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三问,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目标

基础科学研究中往往孕育着重大科学突破,为原始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想要夯实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培养一流基础研究人才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回答和解决好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一些关键问题。今天,我们推出第二个系列“三问基础研究人才”,锁定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中最重要、最突出的三个环节—选拔与培育、考核与激励、成果产出与转化,持续展开深度探讨。 今年夏天,海南高考满分考生吴京泰通过清华大学强基计划被未央书院录取,所学专业为数理基础科学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吴京泰说:“当下国家迫切需要芯片方向的人才,报考强基计划,是希望未来能够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需要更多像吴京泰这样愿意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的人才。......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院金力院士: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加强基础研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要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创新是

2015年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座谈会在南昌召开

   6月12日,江西省科技厅在南昌召开了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座谈会。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推进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江西省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的相互融合和全面发展。   会上,针对2016年基础研究和人才团队建设

人才培养需经师亦需人师

  中国传统教育里有很多好的东西,我认为,最好的就是“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的思想,即“经师”与“人师”是统一的,只做“经师”并不是合格的老师,既做“经师”又做“人师”才是合格的,也就是要教会学生“为人”“为学”“为事”。  ■本报记者 王之康  自高考恢复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长达40年的快速发展

斑马鱼基础研究

近期,我们收到了很多小伙伴提交的文献奖励申请,其中,有2篇成功吸引了小编的注意,这2篇文章的内容都是斑马鱼研究相关的。我们都知道,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但是市面上针对斑马鱼的抗体却非常少,我们不仅有一百多种斑马鱼抗体,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进行定制生产。下面来看看这2篇文章吧。01标题:Sa

“学术特区”:能否打破人才培养瓶颈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以“尖子班”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尝试。这些凝聚了高校最优秀的教授和最拔尖的学生,采取最先进最灵活教学方式的“尖子班”,被形象地称为高校的“学术特区”。  在中国高等教育界,“钱学森之问”激荡着无数人的心灵。长久以来,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培养杰出人才的道路,一直吸引

破解芯片人才培养“卡脖子”难题

  11月,新一年毕业季刚刚开启。一所地处三线城市的大学里,有两名硕士毕业生早早迎来了让人艳羡的工作机会——年薪35万元,从事芯片设计工作。  疫情冲击、经济放缓、竞争激烈,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却能轻松过关?  “我们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一生一芯’计划,全程参与处理器芯片从设计

破解芯片人才培养“卡脖子”难题

  11月,新一年毕业季刚刚开启。一所地处三线城市的大学里,有两名硕士毕业生早早迎来了让人艳羡的工作机会——年薪35万元,从事芯片设计工作。  疫情冲击、经济放缓、竞争激烈,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却能轻松过关?  “我们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一生一芯’计划,全程参与处理器芯片从设计

解读|“十四五”健康人才培养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机构改革赋予的新职能新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编制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运用增值评价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日前,教育部在其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推动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而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将“增值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一起,视为保证教育评价科

基础研究司围绕面向科技强国加强基础研究赴天津调研

   2017年12月4日至5日,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带领基础司一行赴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开展调研,了解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有关工作情况。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和校长钟登华,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魏大鹏和校长龚克等分别陪同调研。   叶玉江司长一行参观调研了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

基础研究司围绕面向科技强国的基础研究赴杭州调研

  2017年12月16日至18日,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带领基础司一行赴浙江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和国家海洋局二所开展调研。了解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有关工作情况。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海洋局二所所长李家彪院士、浙江省科技厅周国辉厅长、之江实验室朱世强主任等分别陪同调研。 

基础研究怎么补短板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4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2亿元,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罗俊向《中国科学报》表示,尤其

目标导向,牵引基础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50.shtm

国务院发文-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加研发投入

  6月11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国家对西部人才培养扶持力度加大

  2013年,人才工作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的要求,加大对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在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中,全年共选派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7.7万人;在博士服务团选

我国首次对科普人才培养作出规划

  7月28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殷皓简要介绍了该规划纲要编制的有关情况。  据殷皓介绍,制定《科普人才规划》,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既是国家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具体举措,同时也是新

中青报:我国核聚变人才培养已箭在弦上

  近期发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续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和平开发利用核能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就在上个月,国内核聚变界的100余名专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办的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抓紧培养和储备核聚变人才后备力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书院制:变革高校人才培养固有模式

  书院制实际上是一种跟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素质教育引发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之一。  庞海芍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研究员  “辅导员入住宿舍后,我们联系起来更加便捷,日常交流更密切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住在同一栋楼里,可以互相交流、拓宽视野。”在海南大学今

工程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

在我国,对于工科教育的探讨已经持续多年。2016年,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孕育产生交叉专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培养工程人才。这套基础框架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逻辑——工科教育离不开工程实践,工程人才培养更要结合时代发展。更强调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新工科不仅指专业设置中

同济开放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9月6日,同济大学面向2014级新生开放基于强化数理基础、学科交叉、国际合作交流等的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科新生可基于个人兴趣自愿提出申请。通过各实验区专家团队的面试选拔,即可转入自己感兴趣的相应实验区学习。  据介绍,在开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同时,同济大学今年还继续面向

创新人才培养的“短板”在哪里

景德镇陶瓷大学超越清华大学成为大国工匠培养强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挤进商业管理人才培养前20名,北京电影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商业创业类人才前20名高校……这些在“双一流”榜单中看不见的高校,近日在一份由深圳市人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担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6.shtm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鲜明特征,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

新农科人才培养-高校该如何落实?

教育部日前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生物育种科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列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农林人才,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将建立健

教育部: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培养

  当前,我国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还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大国竞争的新形势对我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务。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示将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

蓄力领跑:基础研究投入“看涨”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和财政部对外发布《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多年徘徊在5%,这个数字被网友调侃为中国特色规律。那么,一个简单的数字是不是能够说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全貌,这个数字背后又隐藏了什么

引领新常态的基础研究

  每年两会前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掌门人接受媒体采访已成为惯例。一贯低调的杨卫代表对于此次采访却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告诉纳税人,钱都用到哪了。”   交账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247亿元,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

基础研究:激发创新不竭动力

十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强度从1.91%提高到2.44%;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达历史最高值。 其中,“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增长了1倍,还首次建设了13个应用数学中心,在物质科学、

注重基础研究-善于弯道超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一些领域的空白,还有一些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在充分肯定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还不是科技强国,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

新药研发:基础研究谁来做

   不论是快速还是慢速的跟进者,拟开发的新药与上市药物或处于开发后期以及临床阶段的分子相比,应有一定的特点或者说区别,这已成为业界共识。  谈及新药研发的过程,一位青年科研人员曾对我表示,新药研发的基础研究并不重要。他举例说:“花费很大精力,做一个结构复杂、合成不易的化合物,从药化的角度来看没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