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墨子号”领跑量子通信

2018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开启“委员通道”。当天中外记者云集,在通道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有“量子之父”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话掷地有声:“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我国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量子通信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种不能破解、不能窃听的安全信息传输方式,量子信息技术甚至被比作和平年代的“核武器”。未来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量子革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潘建伟院士与他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团队”经过长达10余年的协同攻关,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量子通信,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取得了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 “通过未来5到10年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来保护......阅读全文

中国领跑 量子技术突破天空限制

  还有6天,距离全球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就要满一整年了。8月10日,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导的中科院联合研究团队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项重大成果——“墨子号”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自然》杂志的物理科学主编卡尔·齐姆勒

2017年,我国科技创新十大里程碑事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上大步前进,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2018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2017年我国科技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

我国初步构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9月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结合“京沪干线”与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已构建出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长、

实验卫星:空间科学“群星”闪耀

  从“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到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到“慧眼号”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5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多颗科学实验卫星,取得了一批先进科研成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和2017年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科学卫星,表明他对我国空间科

大家来打假:量子水、量子减肥...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这两年我们国家量子科学研究喜遇丰收好年景,我国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卫星顺利升空,利用“墨子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等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于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

潘建伟团队:做世界“最牛”的量子研究

  近日,光量子计算和大尺度光量子信息处理两项成果双双入选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59项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 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迎来4岁生日。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这颗超期服役2年的“老”卫星仍然捷报频传。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

证实了,“幽灵作用”延绵千里

    “墨子号”实现1203公里量子纠缠6月15日,德令哈量子卫星地面站的科研人员李双林在整理实验数据6月15日,在乌鲁木齐南山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合成照片)美国《科学》杂志封面  升空整整10个月之后,“墨子号”终于再次传来好消息,当地时间6月15日,美国《

科技精英领跑世界:中国科学家屡获国际科技奖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科技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中国科学家屡屡斩获各类国际科技奖项。  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药学家屠呦呦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受中医药典籍启发,找到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全球抗击疟疾作出巨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航天重器探索世界

   多少年来,大熊猫、青花瓷、中国功夫和戏曲,一度成为外国人脑海中关于中国的主要印象。而最近一项针对20国青年的调查显示,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已经荣升为在华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与上述早已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中国名片不同,近年来,中国高科技研究成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全面启动

中国科学家谋划建“量子星座”

  中国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科学家制订了后续拓展实验计划,进一步探索量子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并筹划发射数颗量子卫星,构建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介绍,

王建宇院士:光子通信技术或将应用于深空探测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大会主题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党组书记王建宇研究员就空间探测等研究热点作特邀报告。  王建宇在报告中介绍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运行现状,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迄今为止,墨子号已成功完成三项既定

中国量子卫星回答爱因斯坦“百年之问”

  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封面——这一次,中国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就像是一个隐喻,来自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从太空发出两道红色的光,看上去像极了汉字里大写的“人”字,这幅景象被当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国知名学术期刊杂志《科学》上。这一次中国科学站到了世界面前

量子火了,科研成果如何落地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量子火了,科研成果如何落地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出重点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

我国量子科学卫星地面望远镜系统实现多项突破

   8月16日凌晨1点40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在我们仰望星空,畅想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等科学实验带来的无限未来时,不妨也俯瞰大地,认识一下与“墨子号”隔空“对话”的量子“捕获者”——我国自主研制的量子科学卫星地面望远镜系统。  17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地面望远镜研

墨子号”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年

“墨子号”成果获克利夫兰奖

   北京时间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克利夫兰奖九十余

中国量子卫星实现“一步千里”的世界跨越

  从百公里到千公里,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15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墨子号”从星空向地面发出两道光,宛如两条长腿跨出一大步,也象征量子通信向实用迈近一大步。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等人的论文。  量子纠缠

再发Science 潘建伟团队开展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发布了该重要研

再发Science!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利用“墨子号”进行实验检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范靖云等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单位的人员合作,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一类预言引力场导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检验。2019年9月1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线

“墨子号”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12月2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该成果于2018年1月19

2019年,中国的这些成果惊艳世界

图① 9月2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597次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当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摄图② 5月23日10时50分,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图为在青岛拍摄的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路虽远,行则至 事虽难,做必成”

  时间和空间,非凡却又平凡。它们是哲学世界中联系世间万物的线索,是物理学家的星辰大海,却也是每一段回忆的坐标轴和里程碑。  “我们用了10年时间,把空间量子通信实验从十几公里做到100公里再到1200公里;从实验室做到青海湖,再到万米高空的星地之间。”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两周年之际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

量子革命:开启未来科技“新引擎”

   “你好!”9月29日,从中国发出的一声问好,通过量子保密“京沪干线”,又经过“墨子号”卫星,跨越了半个地球来到奥地利。这是历史上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通话内容经过量子加密后,理论上无法破解。  一次简短的通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此长距离、实用化的量子保密通信,意味着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已

与共和国同龄的中科院:科技创新“火车头”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两年的紧张调试工作,现已经实现了跟踪、漂移扫描、运动中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10月10日,首次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海

超200颗在轨:太空中越来越多“中国星”

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月二十二日,参观者在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观看“卫星飞船型谱图”。 唐 克摄(人民视觉)  中国航天科

中科大潘建伟团队已实现50公里远程量子储存器纠缠

  近日,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的最新重磅成果:两个量子存储器通过光纤跨越数十公里实现远程纠缠。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潘建伟、包小辉及其同事利用一种名为腔增强的量子效应,来制备纠缠原子和光子,再将这些纠缠原子和光子转换为适合于电信传输的频率,最后在两个由 50 公里长光纤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