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定位候选克隆

当前,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心正在由“结构”向“功能”转移,一个以基因组功能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s),也即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时代,即将到来。如何获取基因的功能信息,即与人类重大疾病和重要生理功能相关的基因信息,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定位候选克隆策略(positional candidate cloning)是传统定位克隆(positional cloning)的改进和发展,并以其在克隆疾病相关基因中的有效性而日益受到重视。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确定了一系列分布于全基因组24条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根据这些分子标记的序列和定位信息,结合杂交或PCR的方法可以快速检测染色体上与肿瘤或遗传性疾病相关的热点位置,进而从中克隆疾病相关基因。定位候选克隆克服了经典的定位克隆纯粹依靠连锁分析进行染色体定位的繁冗而缓慢的弊端,大大加快了克隆工作的进程,而且它也不仅仅局限于遗传病,现......阅读全文

EST技术及其在基因全长cDNA克隆上的应用策略

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何志颖;姚玉成(综述);胡以平(审校)关键词:EST技术;“电子”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基因摘要: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ES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识别、绘制基因表达图谱、寻找新基因等研究领域。利用人类基因组研究不断产生的数据,从ES

农林RNA测序助力玉米籽粒Dek10突变体研究

呼吸作用是线粒体最重要的代谢。其中,线粒体中5个和呼吸相关的复合物起到了重要影响。很多呼吸链相关蛋白都是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这些RNA会受到细胞核内诸如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PR) 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玉米defective kernel 10(dek10)

基因测序让“孤儿病”不再孤独无依

  罕见病又称“孤儿病”,由于单病种人群发病率低、病例分散等特点,长久以来罕见病研究处于医学研究的荒漠地带,未能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导致许多罕见病患者不得不面临无法获得明确、及时的诊断亦或即使诊断明确却无药可医的两难境地。解决罕见病患者诊断难、治疗难的问题不仅是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社会发

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

摘要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遗传病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它提高了遗传病致病基因克隆和鉴定的效率,使人类对自身基因功能的认识大大加速。本文对遗传病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有助于相关的研究。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也是遗传病家系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遗传病家

陈竺、陈赛娟院士Nature子刊发表新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研究人员对新白血病受累基因IQCG展开研究,揭示出IQCG蛋白的某些功能和分子特征是斑马鱼中造血作用的必要条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陈竺(Zhu Ch

袁隆平,朱立煌等人最新PNAS解析杂种优势

  来自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遗传学的途径,综合表型组、基因组和转录组等组学信息,通过对二个永久性分离群体的遗传分析和图位克隆揭示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杂种产量优势的关键性状及相关的基因和QTLs。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

植生生态所等在水稻驯化起源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课题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日本国立遗传所等单位合作,于10月4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的论文。   水稻

西南大学重点实验室最新文章解析卷叶的奥秘

  叶片是水稻主要的光合器官, 适度卷曲有利于保持植株叶片直立而不披垂, 增加中、下层叶片透光率, 从而改善群体光照条件, 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 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来自西南大学水稻研究所, 转基因植物与安全控制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

贺林: 基因测序发展需要更多顶层设计

  创新启示录:基因测序产业应用前景广泛  《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指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89.6万,其中结构畸形25万,防治形势严峻。这些实际仅是来自刚出生时的统计数据,如果把后发的也进行统计,出生缺陷人数要远远高于此数。  “冰岛的人口不过30万人,

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共有500个项目,涉及了生命科学、材料、化工、环境、临床等领域。大庆师范学院、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中科生信云平台发布 全国多组学技术应用高端论坛召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8月8日,由上海中科新生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多组学技术及应用高端论坛暨中科新生命生信培训班”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展示了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在多组学和生命大数据背景下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行业内各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成果转化,邀请了各

酵母菌基因克隆实验——互补法

实验材料酵母菌实验步骤1.  用含LEU 2作为选择标志的酵母菌DNA文库转化lea 2 cdc 101-1酵母菌株,在23℃培养,依据插入片段的大小,筛选2 000~20 000个Leu+转化体。 2.  影印平板转化体,将其转印到预热的选择性平板,并于37℃培养筛选

关新元教授CancerRe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新肿瘤抑制因子DIRAS1,研究结果表明DIRAS1下调预示着疾病预后不良。研究论文发表在2月22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来自香港大学的关新元(Xin-Yuan Guan)

华中农大发现决定玉米株高基因ZmGA3ox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祖新教授和郑用琏教授领衔的的研究团队九月底在植物学顶尖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ZmGA3ox2, a candidate gene for a major QTL, qPH3.1, for plant heigh

华中农大生科院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获重要研究进展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uplication of an upstream silencer of FZP increases grain yieldin rice”的文章,取得了于水稻穗型与产量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机

遗传发育所在啤酒花苦味酸代谢途径解析研究中取得进展

  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L.大麻科葎草属)是啤酒酿造工业必不可少的要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苦味酸和黄腐醇作为其风味物质基础在啤酒花腺体腺毛特异合成积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但关于其生物合成途径的认识还知之甚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综合代谢组学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李自超团队在水稻孕穗期耐冷基因克隆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编码作物中十分保守的蛋白激酶基因 CTB4a,能够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的耐冷性,在低温条件下水稻保持较高花粉育性,从而提高结实率和产量。该研究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全文

我国克隆首个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首个突破 我国克隆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基因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陈化榜研究组与周奕华研究组及薛勇彪研究组合作,在玉米单向杂交不和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克隆了控制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的基因ZmGa1P,并对其不亲和机理进行了探究。该成果于2018年9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Illumina副总裁:基因组学如何影响肿瘤学未来的发展?

  专访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Illumina的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随着今天的研究转化为临床,他对未来的期望。  基因组学如何影响肿瘤

Science:揭示抗真菌新基因

  近期出现的一种叫做秆锈菌(stem rust fungus)的真菌菌株正威胁着全世界90%的驯化小麦品种。根据发表在6月27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两篇新研究论文报道,研究人员从对抗这一真菌的小麦近缘种中发现了两个新基因,有可能使得这一真菌威胁很快得到遏制。   堪萨斯州立大学

专访Illumina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

  基因组学正在改变肿瘤研究,其最终目标是推进癌症的诊断、治疗、监控及最终的筛查方式。Illumina的肿瘤业务营销副总裁John Leite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随着今天的研究转化为临床,他对未来的期望。  基因组学如何影响肿瘤学未来的发展?  癌症通常是按照其形态来分类的,这指的是病理学

植物所等在玉米抗旱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玉米生产,严重时会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克隆玉米抗旱基因、改良玉米抗旱性是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峰研究组利用全球不同地区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83个遗传变异位点(解析至42个候选基因)与玉米苗

临检基础:抑癌基因及其与细胞周期关系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指正常细胞内存在的,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当它们受到各种因子的作用失活后,细胞的生长分化失控,增加了细胞恶性转化的可能性。目前已分离克隆的抑癌基因有Rb、p53、p16、p33ING1、nm23、TIMP、KAI1、APH、MC

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室参观记

时间:2007年8月6日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   向导:孙其信:现代农学和过去不同,而是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为现代农业服务。   走进中国农大“植物杂种优势利用实验室”,看到最多的还是设备仪器。梯度PCR仪、落地式超速冷冻离心机、冷冻离心干燥机、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李小波博士等发现光合作用所需的多个候选基因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真核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脂类合成、细胞运动(生物鞭毛)、非生物胁迫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功能研究(图1)【1】。长期以来,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插入是敲除莱茵衣藻基因的主要方式,与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

棉花干旱抗逆胁迫新基因表达及特征分析

干旱等非生物胁迫因素导致作物在形态、生理、生物化学及细胞水平上产生一些不利于其生长的反应,严重地阻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加剧,干旱有明显加重的趋势。棉花生产是纺织工业及国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中国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棉花贸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