航行,

配了雷达,“雪龙”号为何还会撞上冰山

  “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无人员受伤,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  船只配备了用于识别碍航物的雷达,为何还会撞上冰山?一名有着南极海区航海经验的船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极区航行,

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

1月30日,科考人员将岩芯从重力柱状取样器中取出。  当地时间29日至30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的大洋考察队在南极阿蒙森海地区进行考察。这是中国首次在阿蒙森海开展海洋地质作业,所获数据将弥补中国在该区域研究的空白。

“雪龙”号在南极阿蒙森海碰撞冰山 目前人船安全

  图为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中国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降落南极冰盖之巅。刘诗平摄  自然资源部21日发布消息,“雪龙”号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上海

   3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乘“雪龙”船返回上海。考察队经受了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了“雪龙”船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据悉,此次考察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

南极新巨型冰架受到全球变暖威胁

  据科学家预测,到这个世纪末,南极洲还将有一块巨大的冰架会消失,这无疑将加速海平面的上涨。  菲尔希内尔―隆尼冰架(Filchner-Ronne)位于南极洲东部,威德海边上。到目前为止,这块冰架还没有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现在大部分能观测到的冰架融化现象都位于这块大陆西岸的阿

南极末日冰川融化速度惊人令人困惑 元凶是谁?

  有“末日冰川”之称的南极思韦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提高海平面,令人担忧更令人困惑。英美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科学家们表示,冰川融化过快的元凶,是潜入冰川底部和基岩之间的暖流,水温摄氏2度。而且,借助最新勘测仪器,科学家绘

“雪龙”号中国科考队53名队员取道智利回国

   新华社圣地亚哥1月29日电(记者党琦 王沛)“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与冰山碰撞后,船上53名科考队员29日从中国长城站搭乘包机撤离南极,取道智利回国。  中国驻智利大使徐步说,使馆成立了“雪龙”号科考队员应急撤离小组,于27日派出3名工作人员赴智利最南端城市蓬塔阿

1月23日《自然》杂志精选

  科学家发现癌症新基因   大多数癌症基因都是以中等频率发生突变的,在某一具体肿瘤类型的五个样本中发生突变的不到一个,所以对癌症基因的准确识别需要基于大规模取样,以便将突变率的这种异质性考虑进去。这项研究对来自超过4700个“肿瘤—正常对”的21个肿瘤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识别出33个以前不知

南极海床反弹或延缓冰盖崩塌

  日前从南极传来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估算结果,在过去的25年里,这块大陆已经损失了3万亿吨的冰——其中大部分来自脆弱的西南极冰盖,而就在这25年里,冰的流失速度增加了两倍。尽管西南极洲在这段时间内只贡献了6毫米的海平面上升,但科学家说,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冰盖的崩塌可能会

南极地区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及传输途径研究获进展

  由于南极大陆低温、干燥,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地区,一旦遭受到污染就更加难以治理。研究南极地区人类活动释放的污染物质的水平、来源及其路径对保护极地环境、研究极地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129I(T1/2=15.7 Ma)主要来自于人类核活动的释放,包括核武器试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

相聚在冰上航道 “兄弟情深”解围困 雪龙兄弟大聚会!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3日离开中山站,载着部分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按逆时针方向航行,前往南大洋宇航员海科考;“雪龙”号完成卸货,继续执行在中山站的其他作业任务,计划9日离开,按顺时针方向前往阿蒙森海作业。至本次考察结束,两船将不再相遇。  第36次南极考察是“雪龙2”号参与的首次南极

南极冰盖对气温升高有“韧性”

  13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的两项研究显示,西南极洲冰盖在过去约1.5万年间大幅融化后又有所恢复,而东南极洲冰盖过去800万年中基本没有融化,但这两种机制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导致的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项对西南极洲的研究发现,约1.45万年前到9000年前,海平面以下的冰盖部分

南极海床反弹或延缓冰盖崩塌

松岛冰川是西南极洲最脆弱的冰川之一,它正被海水从下面融化。 图片来源:MARTIN JAKOBSSON 本报讯 日前从南极传来的消息令人警醒。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份估算结果,在过去的25年里,这块大陆已经损失了3万亿吨的冰——其中大部分来自脆弱的西南极冰盖,而就在这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