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团队在广西云南发现同种工蕨类植物化石

工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志留—泥盆纪地层中,也是我国华南早泥盆世植物的主要类群。紧贴扁囊蕨是中国南方泥盆纪早期植物区系的一种特有的带状藻类,对紧贴扁囊蕨的研究对探讨中国南方早期泥盆纪植物的地理意义具有重要作用。云南(A、B、E)、广西(C、D)早泥盆世地层中的紧贴扁囊蕨标本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之前的研究认为紧贴扁囊蕨孢子囊穗整体呈圆柱形是由孢子囊近轴瓣陷入孢子囊穗,远轴瓣与孢子囊穗表面平齐所造成,但新的研究发现改变了这一认识。此外,紧贴扁囊蕨最初在命名时缺少模式标本,在后期修订时,其命名问题仍被忽略。所以对紧贴扁囊蕨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较多问题尚未解决和澄清。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泥盆系研究团队的研究员徐洪河、研究员王怿和博士研究生汪瑶对产自云南和广西早泥盆世地层中的工蕨类植物紧贴扁囊蕨进行了研究。研究团队对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组的六块馆藏标本进行了重新观察并对采自广西苍梧早泥盆......阅读全文

利用浅层植物根系采样器进行植物根系研究

植物根系对植物起着固定、支撑的作用,承担着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功能,还能合成某些重要的生命物质,在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浅层植物根系采样器来开展土壤根系的研究工作,对于农林业、生态、环境、地质等方面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实长期以来,人们主要的研究是针对于植物的地上部分,而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 毕生抒写绿色王国史诗

近日,溢满温暖阳光的昆明,91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植物

中国科学家破解光合作用最重要“超分子机器”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光能吸收和转换的过程由三个复合体协同完成,科学家称之为“超分子机器”。其中,“光系统II”位于最上游,极其重要,其结构解析的难度非常大。  5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首次解析了菠菜光

中科生物植物工厂: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

  洗手、穿分体防护衣,再洗手、穿连体防护衣,穿上高筒胶鞋、戴上手套、再在手套外均匀喷酒精,踩过两道消毒液,进入风淋室除尘……走过这些程序,滑动门缓缓开启,另外一个世界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福建三安集团共同建设的中科生物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

电信号和细胞分裂素调节玉米和大麦根对离子的吸收

Conflux + I&E Flux + I&M Flux = 细胞内外离子/分子同时检测完整方案 电信号和细胞分裂素调节植物对营养的吸收电信号和细胞分裂素调节玉米和大麦根对离子的吸收图注:上图1:光照使H+外流减小,K+由内流转变为外流;长时间光照后H+恢复到原来的水平,K+的吸收

Cell Research:一类全新植物异染色质蛋白

  研究人员发现一类植物特有的新型组蛋白甲基化阅读器ADCP1,并确定其为动物HP1(Heterochromatin Protein 1,异染色质蛋白1)功能同源蛋白,揭示出其在植物异染色质维持和转座子元件沉默中的作用,彰显了不同生命界中表观机制的复杂性和保守性。  2018年11月13日,清华-北

新疆中泥盆世发现独特的微小真叶植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洪河等人近日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微小型真叶植物,发现地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  徐洪河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新疆准噶尔盆地西缘地区泥盆纪地层剖面连续,产出有非常丰富的中泥盆世植物化石,该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区中泥盆世晚期植物群的代表产地。他还解释了泥盆

“实践十号”微重力下的新科研

  “实践十号”卫星在轨模拟图。中科院供图  “实践十号”是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的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卫星于2016年4月6日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整星在约250千米高度的近地圆轨道运行12天后,卫星返回舱与留轨舱分离,当日返回舱携带11项材料、生物载荷安全返回地面,样品完好,

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厂 没有土壤阳光也能“种”菜

植物工厂的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调试温度。   在完全密闭的空间里,没有阳光、雨露和土壤,蔬菜能否健康成长?  来自植物工厂的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植物工厂是什么?它长啥模样?蔬菜在这里怎么生长?它们和传统种植的蔬菜有啥不一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进全球面积最大的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一探究竟。

湖南农大合作论文首登《科学》

  记者日前从湖南农业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曾建国团队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黄三文等合作进行的一项关于黄瓜苦味基因的研究成果,11月28日被《科学》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出版,实现了该校以并列第一作者单位在《科学》上发表高水平论文“零的突破”。  黄瓜中三萜类化合物葫芦素的蓄积是导致黄瓜苦

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9月5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孙汉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张玉奎研究员、北京大学屠鹏飞教授、南京大学谭仁祥教授、

寻找中西医学交汇点 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

  “5P”把住中药质量命脉   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鹤   中国中药质量管理发展规范体系是实施GAP、GMP、GLP、GCP、GSP的“5P”的体系。质量控制依照国家药品标准即《中国药典》和地方药品标准执行。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从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

无人机将是植物育种学家的下一个目标

  植物育种学家每次会栽培数千个潜力品种;直到现在,对植物关键特征的观察都是人工完成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在对潜力品种的测试里,无人驾驶飞行器,或无人驾驶飞机,可成功地用来远程评估和预测大豆成熟时间。使用无人机来完成这项工作可以大大减少评估新作物所需的工时。  当植物育种学家开发新的作物品种时,他们

植物生长室适用于那些实验研究?

    植物生长室是一种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实验设施,多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环境的作用及其因果关系。可以说植物生长室的出现,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植物生长室使植物生长研究工作摆脱了外界自然环境影响,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是科研、教学

6月24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具有高唤回效率的量子记忆体  存取由光脉冲传输的量子信息的能力对于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必不可少。以前报道的量子记忆体(以原子蒸气为存储媒介)的唤回效率不到17%。现在Morgan Hedges及其同事介绍了一种低噪音固态量子记忆体,在其中,信息存储在一

Nature Genetics:特殊的遗传研究为人类健康提供遗传起点

   生物通报道:为什么裸鼹鼠可以活到31岁,而它们的远亲:实验室小鼠最“高寿”的也只能达到4岁?为什么青蛙只能回到蝌蚪的阶段,才能重新生长尾巴,而水生蝾螈却能够再生四肢,颌骨,脊椎甚至大脑?如何利用这些差异造福人类呢?  这些问题为遗传学研究奠定了经典的起点。当遗传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特征时,他们

全国政协委员周幼马建议重视植物杂交新技术

   14年前,海外留学归来人士、复旦大学毕业生朱培坤将豌豆与玉米进行杂交,培育出“豌豆-玉米”新品种,但却一直未获推广。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德基金会会长周幼马从粮食安全角度,建议重视这种能够实现豌豆与玉米杂交的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这是周幼马第二次提交该内容的提案。   提案

选择性微电极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二)

1.1  依据Fick定律推导离子移动速率  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在待测离子浓度梯度中对已知的两点的距离(dx)进行测定,分别获得电压V1和V2(图2)。两点间的浓度差(dc)从V1、V2及已知的该电极的电压/浓度校正曲线计算就可以获得。D是离子或分子特异的扩散系数(单位:cm-2s

营养吸收过程中高胺毒害的机理研究

营养吸收过程中高胺毒害的机理研究NH4+外流和GMPase的活性调节高胺抑制的根尖生长上图:NH4+对根尖生长素报告基因DR5:GUS的影响;NH4+对分生区和伸长区NH4+flux 的影响。 NH4+是主要的氮源,不仅是活细胞必需的营养,而且是代谢过程中普遍的中间产物。然而,过量的NH4

“十二五”863计划“动植物生物反应器”项目稳步推进

   动植物生物反应器是利用转基因技术或代谢调控技术在动植物个体生产高附加值蛋白质,或改造动植物某种功能成分使之更适于人类利用的一种生物制药和蛋白生产技术。“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设置“动植物生物反应器”主题项目。11月2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项目推进会。中国农业大学、武

11月21日《科学》杂志精选

   人类伴随大麦到达世界屋脊  研究人员说,人们是在西方谷物——尤其是大麦到来时才在海拔3000米的西藏高原上建立永久居住地的。尽管有证据显示,人们在该地区的间歇性定居可追溯到至少2万年前,但Fahu Chen和同事说,人们直到大约5200年前才在那里站稳脚跟。而那些早期人类定居者只是在3600年

中国科协召开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专家座谈会

5月8日,中国科协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共同探讨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的新进展、新趋势和新举措。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主持会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一、实验原理 自然界各种 生物 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当恒定的,这是物种的重要特征。例如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有20个,配成10对。遗传学上把一个配子的染色体数,称为染色体组(或称基因组)用n表示。如玉米染色体组内包含10个染色体,它的基数n=10。一个染色体组内每个染色

科学诊断、精准施策、全面支撑河流生态恢复 水专项成果显

课题技术路线图大麻哈鱼增殖放流  流域面积55.68万平方公里,河长和水资源量居全国第三。松花江,一条孕育了两岸青山绿水的水系,一条庇护了沿江两岸生灵繁衍生息的母亲河。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流域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作为全国七大流域之一的松花江流域,重化工业多,历史欠账多,治理难度大,污染排放

拟南芥细胞培养原理及操作步骤

实验概要了解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掌握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验练习和巩固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植物离体培养可产生愈伤组织。将疏松型的愈伤组织县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并

这个团队在光合作用捕光复合物研究中取得进展!

  经过我们公众号iPlants的查阅,发现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常文瑞院士为学术带头人,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与常文瑞/李梅研究组合作的团队已经在光合作用的捕光复合物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实属了不起!其中包括以下成果:  1.2004年3月18日,Nature以封面彩图的形式发表来自中国

质谱入门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学习有关质谱的其他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样品分离方法和样品递送方法1.气相色谱(GC)可能对很多人来说,第一次接触质谱是将其作为气相色谱的检测器。GC/MS联用仪类型的范围已大大扩展,超越早期仪器设计的范围,在使用中满足日渐严格的法规要

生物物理所解析菠菜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三维晶体结构

  2月6日,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院士课题组关于高等植物光合膜蛋白——菠菜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的2.8 Å分辨率晶体结构(Structural insights int

全球性减排迫在眉睫 "负碳时代"能否提前到来?

  2012年12月,我国第一台近零排放的265兆瓦IG C 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示范电厂在天津正式发电,标志着我国规模化减排二氧化碳技术与行动取得重要突破。在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国际背景下,此举对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节能减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球性减排行动迫在眉睫

人工调控作物衰老进程路径找到

  记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郁飞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植物中发现ATG8蛋白独立于自噬途径的新功能,揭示其在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中发挥的作用,为人工调控作物衰老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该研究成果22日在《自然·植物》上在线发表。  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