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人类眼眶形状特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邢松与南非同行合作,共同揭示了人类眼眶形状的表现特点、眼眶不同部位的变异情况以及人群之间的差异情况。日 前,国际专业期刊《人类科学》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骨性眼眶形状具有明显的演化变化与人群差异,人类眼眶形状在古人类演化、现代人群形成与分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多年来,对人类眼眶形状的研究主要依靠肉眼观察和测量指数分析两种方法。然而,由于以传统观测方法观测人类眼眶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误差,其研究结果也一直存在争议。 邢松等人采用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古人类学领域的数字图像分析和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亚洲、非洲和欧洲现代人群骨性眼眶形状进行了研究,共采集了119例头骨标本的眼眶数字图像。 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现代人群的眼眶整体较高,眶下部分相对对称,眶上部分由于其内侧的典型突出而不对称;欧洲现代人群眼眶主要特点是较倾斜,倾向于方或长方;非洲现代人......阅读全文

神秘古人类赋予现代人免疫优势

当现代人首次从非洲迁徙到西南太平洋的热带岛屿时,欢迎他们的是陌生而神秘的当地人——丹尼索瓦人以及新的病原体。但与当地人的繁衍,使新来者的免疫系统获得了一些应对新病原体的生存技巧——接受丹尼索瓦人提供的免疫基因变体,可能会保护现代人的后代免受当地疾病的侵害。 一项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

用古基因组探究现代人的演化之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275.shtm人类基因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家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揭开了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类基因组的发现为理解过去人类迁徙和演化提供新见解……近年

古脊椎所发表关于古基因组解读现代人的演化之路主题评论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古人

古脊椎所发表关于古基因组解读现代人的演化之路主题评论

  “何以为人”——如何定义人类自身及理解人之为人的独特性,是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现代人的由来和独特性提供了新视角——20多年前,第一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观察到现代人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和分歧时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揭开现代人广泛的基因多样性;早期现代人和灭绝

古脊椎所最新研究将东亚早期现代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6万年

  近20多年来,现代人起源一直是国际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互对立的“出自非洲说”和“多地区进化说”处于争论中。寻找已经具有现代人基本解剖特征的早期现代人(early modern human) 化石是论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过去在东亚地区发现的早期现代人化石的年代大

人类演化新证据!河南栾川发现直立人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凌霞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人类学学报》(第37卷第2期)报道了栾川孙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他们发现了直立人儿童化石,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证据。图1 河南栾川孙家洞古人类遗址外景  东亚直立人演化与现代人起源问题争议激烈

现代人扩散“北方路线”研究获进展

  早期现代人的起源和演化是国际古人类学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古人类学、考古学的发现指示了中国地区现代人演化的区域连续性,同时也在中国部分区域发现了欧亚大陆西部现代人扩散到东亚的证据。针对早期现代人的扩散这一问题,学术界以往多关注沿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南方路线”,较少关注“北方路线

解开栾川“古老儿童”化石密码

  直立人是人类演化史上非常关键的一个种。他们最早开始用火,以狩猎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可以制造石器,还能像现代人那样奔跑。  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栾川孙家洞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原生层位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尔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在其中惊喜

续写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中外学者追踪DNA奥秘

  2010年,2012年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接连聚焦于古人类的DNA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这两项重要成果完成了人们的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第一次能够发现将我们与其它所有生物区别开来的基因特征,其中包括那些在进化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亲族。   而最新一项研究则将焦点放在了中国,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析

古基因组洞察现代人的史前史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东亚30万年前具有现代人面部特征的人类化石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和吴秀杰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300

古脊椎所等报道安徽华龙洞古人类股骨形态

  2021年1月11日,《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邢松等关于安徽华龙洞古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华龙洞古人类的肢骨形态。  华龙洞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以南约10公

你会的剔牙,这群古人类812万年前就会了

  古人类什么时候开始进食植物类食物?何时出现延续至今的剔牙行为?又是怎么剔牙的?这些现代人演化过程中有意思的话题,不仅公众有浓厚兴趣,也是科学家们长期关注和持续研究的课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青年研究员吴妍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湖南道县福岩洞遗址出土的、迄今

古脊椎所发表人类史前史研究综述文章

  过去十年里,古DNA研究领域日益兴盛,并在古人类样本的全基因组数据测序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大多数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古代人类,包括与现今某个或多个人群有密切联系的现代人,亦有如尼安德特人等已灭绝古人类。  来自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古代人类的基因组数据不断涌现,随之带来的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大规模研究人类

东亚人30万年前已向现代人演化-科学家复原华龙洞人容貌

  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发布消息说,该所研究员刘武和吴秀杰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通过在安徽省东至县境内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进行连续8年考察与发掘,最新研究发现30万年前的华龙洞人面部呈现镶嵌性形态特征,除部分眶上部和颧部特征与周口店、南京、大荔、金牛山等更新世中

华龙洞古人类化石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刘武研究员和吴秀杰研究员领导的中外合作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题为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analyses of a late Middle Pleis

“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入选《自然》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2015年即将到来之际,著名的《自然》周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科学进展,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名列其中,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一项重大成果是这项进展的核心部分。  2014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脊椎

科学家发现了论证东亚古人类演化的新证据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我国学者发现向早期现代人连续演化的人类头骨化石

  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

古脊椎所等对4万年前田园洞人的DNA分析取得突破

  1月2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题为《对出自中国田园洞的早期现代人所做的NDA分析》(DNA analysis of an early modern human from Tianyuan Cave, China)的论文,介绍了对该洞穴出土的生活在4万年前的一个人

科学家通过进行基因比对-发现存在未知的古人类物种

  目前,科学家在分析从非洲迁移至澳大利亚的人类DNA数据中,发现存在未知古人类物种,是人类早期迁移时繁衍的后代。  据腾讯科技援引外媒报道称,研究人员指出,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生活着数量不多的未知灭绝古人类,他们并不存在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南

眉毛对人类进化至关重要-有助于表达复杂情绪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发现,眉毛对人类进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类祖先最初就是通过眉毛学会沟通的。图为约克大学制作的现代人类头骨与古人类头骨Kabwe 1对比图  约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运用高度灵活的眉毛表达情绪能够帮助早期人类传达认可、同情等信息。科学家认为,这对于人类生存而言十分关

付巧妹:破译远古DNA密码,给世界以惊奇

  5月2日,《朝闻天下》节目最新推出的“领跑者”系列报道迎来了一名年纪轻轻却成绩显赫的女科学家——付巧妹,一名古人类DNA研究专家,曾先后在《Nature》发表13篇学术论文,重新书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她提出的开创性古DNA提取与研究方法,在全球古人类研究领域不断引发惊叹和赞誉。  201

古脊椎所将几何形态测量应用于古人类学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长期以来,对人类骨骼和牙齿的研究主要依靠形态描述、测量数据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等。这些方法一直是演化及分类学研究的基础,在未来的研究中仍将发挥主导作用。然而,由于人类骨骼和牙齿自身的特点,上述传统方法无法提取标本蕴藏的更多信息。如头骨、肢骨和牙齿的形状轮廓、对称性、骨骼或牙齿不同组成部分的排列关系

付巧妹:热爱让我停不下来

付巧妹(中)和学生在研讨。受访者供图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开始安排全天的工作,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会议室,且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就是这样一个停不下来的人。让她全力以赴的,是古人类学与古遗传学研究。通过古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付巧妹

中国科学家揭示人类眼眶形状特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邢松与南非同行合作,共同揭示了人类眼眶形状的表现特点、眼眶不同部位的变异情况以及人群之间的差异情况。日 前,国际专业期刊《人类科学》发表了该项研究成果。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骨性眼眶形状具有明显的演化变化与人群差异,人类眼眶形状在古人类演

现代人骨骼为何会变轻?

  美国研究人员22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与黑猩猩以及已灭绝的人类物种相比,现代人的骨骼相对较轻而脆弱,这大概是1.2万年前人类从狩猎转向农业生产后变得“懒惰”,身体活动大幅减少所致。   报告第一作者、美国史密森学会自然历史国家博物馆的哈比巴·奇尔奇尔说,他们曾猜测,骨骼变轻发生在人

中国科学家新研究或证明人类祖先多地起源

  我国古人类学研究领域关于人类起源与演化的学术探讨与争论随着一系列国内外新材料新数据公布而日趋升温,受到学界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中国科学院古人类学家、研究员高星日前在北京做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我们从哪里来”为题,向30余位专家学者公布了新的研究材料和动态,试图证明有关古人类多地区进化及

科学家发现神秘骨骼化石-证明至少有三种古人类

  据香港《明报》引述法新社报道,科学家在西伯利亚一个山洞中发现了属于一种神秘古人类的骨骼化石,这一发现意味着,3万年前的人类大家族中,除了现代人祖先和已绝种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外,最少还有第3种古人类。  报道称,新发现的古人类被称为“杰尼索娃人”,皆因化石是在

在西非人基因组中发现了神秘古人类的“幽灵”

  据研究人员报告,现代西非人的祖先曾与一种还有待发现的古人类杂交,这与古欧洲人曾与尼安德特人发生交配的方式相似。他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人类如何增添了当今非洲人的基因变异,而人们对后者知之甚少,其部分原因是因为非洲的化石记录稀缺以及要获取古人类的DNA颇为困难。作者的计算机建模技术克服了这些挑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