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超200颗在轨:太空中越来越多“中国星”

人们争相眺望“东方红一号”通过北京上空。 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四月二十二日,参观者在位于山东烟台的中国航天五一三研究所观看“卫星飞船型谱图”。 唐 克摄(人民视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东方红五号平台卫星研制现场。 新华社记者 殷 刚摄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40多年来,中国人造卫星“队伍”不断壮大,并在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中国卫星事业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中国卫星如今在国际上处于什么位置?请随记者一起走进中国卫星“大......阅读全文

中国将公布嫦娥工程所摄月球照片

中国探月工程在线访谈实录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等分系统专家做客国防科工委政府门户网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国探月网 (www.clep.org.cn),围绕中国探月的路线图、目标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nce Repeat,SSR),是指基因组中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数为2-4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序列。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核苷酸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海洋卫星九天瞰海报佳音

  10月25日,我国海洋卫星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员——海洋二号B卫星上天了。  目前,我国海洋卫星已经实现了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向系列化、业务化的方向快速迈进。  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国海洋卫星还存在哪些不足?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

到2020年,我国将研制和发射3大类系列海洋卫星共十余颗

   10月25日6时57分,“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这是继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后,中国在一个多月内发射的第二颗海洋卫星。  什么是海洋卫星?这种卫星携带哪些有效载荷?“海洋二号B”卫星和“海洋一号C”卫星各有什么特点?中国在海洋卫星领域发展

中国首办全球卫星导航年会 “北斗”提升话语权

    10月25日深夜,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图为发射前夕,星箭组合体在发射塔架进行联合测试。中新社发 陈本科 摄  随着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

高分家族使我国遥感卫星数据自给率达80%

视觉中国供图  新疆的草业工作者为了看清一块草地的长势,再不必花上10天的时间,翻山越岭到天山的另一头。这一工作将由高分家族的遥感卫星代劳。  在宁夏,同样通过这些卫星,决策者足不出户便可以从宏观上看到贫瘠的土地,以及对抗贫困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有着太空“神探”之称的高分家族,仿若一只只“天空之眼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将延长工作2年部分成果超预期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研制团队17日宣布,鉴于卫星目前运行状态依然良好、关键科学数据仍在累积,卫星科研团队已与各保障部门商定,让“悟空”延长两年工作时间。  暗物质卫星“悟空”是我国首颗天文卫星。到12月17日,卫星发射已满3年,达到预期使用寿命。截至这一日,“悟空”已在500公里外的太阳

环境保护再添“天眼”

  我国最近发射的高分五号卫星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  中国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瞩目的发射。5月9日2时2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这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也是我国光谱分辨率最高的卫星。高分五

院士专家详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面临三大挑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阶段示意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该系统将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日,由中国科协组织的“

我国发射一枚超级卫星 在高空大海都能高速上网

  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代表着一个国家卫星通信的发展水平,它是构成信息高速公路基础的重要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  经常在国内旅行的人都知道,在飞行的飞机上、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上,手机、笔记本是上不了网络的,同样在高速运行的高铁上,手机信号也是时断时续,但是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

嫦娥二号关键技术解析:106个预案确保飞行受控

  10月1日,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踏上奔月征程。以下是嫦娥二号卫星的关键技术解析:相对“嫦娥一号”的技术改进和不同点  作为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总体设计上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技术上有哪些改进?不同点是什么?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将

北斗首发星逾七成是新技术

   今年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建设的关键年,这些天,负责卫星研制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进入紧张的“备战”阶段。这支团队尽管年轻,平均年龄仅31岁,却与暗物质卫星、量子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以及二氧化碳监测卫星等一个个航天领域的响亮名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014年8月,中科院着手研究所分类改

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组网卫星日前成功发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组网卫星,同时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研发团队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作为北斗三号首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它身怀多项“绝技”—

实现更精确、更安全的定位——美国拟发射新一代GPS卫星

  美国空军定于18日发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首颗新一代组网卫星“韦斯普奇”,以期实现更精确、更安全的定位。  美国国会下辖政府问责局推断,军方高调宣传的这类性能升级2022年或2023年才能部分实现,缘由是地面控制系统的研发进度跟不上。  定位误差将缩小至3米以内  “韦斯普奇”号人造卫星定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一)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或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nce Repeat,SSR),是指基因组中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数为2-4个)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组成的长达几十个核苷酸的序列。其中最常见的是双核

上万颗卫星包裹全球,“星链”靠谱吗?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2日将该公司卫星互联网项目首批测试卫星送入太空,为搭建由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太空“星链”做准备。  1.2万颗卫星,大约相当于现役卫星数量的10倍,史上所有发射卫星数量的2倍。人们可能会质疑这个计划是否靠谱,比如它有什么用?可能实现吗?资金哪里来?它们会不会成为太空垃圾?

大地震中的遥感之憾 突发自然灾害考验中国遥感能力

中国的遥感专家们刚刚经过了另外一场“奥运会”,这个名为“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的会议在本月上旬结束。该会每四年一次,这是它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会上,中国晋升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最高级别会员,另外的四个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德国和俄罗斯,进入这个行列需要会员国摄影

海南卫星星座计划:“罩”在南海上空的天网

①海南一号卫星项目整星方案评审会现场 ②杨天梁在接受采访 ③海南卫星星座构成示意图 ④海南卫星星座建设路线 在海南管辖的海域上,如果发生了海上事故,想要进行及时搜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什么快速准确的方法?答案是:依靠遥感卫星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追踪。

“天智一号”下半年将升空

人工智能可利用的数据有哪些?社交数据、棋谱、诗歌、病历……和它们比起来,有一种数据会将人工智能的高度拉升至寰宇,那就是卫星采集获得的数据。 4月9日,央视发布消息,中国第一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预计于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 “天智”即天基智能,“天智一号”的与众不同

中国农业有了专属“天眼”

  精准掌握农作物面积、物种分类以及作物养分、水分、病虫害等状况的数据,是农业走向现代化、智慧化不可获取的环节,这离不开农业遥感卫星。前不久,由农业农村部作为牵头用户的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农业有了专属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号卫星打破了我国农业遥感中高分辨率数据长期依赖国外同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应用(二)

3. 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微卫星DNA 作为遗传标记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微卫星标记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1 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遗传变异,在本质上就是DNA 的差异,因此通过研究DNA的变异来分

中国农业有了专属“天眼”

精准掌握农作物面积、物种分类以及作物养分、水分、病虫害等状况的数据,是农业走向现代化、智慧化不可获取的环节,这离不开农业遥感卫星。前不久,由农业农村部作为牵头用户的高分六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农业有了专属的“天眼”。 值得一提的是,高分六号卫星打破了我国农业遥感中高分辨率数据长期依赖国

探秘中国小卫星家族 暗物质、量子“成员”领跑世界

  在上海张江园区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有这么一面“卫星墙”,上面“挂满”了已发射上天的约20颗卫星,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天宫二号伴随卫星等“明星级”小卫星。  11月2日,媒体探秘中国“小卫星家族”,在2000平方米的总装厂房内,见到了系列已“上天”小卫星的初样星,还有

卫星还在“织网” 北斗时代尚需时日

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出门如果没有手机导航,会感觉自己像盲人一样不会走路。而让人更无法忍受的,则是傻导航的瞎导乱导,“我就老跟导航吵架,气得我把手机摔了的心都有。”有网友说。 “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日前,一则“北斗地图APP预计5月1日上线”的新闻迅速刷爆

科学家预计2012强太阳风暴将挑战全球空间卫星

日益临近的强太阳风暴  4月5日,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公司所属的“银河-15”卫星出现故障,在距地面3.6万公里的高空漂移,成为太空垃圾,很可能会进入另一颗代号为“AMC 11”的卫星的运行轨道,形成碰撞威胁。  5月8日,“银河-15”卫星制造商轨道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

碳卫星利用高光谱进行全球“碳普查”

  我国首颗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即将发射升空,它将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变化的秘密。  “我国还没有这么复杂观测模式的民用卫星,它通过5种观测模式的组合,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测,卫星装载的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有2000多个通道,光谱解析度极高,卫星研制难度极大。”碳卫星首席应用科学家卢乃锰告诉

中继卫星“鹊桥”将飞架在地月L2点

  卫星矢量图 嫦娥四号通过中继卫星“鹊桥”的通信支持,在月球背面进行科考(假想图)     地月系统拉格朗日点示意图。其中,中心处

实践十号:太空中的“超级实验室”到底有多牛

   6日1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太空。  实践十号卫星搭载着19项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相当于把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搬到了太空。这个实验室有多牛?科学家们为我们揭秘。  4月6日,搭载实践十号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

我国太空数据“中转站”正式建成

阿瑟·克拉克(1917—2008年)  7月25日23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3星”,卫星顺利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次发射成功后,“天链一号”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正式建成。  对于关注我国空间载人任务的人们

高分六号升空 我国“天眼”工程数据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高分家族再添一名“天眼”神探。 6月2日,高分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实现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至此,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称“高分专项”),继高分一号到五号之后,迎来又一位步入太空的新成员。 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