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微管蛋白:新的药物结合位点

微管(Microtubule)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微管是“细胞的骨架”主要成分之一,在许多细胞重要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微管是由α-和β-微管蛋白(Tubulin)异二聚体可逆地组装成而成的线性管装结构(图1)。 图1:微管蛋白已知的六个结合位点及微管蛋白组装形成微管示意图 目前,微管蛋白已有6个结合位点被报道,除结合在α微管蛋白pironetin外,其余5个均在β微管蛋白上,分别为长春花碱、秋水仙碱、紫杉醇、laulimalide 和美登素,它们都与 β-微管蛋白结合并干扰其正常动力学过程从而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或解聚。其中,靶向β-微管蛋白的紫杉醇、长春新碱代表了当今最成功一线抗肿瘤化疗药物,其中紫杉醇在全球销售额已经超过300亿美元。但由于β亚基具有 GTP 酶活性导致其构象不稳定,从而先天性决定了现有的结合于β亚基的抗微管药物均容易产生耐药性。与β亚基相反,α亚基没有 GTP 酶活性,不易发生构象变化,这类新......阅读全文

α微管蛋白:新的药物结合位点

  微管(Microtubule)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微管是“细胞的骨架”主要成分之一,在许多细胞重要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微管是由α-和β-微管蛋白(Tubulin)异二聚体可逆地组装成而成的线性管装结构(图1)。  图1:微管蛋白已知的六个结合位点及微管蛋白组装形成微管示意图  目前,微管

骨桥蛋白的结合位点的介绍

  OPN分布广泛并受多种因素的调控,能与许多物质结合。  (1)结合多种整合素受体:已发现αvβ1、αvβ3、αvβ5、α5β1、α8β1、α4β1和α9β1等7种整合素能与OPN结合,2个α4β1整合素结合部位位于OPN的N-末端凝血酶片酸的38 aa结构域上,α9β1能结合凝血酶断裂的OPN

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定义

分子中能与配体形成稳定相互作用的特定部位。蛋白质的结合位点通常是由多肽链上的一些相互分离的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链折叠在空间上聚集到一起,形成特定的空间排布方式。

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

  3月16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  微管是由α、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管

核糖体结合位点

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 site,简称RBS),是指mRNA的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处,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AGGAGG-,可被16SrRNA通过碱基互补精确识别的序列。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构成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particle),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唯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  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初级结构均被确定。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构成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particle),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唯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初级结构均被确定。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含S

精确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绘图

  “掌握转录因子活动控制高等生物发育的基本原理非常有用,”纽约大学生物学系教授Stephen Small说。“更具体地讲,这项机理的发现为由于转录因子受到干扰的突变基因导致胚胎发育深层破坏和一系列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途径。”  这项研究发表于《Genes & Development》,参与研究

转录因子定义和结合位点

定义人类金属巯基因调节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一群能与基因5`端上游特定序列专一性结合,从而保证目的基因以特定的强度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表达的蛋白质分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

卵黄磷蛋白结合位点相关内容

  甲壳动物Vg/Vn合成位点一直以来,甲壳动物卵黄蛋白员的合成部位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一些十足类甲壳动物的研究结果显示,Vg的合成是内源的或外源的或同时存在的。内源性卵黄是指卵黄蛋白在卵母细胞中合成的,外源性卵黄是指卵黄蛋白在卵母细胞以外的地方合成,释放到血淋巴中,然后被卵母细胞吸收。迄今未止,在

甲基化干扰法鉴定与蛋白结合的DNA位点

放射性标记DNA探针的制备l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1.按照(三)中操作流程灌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将10×TBE稀释成0.5×的工作浓度。聚丙烯酰胺的工作浓度取决于待测DNA片段的大小,200bp左右的片段需要4~5%的凝胶,小于100bp的片段应灌制6~8%的凝胶。 l      DN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合成的介绍

  真核细胞中,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时,既可以游离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freeribosome)。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的表面,称为膜旁核糖体或附着核糖体。参与构成RER,称为固着核糖体或膜旁核糖体,是以大亚基圆锥形部与膜接着游离核糖体(freeribosome)。分布在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比一般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蛋白质构成的介绍

  核糖体是细胞内一种核糖核蛋白颗粒(ribonucleoproteinparticle),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唯一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多肽链,所以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器。  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初级结构均被确定。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形成

真核细胞的大小亚基是在核中形成的,在核仁部位rDNA转录出45SrRNA,是rRNA的前体分子,与胞质运来的蛋白质结合,再进行加工,经酶裂解成28S,18S和5.8S的rRNA,而5SrRNA则在核仁外合成28S,5.8S及5S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NP分子团。为大亚基前体,分散在核仁颗粒区,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形成

  真核细胞的大小亚基是在核中形成的,在核仁部位rDNA转录出45SrRNA,是rRNA的前体分子,与胞质运来的蛋白质结合,再进行加工,经酶裂解成28S,18S和5.8S的rRNA,而5SrRNA则在核仁外合成28S,5.8S及5S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NP分子团。为大亚基前体,分散在核仁颗粒

核糖体结合位点生物合成

抗体是由核糖体合成细胞内定位核糖体的功能就是将mRNA上的遗传密码(核苷酸顺序)翻译成多肽链上的氨基酸顺序。因此,它是肽链的装配机,即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外输性蛋白和内源性蛋白。1.外输性蛋白:主要在固着核糖体上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蛋白、蛋白类激素、酶原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简介

  核糖体结合位点是指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富含嘌呤的非翻译区。包含SD(Shine-Dalgarno)序列。  RBS序列(生物):所谓RBS,是指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非翻译区.在RBS中有SD(Shine-Dalg-arno)序列,长度一般为5个核苷酸,富含 G,A,该序列与核糖体16

核糖体结合位点理化特性

核糖体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和rRNA,二者比例在原核细胞中为1.5:1,在真核细胞中为1:1,每个亚基中,以一条或二条高度折叠的rRNA为骨架,将几十种蛋白质组织起来,紧密结合,使rRNA大部分围在内部,小部分露在表面。由于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超过了蛋白质带的正电荷/负电性,易与阳离子和碱性染料结合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定义

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 site,简称RBS),是指mRNA的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处,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AGGAGG-,可被16SrRNA通过碱基互补精确识别的序列。

如何确定细胞群是否抗体a结合位点

如何确定细胞群是否抗体a结合位点A、抗体是由体液免疫中的浆细胞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A错误;B、浆细胞可以产生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正确;C、记忆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反应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C错误;D、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是效应T细胞,D错误.A、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生物合成

  抗体是由核糖体合成  细胞内定位  核糖体的功能就是将mRNA上的遗传密码(核苷酸顺序)翻译成多肽链上的氨基酸顺序。因此,它是肽链的装配机,即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细胞合成的蛋白质可分为两类:外输性蛋白和内源性蛋白。  1.外输性蛋白:主要在固着核糖体上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抗体蛋白、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理化特性

  核糖体的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和rRNA,二者比例在原核细胞中为1.5:1,在真核细胞中为1:1,每个亚基中,以一条或二条高度折叠的rRNA为骨架,将几十种蛋白质组织起来,紧密结合,使rRNA大部分围在内部,小部分露在表面。由于RNA的磷酸基带负电荷超过了蛋白质带的正电荷[/ur颂翘逑?颂翘逑郧康肿u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相关介绍

  核糖体是最小的细胞器,光镜下见不到的结构。在1953年由Ribinson和Broun用电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胞质中存在一种颗粒物质。1955年Palade在动物细胞中也看到同样的颗粒,进一步研究了这些颗粒的化学成份和结构。1958年Roberts根据化学成份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Ribo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分类介绍

  按核糖体存在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细胞质核糖体、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核糖体。  按存在的生物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真核生物核糖体和原核生物核糖体。  原核细胞的核糖体较小,沉降系数为70S,相对分子质量为2.5x103kDa,由50S和30S两个亚基组成;而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体积较大,沉降系数是80

细胞化学词汇核糖体结合位点

中文名称:核糖体结合位点外文名称:ribosomebinding site定       义: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 site,简称RBS),是指mRNA的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处,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AGGAGG-,可被16SrRNA通过碱基互补精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的相关介绍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基因模板链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

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基本介绍

  核糖体结合位点(ribosomebinding site,简称RBS),是指mRNA的起始AUG上游约8~13核苷酸处,存在一段由4~9个核苷酸组成的共有序列-AGGAGG-,可被16SrRNA通过碱基互补精确识别的序列。  核糖体结合位点是指起始密码子AUG上游的一段富含嘌呤的非翻译区。包含S

分离微管和微管相关蛋白实验

通过组装/解聚从缺少组装驱动成分的缓冲液中分离微管 在含甘油的缓冲液中通过组装/解聚分离微管 在紫杉醇这种微管稳定剂存在时通过组装的方法分离微管 从用紫杉醇稳定的微管中分离微管相关蛋白 通过ATP释放法从用紫杉醇稳定的微管中分离基于微管的运

关于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形成介绍

  真核细胞的大小亚基是在核中形成的,在核仁部位rDNA转录出45SrRNA,是rRNA的前体分子,与胞质运来的蛋白质结合,再进行加工,经酶裂解成28S,18S和5.8S的rRNA,而5SrRNA则在核仁外合成28S,5.8S及5S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RNP分子团。为大亚基前体,分散在核仁颗粒

核糖体结合位点生物合成的简要过程

  蛋白质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命活动,它在细胞中有粗细的结构基础,进行得十分迅速有效,是依靠分子水平上的严密组织和准确控制进行的。  蛋白质合成不仅要有合成的场所,而且还必须有mRNA、tRNA、20种氨基酸原料和一些蛋白质因子及酶。Mg、K+离子等参与,并由ATP、GTP提供能量,合成中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