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守护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近日,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程立峰透露,我国已将南极立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交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起草和提请审议。 南极并非中国领土,我国为什么要就南极立法? 事实上,南极洲是目前地球上唯一没有明确主权归属的大陆。1959年12月签订的《南极条约》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鼓励开展科学考察和科研合作,并冻结了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 在冻结南极主权要求之后,南极的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据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统计,2018年南极游客人数突破5万人,而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游客第二大国。 南极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人类活动的逐年增加无疑增大了南极的环境压力。为此,原国家海洋局2018年出台了《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提出“南极活动组织者及活动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活动对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损害”。 不过,一份管理制度文件毕竟在督查手段上缺乏......阅读全文

2010年蓝色星球奖揭晓

  2010年蓝色星球奖(Blue Planet Prize)近日揭晓,美英两名科学家获奖。每名获奖者将获得约55万美元(5千万日元)的奖金。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主任一直主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他获奖的工作包括对地球气候的建模,预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对全球变暖后果的警告。另一位获奖

生物燃料排碳:不只是平衡

  在西班牙的沙漠里,绿色的污泥在纵横交错的管道里安静地冒着泡。它吸收着荒漠的阳光,吞噬着附近工厂排放的CO2,迅速地成长着。每天,工人们刮掉一些污泥,将他们带走转化为石油。照这样看,人们在一天内做着地质学上要4亿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确实,这不是什么普通的石油。它属于一类神奇的“负碳”燃料,能

研究称发胶物质或可成为搜寻地外文明线索

    所谓宜居带是指液态水可以稳定存在于行星表面的距离范围。这张示意图所展示的不同恒星周围行星系的宜居带范围大小含氯氟烃曾经被广泛用于发胶和其它产品之中   将一些原本不适宜居住的星球进行改造,使之转变为宜居环境,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地球化改造

《海洋:蓝色星球》在广东科学中心上映

  鱼类之间竟有交谈声;一种名叫“猪齿鱼”的鱼会使用工具来敲开蛤蜊;章鱼会利用贝壳为自己打造一身盔甲来迷惑他的敌人;宽吻海豚懂得用海藻分泌的液体保护自己免受感染,人类得此启发,开发出相关药物……1月1日,电影《海洋:蓝色星球》在广东科学中心IMAX 3D巨幕影院上映。影片不仅拍摄到了多种海洋生物令人

海王星在被发现165年后首次绕太阳一周

示意图:从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上空观察海王星的景象。   北京时间7月13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7月12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因为12日是海王星被发现后整整“一周年”——海王星年。   海王星距离太阳约28亿英里(约合45亿公里),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一年)需要165个地

最新研究显示宇宙射线或许会杀死大部分外星生命

最新研究显示,宇宙射线辐射直接影响其它星球生命体的存活性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目前,科学家发现宇宙高能粒子射线将限制外星球生命体的存在。宇宙射线接近光速穿行太空中,且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是地面最强大粒子加速器能量的数亿倍,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绝大多数是质子,或者氢原子核。   当宇宙射线轰

日本天文学家发现40光年远超级地球

    行星GJ 1214 b过境的艺术家演示图。蓝色球体代表宿主恒星GJ 1214,前方的黑色球体则是行星GJ 1214 b。   这张艺术家印象图显示了GJ 1214 b和两颗假设的卫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对距离地球40光年的超级

二噁英全流程解决方案

中国人口众多,是垃圾产生大国,据环保部统计,2016年,中国21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到18850.5万吨。面对日趋严重的垃圾污染问题,中国自上而下,都在为保卫家园环境付诸行动:作为过去30年的全球“垃圾工厂”,中国已于2018年1月开始禁止塑料和纸张等大多数外国的可回收固体废料进入中国;多个

从智能机器到太空移民:未来5大科学畅想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在报道中指出,从在宇宙各处发现生命的存在到研发出智能机器,科技让人类的未来处处充满无限可能。  人类将在本世纪末到达瓶颈: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可能会给我们现在居住的星球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但也有可能将人类从人为困境中解救出来。  未来的文化有可能是一个由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研究称小行星撞击使火星未能出现生命

可能撞击毁坏了熔化状态的核心,改变了内部循环,影响了磁场 火星上的维多利亚坑  北京时间10月11日消息,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科学家发现,可能曾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火星表层撞出一个大洞,破坏了这个红色星球的磁场,毁掉了火星演变为地球一样的蓝色星球的机会。 地球磁场由地核

美宇航局公布国际空间站十佳地球照片

美国宇航局网站近日公布了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拍摄的十佳地球照片,展示了从距地面240英里的国际空间站上俯瞰地球的壮观画面,使我们能够以一个独一无二的视角看到这个神奇的蓝色星球。 以下就是国际空间站宇航员拍摄到的十佳地球照片: 1.克利夫兰火山喷发壮观场面  这张照片是

美发现陨石撞击火星露出表层水冰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最新的火星轨道器照片显示,散布在火星崎岖表面的撞击坑显示,火星赤道附近有次表层水冰。这些水冰的纯度可能高达99%,而不是科学家以前认为的由肮脏

中国蓝碳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很多人都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这也被称为“绿碳”。  可你知道“蓝碳”是什么吗?图片来自互联网  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国家海洋局大洋办党委书记胡学东说,蓝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蓝

美国《探索》杂志:未来的科学何去何从

11位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预测  美国科普杂志《探索》为庆祝发行30周年,邀请11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对今后30年科学将引领人类走向何方进行了预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科学大师们到底怎样说。  1.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资深科学家,美国国

人民日报:诺奖的三大“提醒”

   ■科学研究不必一味追求高深莫测、玄之又玄的领域  ■“小人物”也能拿诺奖,真正有价值的创造只能出自对科学探索的坚守,而不是在乎论文和各种量化指标  ■跨界或者交叉已经是现代科学突破的应有之义,在基础理论难有重大创新的今天,“制造”工具和借助工具发现自然奥秘一样重要  2014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

NASA公开红色地球图片显示最肥沃区域

美国宇航局改变了这种图片的颜色,用来反映植物的生长情况,因为与红光或者绿光相比,植物对近红外光的反射更强这是由“阿波罗”号的宇航员拍摄的具有标志性的著名“蓝色弹珠”图片的升级版。这张数字图像是用几颗卫星1997年从肉眼大约可见的地球轨道里收集的数据合成的,通过附加的艺术授权,月球成为它的背

甲型流感威胁未远去 或将卷土重来

  尽管人们正在慢慢忘记,但甲型H1N1流感的威胁并未远去。  至少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官方网站上,与甲型H1N1流感有关的内容仍然被放在醒目的位置,仅次于为前往南非世界杯的球迷们做出的“卫生建议”。  而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系的研究者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猪身上进行

火星发现地下冰窖 有助了解火星气候历史

  科学家在火星陡峭的悬崖上发现了厚厚的冰。  本报讯 十多年来,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Colin Dundas每天都有一项例行工作——检查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每天传回的几十张高分辨率的图像。几年前,在这颗星球锈色外表下突然出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东西:一片淡淡的蓝色。  

火星也有“颜色争议”或非红色而是蓝色

这张概念图展示了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正在接近火星。  据香港《文汇报》1日报道,正当全球网民热烈讨论一条裙子应该是蓝黑色还是白金色时,一个新的颜色争议也于外层空间展开。  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火星探测器“好奇”号近日钻探火星表面的巨型岩石“电报峰”时,发现当中存在相对高含量的硅,这意味着火星

成励:霍金的哲学意义

■成励  今年1月8日是斯蒂芬·霍金的70岁生日。在生日前夕他预言说,未来人类将移民到火星。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7日报道,这位科学大师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中指出,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如核战争或者温室效应。因此他强调人类必须移居其他星球:“万一地球毁灭,人类

美利用现代图像技术处理重绘高清版木卫二图像

  美科研人员近日“绘制”出木卫二欧罗巴最好的一张“肖像”,这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首次发布他们用现代图像技术处理后的版本。  该照片色彩分明,以最高的清晰度展示了木卫二表面的大部分地方。比如说,那些看起来呈蓝色和白色的地方存储着相对来说更为纯净的水冰,红褐色的部分则包含高浓度的“非冰

今非昔比的海洋

  《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自1950年以来,地球海洋的整体含氧量下降了2%,而低含氧量的沿岸海洋死区数量从50个左右增加到了近500个,增加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欧盟地区。各方面的研究证据表明,这一切皆由污水排放和温室效应加剧所致。图片来源于网络  陆地上,既有生机盎然的热带雨林,也有难

美报告称地球水资源仅能汇成直径一千公里水球

虽然众所周知,70%的地球表面确实是被水所覆盖,但是那真的只是薄得不能再薄的一层罢了。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尽管从太空中看过来地球大部分区域被美丽的蓝色海洋所覆盖,但实际上相对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算多。美国地质勘探局勘测结果显示,地球所有的水资源都汇集到一起也只能形成

关注海洋污染:莫让海之污成源之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发起了“清洁海洋”运动,敦促各国制定防治政策;12月4日~6日即将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海洋污染将是重要议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大海涌着谜一般的深邃,诗一般的静谧,撩拨着人们悸动的情愫,它激发人类热情,催动人类征程,赐予人类财富。  为了揭开

我国首次实验成功“太空种菜”

  从杨利伟到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我国当前的载人航天活动中,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的氧气、喝的水、吃的食物都需要从地面带上天,航天员的排泄物则需装在特殊的袋子里带回地球。   而在今后,这样的情况或将完全不同。通过建立一个受控生态生保系统,航天员在太空中所需要的氧气、水和食物均能在系统内部得以再生利

“海洋之神”海王星9月12日“冲日”

  9月10日天文专家介绍,海王星将于9月12日“冲日”,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在此后10多天中,有兴趣的天文爱好者借助天文望远镜将可目睹到这颗淡蓝色神秘星球的风采。 自从冥王星被逐出“行星家族”后,海王星就成了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遥远的行星。由于在大望远镜中这颗行星呈现出淡蓝色,不免使人

海洋的气候效应为识别系外宜居行星提供新的线索

图中的带状区域为恒星的宜居带,只有位于宜居带内的固态行星才拥有合适的表面温度,使得液态水可以长期存在,并支持类地球生命的存在。  对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位于1个天文单位附近(地球的位置),对于红矮星(其辐射强度比太阳低得多),宜居带位于大约0.1个天文单位附近。海洋热量输送的气候效应将使得该宜居带变

天王星海王星红外照片公布 似燃烧大火球

这是凯克望远镜自适应光学系统拍摄的红外光波段的海王星图像这是海王星和它的卫星:海卫一(右下方)这是红外波段拍摄的天王星。可以清晰看到它的光环,左上角的亮点是天卫五,右侧微弱的亮点是天卫十五,而天王星表面看到的亮点则是高空云层   北京时间9月28日消息,位于夏威夷群岛上,口径10米

一周精彩太空照 南极炮铜色冰川每天移动2米

  6.引力波 引力波(图片来源:MODIS/NASA)   如果认为照片呈现的是新西兰南岛沿岸海域,那就大错特错了,照片中看似冲向陆地的“波浪”并非出现在海洋,而是太空,也就是所谓的大气引力波现象。照片由美国宇航局的地球观测卫星于12月21日拍摄。   这种引力波在浮力推动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