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我国学者发表非铅钙钛矿纳米晶载流子动力学专论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受邀发表了题为Charge-Carrier Dynamics of 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的专论文章。 激发态载流子动力学对半导体发光、光电转化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年,该团队首次在国际上采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Bi基钙钛矿纳米晶的发光动力学,发现缺陷态对载流子存在超快(<20 ps)的捕获过程,是限制其发光效率的关键因素(Angew. Chem. Int. Edit., 2017);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中存在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快过程(Angew. Chem. Int. Edit. , 2018);分别对应表面缺陷态和光诱导自陷态对载流子的捕获(Angew. Chem. Int. Edit., 2019);通过设计纳米晶由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并钝......阅读全文

氧化铁纳米晶对重金属离子的晶面选择性吸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液相激光环境制备与加工实验室,在Mn掺杂α-Fe2O3纳米晶的晶面可控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晶面依赖选择性吸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上发。三种Mn掺杂α-Fe2O3纳米晶(各向同性的多面体纳米颗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梯度材料的损伤容限

  寻求同时提高工程结构材料多种机械性能的方法是材料科学家长期努力的方向。材料科学家通过从自然材料中获取灵感,制造出与之相似的材料,这就形成了“向自然学习”的概念。自然界中某些生物的独特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得它们能够对抗自然界的各种恶劣环境。其中一种结构为梯度结构,自然界中竹子结构便是典型

Nature Commun.: 揭示纳米孪晶变形机制转变的临界尺度规律

  多尺度纳米孪晶的独特性  多尺度纳米孪晶结构与传统粗晶和纳米晶金属的变形行为截然不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独特性能,如更高的强度/延展性、更好的耐疲劳等特性。因此,不同尺度纳米孪晶的变形机制引起材料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当孪晶片层厚度减小到几纳米时,现有的位错滑移增强增韧机理是否

在稀土上转换纳米晶 怎么做到的?

   由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晶具有将近红外光转换成短波长可见-紫外光的上转换发光特性,同时中空核壳结构纳米晶具有高比表面积及丰富可调的孔道结构等优点,中空核壳结构稀土上转换纳米晶在生物传感及成像、药物缓释和医学诊疗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迄今,合成中空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晶主要是利用硬模板法。然而,硬模

大连化物所实现高效分子三线态敏化和湮灭的光子上转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通过同时调控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的波函数分布和表面受体分子的构型,采用时间分辨光谱,观测到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中的“Through-space”与“Through-bond”机制,并基于此实现高效的分子三线态敏化和三

大连化物所纳米晶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基于量子限域的CsPbBr3纳米晶与多环芳烃分子构建模型异质结,并结合稳态和飞秒瞬态光谱,揭示了该体系内纳米晶量子限域效应主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过程,清晰地展示了转移速率对纳米晶载流子表面概率密度的线性依赖关系。相关成

Pd纳米晶的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性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曾杰课题组与杨金龙课题组展开合作,在理解表面应力效应对CO2电催化还原反应的调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Pd单晶八面体纳米晶和孪晶二十面体纳米晶的准模型催化体系,详细阐述了Pd纳米晶表面应力与CO2电催化还原性能

大连化物所揭示非铅钠铟基双钙钛矿纳米晶动力学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揭示了非铅钠铟基双钙钛矿纳米晶动力学机理。该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变温热注射法成功合成未掺杂及银掺杂的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银掺杂纳米晶展现出明亮的黄色荧光,并详细讨论了其自陷激子发光动力学机理。  非铅钙钛矿纳米晶由于其无毒

油溶纳米晶穿聚合物单衣实现水中游

  目前,受到合成方法的限制,大量具有特定尺寸、形貌或化学组成的纳米晶仅能通过高温油相反应制备,因而其表面具有高疏水性,这就限制了其在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发展了配体交换和配体加成这两类修饰方法,成功将油溶性纳米晶转溶入水相中。然而传统的利用小分子配体修饰方法由于其作用力较弱

中国科大设计出一种基于钴纳米晶的电解水产氢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明明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由钴纳米晶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空心球,可以作为催化剂在中性水溶液中高效地催化电解水产生氢气,并且可以在大电流密度下长时间稳定工作。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doi:10.1002/anie.201601367)上,

中国科大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研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课题组在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CuNi合金纳米晶研制上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在一步合成法中使用吗啉硼烷作为还原剂,成功制备了CuNi合金八面体和立方体,并在A3偶联反应中研究了CuNi合金晶面和组分与其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u50Ni50立方体的催化活

厦大高指数晶面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课题组在高指数晶面结构Rh纳米晶的电化学控制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重要进展,相关结果以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Tetrahexahedral Rhodium Nanocrystals with Extraord

福建物构所稀土掺杂半导体纳米发光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稀土掺杂TiO2纳米晶敏化发光和上转换发光示意图   稀土离子和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本身都是很好的发光材料,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否生出新型高效发光或激光器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科学问题。与绝缘体纳米晶相比,半导体纳米晶的激子玻尔半径要大得多,因此量子限域效应对掺杂半导体纳米晶发光

纳米晶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基于量子限域的CsPbBr3纳米晶与多环芳烃分子构建模型异质结,并结合稳态和飞秒瞬态光谱,揭示了该体系内纳米晶量子限域效应主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过程,清晰地展示了转移速率对纳米晶载流子表面概率密度的线性依赖关系。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

中外科学家合成新材料 比金刚石硬两倍

    天然金刚石在2700多年前被发现以来,一直被公认为自然界中的最硬材料。但是,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出了硬度两倍于天然金刚石新材料。   中国材料科学家燕山大学田永君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吉林大学马琰铭教授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王雁宾教授合作,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合成出硬度两倍于天然金刚石的纳米孪晶

纳米晶敏化三线态动力学研究及其光子上转换应用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实现基于具有自缺陷激子的CuInS2纳米晶敏化的高效三线态-三线态湮灭(TTA)光子上转换(UC)。此工作不仅阐明了被缺陷态捕获的激子可以实现有效的三线态能量转移,也展示了首例用无毒(不含Pb、Cd)纳米晶敏化的TTA上转

古老学科也有未来

  9月6日,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京揭晓。 “物质科学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卢柯。奖励他开创性的发现和利用纳米孪晶结构及梯度纳米结构以实现铜金属的高强度、高韧性和高导电性。 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一个

我国在纳米孪晶Cu与低疲劳累积损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725103,50890171,U1608257,51420105001,5147117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磊研究员课题组和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具有晶体学对称结构的纳米孪晶金属的循环响应稳定

SYNL第三期材料力学行为学术报告会召开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举办的以材料力学行为为主题的第三期“SYNL材料力学行为学术报告会”于7月16日举行,共有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访问金属所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Zhu Yuntian教授也参加了报告会,与报告人进行积极交流。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

纳米孪晶金属与历史无关的稳定循环响应研究取得突破

  疲劳通常指反复施加循环载荷(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极限)而引起的一种材料弱化过程。实际服役过程中约90%金属构件的失效均由疲劳断裂引起,其原因是材料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微观结构不断变化、遭受严重且不可逆转的累积损伤,从而导致材料循环硬化或软化直至最终失效。金属材料的非稳定循环响应及疲劳寿命强烈依赖于其

大连化物所揭示低维全无机铯铜卤化物纳米晶动力学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揭示了低维全无机铯铜卤化物纳米晶动力学机理。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以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子性能在各种光电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这类材料特殊的结构可调性使它们能够形成各种类型的晶体结构:从三维网络、二维层状结构、一维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贵金属纳米超晶材料研究获进展

  随着现代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贵金属纳米超晶材料制备和可控光学特性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其在光电、新能源、工业催化、超材料、传感技术、生物医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贵金属(尤其是Au和Ag)纳米超晶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效应

极硬材料合成再获突破 纳米孪晶金刚石硬度稳定超前

  燕山大学教授田永君团队与吉林大学教授马琰铭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王雁宾合作,继2013年合成出极硬纳米孪晶立方氮化硼之后再次取得突破,在高温高压下成功地合成出硬度两倍于天然金刚石的纳米孪晶结构金刚石块材。6月12日,研究成果在《自然》上发表。  天然金刚石一直被公认为自然界中最硬的材料。1955年

中科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科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

MIT赵选贺团队揭示抗疲劳水凝胶设计原理

  水凝胶是人造软骨、关节和椎间盘的理想替代材料。这些应用要求水凝胶具备循环加载下的抗疲劳性能。虽然人们开发了多种高韧水凝胶,但这些水凝胶在多次循环加载下会发生疲劳断裂,它们的疲劳阈值通常只有1-100J/m2。今日,MIT赵选贺团队揭示了抗疲劳水凝胶的设计原理:让疲劳裂纹在扩展中遇到并且断裂比一层

北京工业大学高性能硬质合金研发获得新进展

  前不久,从北京工业大学了解到,针对超细、纳米硬质合金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我国发展现状和瓶颈问题,在国家和北京市多个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宋晓艳教授为负责人的北京工业大学硬质合金团队,历经10余年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建立了超

金属所发现纳米金属机械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柯院士、李秀艳研究员发现纳米金属机械稳定性的反常晶粒尺寸效应。相关成果3月29日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线发表。  纳米金属的晶界在机械变形作用下容易发生晶界迁移并伴随晶粒长大,使得纳米材料发生软

福建物构所稀土纳米探针荧光免疫分析研究获进展

  镧系解离增强荧光免疫分析技术(DELFIA)作为目前最灵敏的荧光生物检测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商业应用。商用的DELFIA试剂盒采用传统的分子探针如稀土螯合物作为标记物,存在着稀土离子标记比率低(最高10~30个稀土离子)、光化学稳定性差和价格昂贵等缺点。与稀土螯合物相比,稀土纳

量子点:现状、机遇和挑战(一)

化学系教授彭笑刚“以新型量子点为基础,通过与浙大材料系金一政副教授小组和纳晶科技公司合作,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个带有颠覆性意义的量子点应用。那就是性能优异的‘量子点LED’(QLED)。”深重的自然资源危机我认为,量子点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前沿。为什么这么说?2002年,《美国科学院院刊》有一篇文章,做了

福建物构所纳米荧光标记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稀土掺杂无机纳米晶具有高光化学稳定性、几乎无毒性、窄线宽、长荧光寿命、高发光效率和可调谐荧光发射波长等优点,是目前普遍看好的新一代荧光生物标记材料。然而,荧光生物标记材料对纳米晶的发光、尺寸、水溶性以及生物安全性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生物体内成像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免疫分析应用,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