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特殊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开发新型癌症药物的关键靶点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癌症突变影响细胞膜表面特定类型受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特定类型癌症的个体化药物疗法提供新的思路,比如直肠癌和肺癌等。 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一类名为Class Frizzled(Class F)的G蛋白偶联受体进行研究;研究者Gunnar Schulte教授说道,Class F受体异常与多种类型癌症的发生直接相关,如今我们仔细分析了该受体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同时也尝试寻找特殊药物来阻断Class F受体的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被激素或信使分子所激活,从而诱发一系列级联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就是机体中最大的蛋白家族,同时其也是多种类型疾病的药物靶点,其中一类重要的G蛋白偶联受体亚群就是Class F受体,但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成功利用该受体作为开发新型疗法的药物靶点......阅读全文

Nature报道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7月18日(北京时间)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由美国 Scripps研究所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解析的人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七次跨膜区域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

“中国新药研发”十年磨一剑

    北京、上海、美国……进入5月,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主任王明伟分外忙碌。自从今年年初2型糖尿病新药“苗头”化合物Boc5的研究成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以后,前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访问、洽谈的国内外著名医药企业就络绎不绝。最近,该研究课题又被列为中科院知识创新三

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受体结构揭示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组、赵强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研究组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研究组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又一突破性进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

祁海团队基于质谱法揭示男性免疫力低于女性

  人体在遭受病原侵袭时,在两性之间有些有趣的差异。通常,女性比男性个体会产生更强的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ity,指的是通过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特别是能产生更多抗体来实现自我保护。相对于男性,女性面对很多需要抗体来抵抗的传染病都显示发病率更低、病程更弱的特点。

研究揭示G蛋白选择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赵强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孙飞、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enise Wootten研究团队合作,在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解析了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分别与激活型G蛋白(Gs)和抑制型G蛋白(Gi)结合的复合物三

科学家揭开B型G蛋白偶联受体真面目

  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中国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受体7次跨膜区域的三维分子结构,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研究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这是我国科学家作为主体研究者之一在阐明重大疾病药物作用靶点的分子结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研究

Nature:科学家揭开B型G蛋白偶联受体真面目

  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和中国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受体7次跨膜区域的三维分子结构,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在B型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研究方面所遭遇的困境。这是我国科学家作为主体研究者之一在阐明重大疾病药物作用靶点的分子结构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研究

晶体学成像技术首次揭开激素受体是如何工作的?

  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受体来发挥作用,这种方式就可以激活受体促进其旋转进而在细胞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道中,来自NIH的科学家们利用原子水平成像技术揭示了神经肽激素—神经降压肽激活其受体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首次

Science:热点受体结构纤毫毕现

  研究人员得到了人体细胞膜蛋白前所未有的清晰图像。Leiden研究人员Ad IJzerman、Laura Heitman与其同事得到了一种医学靶点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A2A腺苷受体分辨率最高的晶体结构,研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受体   A2A腺苷受体是人体的主要咖啡因受体

Nature:诺奖蛋白又获突破

科学家们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得了处于生理环境且原封未动的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展示了生理条件下G蛋白偶联受体在磷脂膜中的天然形态。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提前发表在十月二十一日的Nature杂志上。 CXCR1蛋白是一种A类视紫红质样G蛋白偶联受体,它能够与炎症信号白介素8结合,并通过细胞内的G蛋白触发

浙江大学发表7篇CNS,在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取进展

  截止2019年10月10日,浙江大学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了7篇重要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成果:  【1】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近似等原子比例的元素。它们非常规的成分和化学结构有望实现前所未有的机械性能组合。这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

Cell:构建出RGS蛋白调节G蛋白信号的全面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全面绘制了细胞内的一类关键蛋白如何调节从细胞表面受体传入的信号。此外,他们揭示了人们通常在这类蛋白中存在的变异导致他们的细胞在相同的细胞受体受到刺激时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为为什么不同人对相同的药物作出的反应存在有很大的不同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相

Nature长文:GPCR药物大盘点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家族是人类中最庞大的膜蛋白家族,也是很多药物的重要靶点。这个家族中有800多个成员,其中包括400个左右嗅觉受体。据统计,靶向GPCR的药物销量占全球市场的27%。GPCRs一直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之一,因为它们

2012连发5篇文章 同一团队详解著名靶标分子

  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和《Nature》的读者有可能已经注意到近期两家杂志发表了一批对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这些研究论文均是由斯克里普斯研究所Raymond Stevens教授实验室为首的研究团队完成,阐明了一个在医学上极其重要称之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Science:徐华强等揭示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结构及其动态性

  甲状旁腺激素受体-1(PTH1R)是一种B级G蛋白偶联受体,是钙稳态的中心,是骨质疏松症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靶点。 然而,全长PTH1R与功能性肽激素相互作用并与下游G蛋白偶联的结构基础仍然未知,这是临床相关PTH类似物的发展和理解GPCR信号传导的基本机制的障碍。  2019年4月12日

最新Cell!上科大团队揭示GPCR多重药理学分子机制

  近几年来,以上海科技大学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机构屡次在GPCR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去年5月份,Nature集中发表中国科学家多项GPCR重大成果,这标志着国内在该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2018新年伊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吴蓓丽研究组在揭示B型GPCR信号转导机制研究方面再次取得重

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寻找与肥胖相关遗传密码

  肥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遗传学家们则将寻找到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作为目标。  近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570756、81170789)等资助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晓晖与许田合作,用自行研发技术获得的突变小鼠资源,发现了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

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寻找与肥胖相关遗传密码

   肥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遗传学家们则将寻找到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作为目标。  近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570756、81170789)等资助下,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晓晖与许田合作,用自行研发技术获得的突变小鼠资源,发现了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Gpr45”与肥胖发

蒋华良、王明伟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获突破性进展

  《自然-通讯》于7月31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和王明伟课题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Raymond C. Stevens、Scripps研究所Patrick Griffin和Bridget Carraghe、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Chris de Graaf和上海科技大学iHu

胰高血糖素受体全长构象变化与功能研究获进展

  《自然-通讯》于7月31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和王明伟课题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Raymond C. Stevens、Scripps研究所Patrick Griffin和Bridget Carraghe、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Chris de Graaf和上海科技大学iHu

蛋白质“3D照片”有望让未来药物“一石数鸟”

   2018新年伊始,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在人体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再获重大突破。该团队率先解析了与肥胖、精神类疾病密切相关靶点——五羟色胺2C受体(human serotonin 2C receptor, 5-HT2C)的三维精细结构,并以此为线索,揭示了人体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成员

新进展:管坤良团队揭示负调控mTORC1机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调节细胞生长,代谢和自噬。广泛的研究集中在激活mTORC1的途径,如生长因子和氨基酸;然而,对于直接抑制mTORC1活性的信号传导提示知之甚少。  2019年5月21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坤良及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Jenna L Jewell 共同

以G蛋白偶联受体为靶点的多肽药物研发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一类蛋白家族。GPCR广泛参与生理过程的调控,与多种疾病相关,且结构上有结合口袋,是很好的成药位点。目前已有超过475种以GPCR为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销售额占整体药物市场的27%。  GPCR是

徐华强教授Nature发布十年研究里程碑成果

  利用最明亮的X-射线激光,科学家们确定了负责调控至关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作为重要药物靶点的一个分子复合物的结构。新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具选择性的药物治疗靶向信号通路路线图,这有可能促使开发出副作用更小、更有效的疗法来治疗心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这项研究在线发布在《自然》(Natu

郑三多博士等揭示KCTD介导GABAB受体脱敏的分子机制

  GABAB(γ-氨基丁酸B型受体)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受体,属于C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由两个亚基组成:GABAB1和GABAB2。激活的GABAB受体使G蛋白异源三聚体解离为Gαi/o亚基和Gβγ二聚体。Gαi/o亚基降低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而Gβγ激活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钾通道(G

动态实时的细胞分析

图1.  E-plate底部的交叉微电极工作原理示意图。贴壁生长的哺乳动物细胞与微电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阻抗与孔内的细胞数量、细胞形态以及细胞黏附质量相关;阻抗的大小用细胞指数(CI)进行衡量。生物学和细胞进程是动态变化的,而目前的细胞检测方法多采用传统的终点法,需要标记,并且

2018年糖尿病专题盘点

  2018年即将过去,年末为大家献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专题盘点,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ure:利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进展!胞外基质组分决定着胰腺祖细胞的命运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破坏胰腺中产

非标记的、动态实时细胞分析检测技术(二)

为了展示xCELLigence系统在细胞分析方面的功能,以下就其几个方面的突出应用做简要介绍。 细胞增殖和毒性的动态监控利用多种癌症细胞系模型进行的细胞增殖分析是评估不同抗癌化合物的效能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xCELLigence系统可用来定量和动态地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每种细胞都有独特的增殖

中科院参与发表两篇Science新文章

  由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和中科院的科学家们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确定和分析了两种人类血清素受体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这些新研究发现有助于解释一些药物与这些受体相互作用导致异常复杂,有时甚至是有害效应的原因。两篇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3月21日的《科学》(Science)杂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β-阻遏蛋白1在GPCR信号通路中新的调控功能

  七次跨膜受体(7TM receptors)或者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细胞膜表面最大的受体家族。其由,人类基因组中1000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并广泛参与到对多种刺激的反应中,包括:光线,激素以及神经递质等等。这个受体超家族广泛地参与到一系列生理过程:从光,气味,味觉以及疼痛到神经传递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