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9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邓秀新,中国科协副主席孟庆海,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 会议宣读了北京市科协《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复》,通过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第一届委员会相关机构组成人员,一致同意李家洋、邓秀新、刘旭担任名誉主席,唐华俊担任主席,张合成担任常务副主席。 怀进鹏指出,新时代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科学家施展抱负提供广阔而富有重大机遇的平台和舞台。中国农科院成立科协对于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科技群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中国农科院科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履行政治职责,把国之大者、农业科技重器的使命担当扛在肩上,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发展,使中国农科院成为......阅读全文

中国农科院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在京举行的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以中国农科院及所属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胡志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吴朝晖调研中国农科院

 2月16日,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朝晖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调研。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兴旺,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出席座谈会。院党组书记杨振海主持会议。     吴朝晖一行参观了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耕地科学中心,听取了院士、专家关于种业科技创新、耕地质量提升

中国农科院6项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所属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的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主持完成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

中国农科院重金引进青年英才

  为更好实施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1月2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宣布启动实施“青年英才计划”,大力引进海外杰出青年人才、国内优秀青年人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和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据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魏琦介绍,候选人应熟悉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独立主持或作

中国农科院发现大豆耐盐基因

  最近,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在大豆中确定了一个特异性基因,对于大豆作物改良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有望培育出更好适应土壤盐化的大豆品种。  本项目首席研究员、阿德雷德大学副教授Matthew Gilliham说:“从种植面积和收获量的角度

中国农科院破译芝麻基因组

  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悉,由该所牵头与深圳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的芝麻基因组破译工作顺利完成。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杂志。   据项目主持人、油料所研究员张秀荣介绍,在主要油料作物的种子中,芝麻的含油量平均较高,一般约为种子干重的50%~60%,最高可达65%,但其油脂合成基因相对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9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邓秀新,中国科协副主席孟庆海,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马林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主持。 会议宣读了北京

中国农科院:生物肥赶上好机遇

        肥料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化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化肥,轻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当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影响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而微生物肥料已成为解决前述问题、发展绿色农业不可或缺的产品。   微生物肥料又称为菌肥和生物肥料

中国农科院筹建海外农业研究中心

  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了解到,该院将正式筹建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该中心将作为该院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公共平台,采用“小核心,大网络”的组织方式,通过整体布局、任务牵引、协同创新、项目驱动等方式实现农业科技的联合集成、交叉研究与综合提升,成为服务于国家农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级海外

霍启光铜像在中国农科院落成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戴小枫(右一)等人为霍启光先生铜像揭幕。 饲料研究所供图12月2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简称饲料研究所)“十四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讨会暨建所三十周年学术活动在中国农科院召开。会上首先举行了我国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奠基人之一霍启光研究员的铜像落成仪式。霍启光先生一生致力

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刊登国际主流期刊

  水稻是一种兼性短日植物(SDP),开花时间的调控途径在拟南芥和水稻中是保守的,但是可在功能上进行修饰。Hd1是拟南芥CONSTANS (CO)的一个同源基因,是在长日照条件下抑制开花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但是可在短日照条件下,通过影响成花素基因Hd3a的表达,促进开花。另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Ehd1

安捷伦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合作实验室

  12月1日,安捷伦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就共建“创新性色谱质谱联用合作实验室”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  双方将在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开发和食品安全培训项目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开发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以及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应用方法,以全面掌握食品、农产品添加剂和农兽药

中国农科院发布青年人才工程规划

  中国农业科学院日前发布《青年人才工程规划(2017-2030)》。这项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农科院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总规模将力争达到4750人左右,使全院青年人才成为与农业科研国家队地位相匹配的青年主力军。  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人才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依托

中国农科院发现茶树新梢黄化产生原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在茶树芽叶黄化变异的机理研究中发现了控制黄化变异品种的黄化产生原因及其高氨基酸含量的分子机理。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黄化变异茶树品种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该团队以正常绿色品种“龙井43”和黄化品种“中黄2号”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两个品种的生化成分、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发布智慧农业技术

  在7月24日召开的“黄河流域棉花智能化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现场观摩暨全国智慧农业技术交流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发布了最新智慧农业技术。该技术由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自主研发,与传统植棉管理方式相比,可以降低棉花水肥管理用工成本80%以上,并实现棉花水肥精准化管理

我国每年用科技挽回因灾损害粮食百亿斤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发展避灾、减灾农作物种植模式,每年可挽回因灾损害粮食100亿200亿斤。10日在南昌召开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年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说。..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发

中国农科院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

  近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唐华俊主持

中国农科院发布2022年重大科技产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50.shtm

中国农科院7项成果获2017年国家奖

   记者从今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完成的1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图片来源于网络  蜜蜂研究所研究员吴黎明牵头完成的“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庆文牵头完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水稻抗病新机制

  近日,笔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国梁研究团队对泛素连接酶SPL11底物SPIN6蛋白在水稻抗病调控途径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5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院选SCI顶尖核心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PLoSPatho⁃gens)》上。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

中国农科院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励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其中中国水稻研究所程式华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后期功能性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作物科学研究所李少昆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玉

中国农科院Nat-Genet发表蔬菜育种重大突破

  大头菜和白菜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有紧密包裹起来的叶子,形成一个多叶的头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作物起源于两种不同的芸薹属植物, 是由来自不同大洲的农民所使用和驯化。8月15日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以及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科学家表明

中国农科院揭秘奶牛胃里的尿素分解菌

  尿素是一种非蛋白氮饲料,常被用于反刍动物日粮配制,以降低日粮蛋白用量,节约饲养成本。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尿素被分解成氨,氨则被用于合成优质微生物蛋白。在此过程中,尿素分解菌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受研究方法和技术限制,瘤胃尿素分解菌群仍不明确。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年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综述

  从中国农科院获悉,2012年,全院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着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保障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人才团队建设、科研创新、科技兴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顶天立地”重大科研成果相继涌现   中国农科

中国农科院首次解码颚口线虫线粒体基因组

  近日,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朱兴全研究员领导的家畜寄生虫病创新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码了颚口下目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为颚口线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分类学研究奠定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上。   据悉,颚口线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线虫,但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甚

中国农科院启动19项协同创新任务

  从10日召开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期工作会议上获悉,该院自2013年启动的科技创新工程完成了试点期工作任务,现已进入全面推进期。2017年,中国农科院部署和启动19项协同创新任务,将通过实施跨区域、跨部门、跨研究所、跨学科领域的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整合农业创新力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供

中国农科院要建世界一流科研院所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工作会议上,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透露,该院将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包括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内的18项任务,组织315个团队协同攻关,着力改变长期存在的“大科研,小作坊”现象,解决农业科研长周期与科研项目短期限的矛盾,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农科院

中国农科院推出新型转基因快速检测试纸

  日前,农业部印发了2015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方案,建议“充分利用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监测范围”。在该方案中,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制的新型转基因试纸条成为推荐使用的首选产品。  2月初,农业部举办了首次转基因快速检测产品征集和测试验证现场会,油料所研制的“Cry

中国农科院与英国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2月1日上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参观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  特雷莎·梅对中国科学家在农业高新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并表示英方愿与中国在农业领域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向梅介绍了中国农科院与英方合作的情况,并表示将以此次首相来访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中

中国农科院与首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现场    中国农科院供图 9月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首农集团北京西郊农场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据悉,2020年,中国农科院和海淀区达成合作意向,将陆续在海淀区落地十项专项任务,支撑海淀区农业农村发展。此次签约的项目是专项任务之一,也是首次落地的专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