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海洋所在内陆架沉积动力演化特征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军研究组在人类活动与极端天气作用下的内陆架沉积动力演化研究中获进展。该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多年尺度的水文气候及沉积记录,结合水文泥沙模拟和遥感手段,揭示人类活动及台风事件对水文泥沙运动和沉积记录的影响特征。 近几十年来,频繁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内陆架沿海环境的自然演化过程。其中,内陆架养殖活动占据大部分沿海区域,其历史可追溯至几个世纪之前,其在亚洲国家较为突出,伴随其间的极端天气事件使内陆架的环境演化特征变得复杂。以往研究已从水生生态系统、环境修复、水动力特征影响等方面评价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而相对于上述可部分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影响来说,其对海底沉积的根本性改变是缓慢、长期,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2004年起,黄海军研究组针对山东半岛黑泥湾典型区域开展岸滩稳定性、海底冲淤变化、近岸沉积特征、水文泥沙动力、养殖活动等调查工作。通过分析海底沉积物、不同季节悬浮颗粒物、柱状样剖面及其相关测试、多站位同......阅读全文

让测量蓝天碧水的“标尺”更加精准 记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

  有这样一支队伍,负责制定全省环境监测发展规划和计划编制,组织和协调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和专项调查,及时向社会公布全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动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脚步、眼光、智慧和汗水丈量着全省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无畏风沙和严寒,用实际行动呵护着蓝天、土地和每一汪碧水……他们是青海省环境监测中

构建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区域污染立体监测体系

  现在我国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进入复合型污染时期。大气复合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细颗粒物浓度升高、大气能见度显著下降、环境恶化趋势向区域蔓延。自2012年来,我国中东部,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爆发的灰霾污染,就是典型的大气复合污染。大气复合污染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

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技术实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问:高分五号卫星有哪些技术特点?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如何应用?  答:高分五号卫星又称高光谱观测卫星,其优势是搭载了系列环境应用特色高光谱载荷,包括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

国务院:建设全面环境监测网络 鼓励发展国产环境监测设备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41处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变化情况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对2018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人类活动变化情况开展实地核查工作和问题查处工作。  一段时期以来,生态环境部委托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对2018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形成《2018年上半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5〕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ACOS)建设目标和建设原则

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的建设目标 在全球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GCOS)和中国气候自动观测仪系统(CCOS)框架下,以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为指导,在充分考虑西北地区天气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特点,以及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求前提下,针对目前气候观测系统的缺陷,以西北地区现有气候观测系统为基础

湿地保护:乐观背后不乐观

   科技部日前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遥感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型国际重要湿地的状况及变化进行监测——  在第44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再一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与以往不同,《报告》首次将湿地这一

大数据对生态文明建设、环保和修复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自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各类规模性的社会活动获取了人类生存的知识,取得了科技成就。换句话说,投入和消耗的是自然资源,产出是日趋增长的人类群体和知识,当然也有人类活动的排放物。根据已出现的大量迹象,人类这种发展模式很可能会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消耗过快、污

环保部解读《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耳目与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态环保事业发展越快,越离不开牢固的监测基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

生态环境部召开2019年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9月2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崔书红司长,向大家介绍我国自然生态保护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新闻发布会由刘友宾主持。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自然生态保护司崔书红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董贵华

▶图为呼伦贝尔野外监测◀图为参加十九大学习  她,不是探险家,却常常深入密林、草原、荒漠,与自然“对话”,  她,不是“生态学者”,但能够用数据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  她说,让科技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是她肩头最沉甸甸的责任。  她,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室高级工程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董贵华。 

《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发布

  为了科学高效地部署、指导各地的环境监测工作,确保顺利完成2012年度国家下达的环境监测任务,日前环保部下发了《2012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2012 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  2012 年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要认真贯彻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 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

樊杰:灾后重建中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纳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赋予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新内涵。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人口经济分布才是合理的,只有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才是合理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依据,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我国首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

新闻发布会  今天,科技部正式向全球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是我国遥感界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性地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使我们对各国、大洲乃至全球的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水域分布等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向世界发出了中国的声音。   该报告由《陆地植被生长状况

我国2020年将建成天地一体化生态安全监测体系

  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程立峰说,为及时掌握全国生态状况变化情况,加强监督执法等,我国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和评估体系;到2020年,形成天地一体化观测体系与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的综合生态安全监管体系。程立峰是在近日举行的环境保护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程立峰说,当前我国已建立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印发

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加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我部组织编制了《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

环保部杜绝以解决遗留问题名义开发自然保护区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2月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环境保护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环保部门要通过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申请调整的自然保护区进行监控,坚决杜绝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之名而行开发自然保护区资源之实的调整。   以下是环保部负责人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敏感地区?黑龙江流域湿地的“百年坎坷”

  “这是一个敏感地区,你知道有多敏感吗?!”刚见到记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宋长春就抛出了这个问题,毫不掩饰心痛的情绪。  宋长春口中的“敏感地区”,就是地处北半球中高纬度、跨越中国和俄罗斯的黑龙江流域。一年之内,他们考察的观测点沿线的多年冻土融化了30厘

我国国际重要湿地面积干扰退化程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我国多数湿地保护区面积没发生明显变化,但内部结构即性质正发生改变。”在4日举行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发布会上,该监测工作顾问组专家、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施建成研究员说的“改变”,指的是“部分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的转变”。  例如,黑龙江兴凯湖保护区内虽然湿地总面积没有发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 中国提前兑现承诺

   11月16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发布2018年度“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并分别就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

青海湖面积连续5年“长大”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大半辈子居住在青海湖北岸的51岁藏族牧民格日科今年在青海湖祭海时惊奇地发现,通往湖边的栈道下曾经裸露着的湿地已经被清清的湖水淹没。  “这几年湖边的雨水比较多,风沙也小了,我们这儿的旅游季节也差不多延长了一个月。”格日科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角什科秀麻村

陕西构建全覆盖环境监测网络

  为加快推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让市民更便捷地获取环境信息,日前陕西省正式出台《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陕西省要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点位全覆盖。  建设空气、水、土壤、声、

坐“井”观天 “透视”大气

   8月底的一个晚上,念青唐古拉峰脚下的羊八井上空,几束黄色、绿色的激光束指向天空深处。这不是普通激光笔发出的光,而是集合了多种先进探测的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正在开展观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大气物理

为共筑长江生态屏障,浙江做了哪些努力?

  原标题:共饮一江水,携手同发展 | 浙江积极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导读:年初,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85%以上,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国控断面比例低于2

环保部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形势依然严峻

  环境保护部今日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分别比上年减少3.05%、2.62%;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2117.6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

摸清生态十年变化 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012年1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历时三年完成,近期发布《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调查评估报告》。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项目组有关专家,请专家对调查评估报告进行解读,详解调查评估项目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