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召开

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 9月18日至23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河南师范大学、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印度科技部阿伽卡研究所、印度加尔格答大学、印度帕特洛学院共同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印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变迁国际研讨会”在河南新乡召开。来自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的14名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师范大学等15个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金章东研究员、蔡演军研究员等16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围绕喜马拉雅地区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喜马拉雅地区重要植物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印新生代植被演替和环境变迁、喜马拉雅山抬升的对亚洲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宇宙成因核素示踪与测年技术、稳定同位素在......阅读全文

海南出台生态保护行动计划 保护生物多样性

  “不知什么原因,过去我们在野外经常能看见的金钱龟,现在几乎没有了踪影,其他如绯胸鹦鹉、鹩哥等鸟类也很少见到了。”对于这一变化,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镇农民林友和非常疑惑。  近些年来,在海南省,许多人都有着类似的感受。  作为全国唯一的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南的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生

国家基金委八大学部公布“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通过支持我国优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从国家重大需求中凝练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创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我国主要学科的国际地位,提高科学技术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学部遴选优先发展领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则是:  (1)在重大前沿领域突出学科交叉,注重多学科协同攻关,

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造就东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青藏高原北部地貌(左凌仁摄) 新生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变对东亚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东亚新生代气候和生物演变的研究,就离不开讨论青藏高原的生长。前人的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以及亚洲冬季风都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密切相关。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差异化的,不同地块的隆升对气候

吴玉虎:再谈青海野生古柽柳林的价值

  8月10日、20日,本报先后发表吴玉虎《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抢救柽柳树王》、《呼吁拯救世界罕见野生古柽柳林的最新进展》的来信,引起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关注。今天,吴玉虎再次投书本报——  继我国柽柳属植物学专家刘铭庭之后,8月25日至30日,由潘伯荣和我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

基因研究助力植物区系分区

  ①2009年孙航研究员(左)指导博士研究生(右)在横断山高山带开展康滇假合头菊等植物调查和采集。   ②康滇假合头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供图 他们的研究促进了植物区系区划的定量化和精细化,为深入探讨植物多样性的起源和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南京古生物所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月2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周志炎院士领衔完成的《中国中生代植物多样性演变》研究成果获得了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以“古植物整体重建和生物学研究”的先进学术思想为指导,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超薄切片等

绿色守护者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1000多公顷的园区收集了13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是我国展示热带植物、热带花卉、热带雨林的最经典景区。 记者佘惠敏 摄  “群山叠叠一豁平,万木森森树海行。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型。无霜无雪四季春,不冷不热神仙境。花开不谢叶常绿,好个植物大本营。”  这是

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征镒 毕生抒写绿色王国史诗

近日,溢满温暖阳光的昆明,91岁高龄的吴征镒院士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在从事植物学研究的70年生涯中,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的植物

“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演变”专辑中文版出版

  我国古生物学领域的第二个973项目“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演变”已于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为全面反映该973项目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40卷9期)共同组织的专辑已经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启动,金砖兄弟已行动!

  金砖兄弟(BMP)计划   巴西微生物组计划(BMP)旨在协调国家微生物组研究,使之能够与国际计划适当整合,更好地破译巴西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巴 西 特 色   相信看过电影《里约大冒险》的人,都会被巴西这片广袤大地上各种色彩缤纷(令人眩晕)、数不胜数(令人

远古大灭绝的“幸存者” 死海化石揭示古植物演化之谜

在死海沿岸发现的古老针叶植物化石 图片来源:明斯特大学  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质历史时期最为严重的全球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短时间内造成了超过95%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生物灭绝。  但是有迹象显示,植物可能存在较优的应对方法。2018年12月21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

奥陶纪微体浮游植物演化规律研究取得新进展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GOBE)是发生在显生宙的一次重大生物演化事件,近年来不同生物门类的多样性演化模式受到国际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初级生产者,以疑源类为代表的微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演化模式,受控因素和影响也有多种观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燕夔副研究员、李军研究员

极端微生物:将生物学带入新领域

  海底热液喷口、盐湖、酸碱泉、深海……在这些本不应该存在生命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微生物,并将它们统称为“极端微生物”。美国科学家认为,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许是寻找外星人的关键——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样化的,或许就可能在耐酸、较高温度环境中生存。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试图通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地球科学》  当前碳排放速度达到史无前例水平  科学家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在线发表报告称,相比现在人源碳排放的速度,5580万年前的一段突然升温时期里的碳排放速度要慢10倍。该研究表明,目前碳排放到大气中的速度在过去至少6600万年里是史无前例的。  在那段被称为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

野生物种的“银行” 并非想进就进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0955种,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种子8855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物种的30%。图为部分种子灯片。  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种植物物种,而在这里,一脚踩下去就有上百个植物物种。  这里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科学家聚焦西亚马逊物种大爆发之谜

   Catherine Rigsby的膝盖陷入泥沼里,她沿着秘鲁亚马逊森林中一条较浅的溪流费劲地向前挪动着。她沉着地甩掉淤泥,抓起岸边的一根树枝当作手杖。蜜蜂在她的头顶嗡嗡地响着,金刚鹦鹉在密林中发出尖利的叫声,这位沉积学家小心翼翼地继续寻找着她在这片雨林中的探索目标:裸露的岩石。这个地方位于马努

本期《自然》《科学》精选

10月4日《Nature》   封面故事: 纪念“太空竞赛”50周年“太空竞赛”今天是50周年。1957年10月4日(星期四),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世界为之震动。不管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还是前苏联都没有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维持到今天,但前苏联的精神似乎在这一古老帝国核心地区

欧亚新近纪古气候国际专题研讨会在昆明举办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办的“欧亚新近纪古气候国际专题研讨会”(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NECLIME Symposium

从化石窥见青藏高原生长的秘密

西藏始攀鲈化石伦坡拉盆地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包括棕榈、栾树、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飞翔和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苏涛分别结束了他们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这两位年轻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南京古生物所泥盆纪石松类植物演化研究获新发现

  石松类植物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4.2亿年前的志留纪Pridoli世。现生的石松类植物都是低矮的草本类型,然而在古生代却具有极高的多样性,不仅有多种多样的草本类型,还有高大的乔木类型。  地质历史时期,陆地上最早的森林出现在中泥盆世,而乔木状石松植物就是构成最早森林的关键植物之一。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探秘者

  在南京古鸡鸣寺边上有一个古老的科研单位,它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古生物所是我国专业从事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植物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并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陈文新:发展新型无废弃物农业 减少面源污染源

  过去的30年,中国利用占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总人口20%的13亿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到2012年已经保持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这30年间,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提升,牲畜粪尿、秸秆等废弃物也大量增加,已造成农村和农田的广泛面源污染和土壤肥力下降等严重问

天津2014年海洋报告: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减少

  天津市海洋局日前发布《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2014年天津市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较2013年有所好转,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有所减少,夏季、秋季部分海域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公报》显示,天津市管辖海域全年春季水质状况较差,夏季水质状况好于春季,

版纳植物园“植物园与生物分类项目”通过验收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担的 “南美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inneo)的保育和开发利用研究” 、“喜马拉雅特有植物象牙参属(Roscoea)的系统发育及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三种蒟蒻薯属植物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等三个“植物园与生物分类学研究项目”于

2018基金委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项目初审结果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双边合作协议,2018年双方共同资助中俄合作交流项目。经公开征集,我委共收到202项申请,经初步审查并与俄方核对项目清单,以下189项申请通过初审:序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中方申请人中方依托单位俄方申请人俄方依托单位11181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的

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土壤微生物的新手段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数量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及超显微结构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类( 蓝藻除外) 、地衣等。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着明确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几乎参与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担负着地球C、N、P、S 等物质循环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昆明植物所枯草杆菌蛋白酶类基因家族进化研究获进展

  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ase)是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古细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中。这类蛋白酶在结构上具有典型的 Asp/Ser/His 催化结构域,具有广泛的生理学功能,包括从非特异性的降解蛋白功能,(比如降解地衣芽孢杆菌中的丝氨酸蛋白),到特异性的参与多肽类激素的形成,(比如特异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