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花生遗传多样性与产量性状调控机理获揭示

203份栽培花生基因组分析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供图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万书波团队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203份栽培花生群体重测序及基因组关联分析,构建了四倍体栽培花生的遗传进化关系及种群历史,鉴定了花生品种遗传改良的主要选择位点,揭示了调控花生产量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为系统开展花生优异种质基因资源的表型和基因型精准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花生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为阐明花生产量形成的分子遗传机制及高产栽培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油产量占我国植物油产量的25%,是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重要保障。花......阅读全文

萝卜基因组组装与抽薹性状遗传调控机理解析研究新进展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园艺学院萝卜遗传育种团队在植物学领域权威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研究揭示单基因调控水稻产量与抗性的协同作用机制

  记者9月7日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四川农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了水稻理想株型建成的关键基因IPA1在水稻稻瘟病抗病过程中的作用,打破了单个基因不可能同时实现增产和抗病的传统观点。  这一科研成果可以为水稻高产高抗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新

我率先破译花生栽培种全基因组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组织的“花生栽培种全基因组序列破译”成果认证会上,该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破译了花生栽培种基因组,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生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和第二大植物蛋白来源,中国花生单产、总产和消费量均居于世界首位。花生属有近80个物种,却只有一个栽培种,该基因

研究揭示精子成熟的调控机理

  6月7日,PLoS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苗龙组副研究员赵艳梅与美国Ronald Ellis实验室(Rowan University)、Kerry Kornfeld实验室(Washington University)和Andrew Singson实验室(Rutgers

遗传发育所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网络解析取得新进展

  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

Genome-Biology:大豆重要性状遗传网络解析

  不同复杂性状间的耦合是分子设计育种的关键科学问题。作物的产量、品质等大都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由于受到一因多效和遗传连锁累赘的影响,使某些性状在不同材料和育种后代中协同变化,呈现耦合性相关。解析复杂性状间耦合的遗传调控网络,明确关键调控单元,对分子设计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大豆原产中国,是人类和动

揭示胚胎发育过程中关键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机理

  哺乳动物基因组DNA中的5-甲基胞嘧啶(5mC)是一种稳定存在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MTs)催化产生。近年来研究发现,TET双加氧酶家族蛋白可以氧化5mC,从而介导DNA发生去甲基化。虽然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基因组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等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DNA甲基

科研人员揭示苹果酸积累和液泡酸化调控新机制

  4月2日,《植物生理学》杂志在线发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郝玉金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揭示了苹果蛋白MdBT2如何响应硝酸盐调控苹果酸积累和液泡酸化的分子机制。MdBT2作用模式图 山东农业大学供图  郝玉金告诉《中国科学报》,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及其与糖的比例直接影响果实风味和加工

AKG调控肝脏糖代谢的表观遗传学机制获揭示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束刚教授团队初步揭示了α-酮戊二酸调控动物肝脏糖代谢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据悉,束刚教授和江青艳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后袁业现、朱灿俊副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亮副教授为第一作者

在水稻抗高温基因挖掘与机制研究中获进展

 6月1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团队合作,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genetic module at one locus in rice protects chloroplasts to enhance thermotoler

我国研究团队揭开大豆开花和高产背后的微观世界

  孔凡江回国从事大豆研究10年了,依然深感大豆事业任重道远。  “与大豆主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较低,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提高产量是当前我们大豆研究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广州大学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孔凡江告诉《中国科学报》。  幸运地是,研究团队长期的坚持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不断

激素调控植物干细胞分子机理揭示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植物干细胞领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激素调控植物干细胞活动的分子机理。6月2日,国际植物学领域顶级学术期刊《植物细胞》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该成果为推动更大范围植物离体快繁、生物育种和基因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植物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茎端、根端和形成层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3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内彩旗飘舞,喜气洋洋。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此举行。  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农业部棉花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棉花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主要开展棉花遗传多样性与新基因挖掘、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

气溶胶对光合作用日动态影响及调控机理获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78.shtm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通过长期定位观测实验,揭示了气溶胶对阳生叶和阴生叶光合作用日动态的影响及其调控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细胞与环境》。 大气气溶胶是

调控花生红色种皮新基因AhRt2获发现

近日,山东省农科院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精细定位了AhRt2基因,并报道了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及在红种皮花生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含有很多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又称为“长生果”

-基金委发布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项目征集指南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征集指南   一、项目说明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下属10个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

大豆“走失”的基因“回家”了

左上为栽培大豆种子,其余为多年生野生大豆种子。山东农大供图 多年生野生大豆植株           山东农大供图从又黑又小的野生大豆,到又黄又大的栽培大豆,3月15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的论文证实,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约70%的基因位点。现在,科学家让这些丰富的遗传资源“回家”了。论文通讯作者、山东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三)

⑸棉花基因组研究棉花是重要的天然纤维和油料作物,也是研究多倍体进化和作物驯化的重要模式植物。南京农业大学张天真等课题组通过将栽培棉与野生棉对比,绘制出了棉花表观遗传基因的“甲基化基因图谱”,对野生棉和栽培棉之间超过1200万个的差异甲基化胞嘧啶进行分析,鉴定出519个表观等位基因(epiallele

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开花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作物产量形成、植株形态建成、驯化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大豆开花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结果。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光照是决定开花时间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抑制开花,它是由光周期

水稻磷肥高效利用机理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易可可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薛邵伍团队合作,解析了调控植物液泡内无机磷输出的机制,为作物磷肥高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结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学》杂志。  磷元素是肥料三要素之一,也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作物主要通过根部对无机磷的吸收

华中农大最新研究成果助力再生稻提高”再生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499.shtm再生稻是指在头季水稻成熟后收割留桩,再经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继续生长结实而再次收获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可以通过提高收获指数来增加粮食产量,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

朱健康小组揭示等位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在《细胞报告》上在线发表科研成果,解析等位遗传发生、维持与传递过程,加深了人们对植物等位遗传分子机制的认知。   等位遗传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能够将生物响应环境应答的讯号在当代及后代中保留下来,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研

上海生科院揭示等位遗传调控机制

  5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Involvement of multiple gene silencing pathways in a paramutation-like phenomenon in A

研究揭示胚胎发育关键信号调控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国良课题组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孙欣课题组合作,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TET双加氧酶介导的DNA去甲基化与DNMT甲基转移酶介导的甲基化共同作用,能够通过调控Lefty-Nodal信号通路,控制小鼠胚胎原肠运

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与功能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大豆开花是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对作物产量形成、植株形态建成、驯化以及生态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大豆开花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从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结果。大豆是典型的光周期敏感短日照作物,光照是决定开花时间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短日照促进开花,长日照抑制开花,它是由光周期

植物所揭示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种子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由生殖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的重要发育转变进程,涉及大量基因的激活或者沉默。组蛋白修饰介导的表观遗传基因转录调控可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永秀研究组利用遗传和生理生化等手段,揭示了拟南芥SNL1和SNL2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机

香稻高产抗逆栽培调控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湘如团队在香稻高产抗逆栽培调控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和Antioxidants。针对华南双季稻区的早季香稻种植因多雨和台风天气常发生而导致的产量和倒伏问题严重,该研究

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位点鉴定方面获进展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经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培育而成的一种新异源多倍体物种,具有草产量高和抗逆等特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但是,小黑麦遗传多样性及控制重要农艺性状位点的遗传机制尚不清楚,限制了小黑麦的育种进程。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麦类作物分子育种学科组通过对收集到的1969份小

“点草成金”食用菌产业获国家“973”计划支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今天开题,这是973计划首次支持这一被称为“点草成金”产业的相关科学研究,同时也结束了该学科几乎被边缘化的历史。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研究员张金霞称,食用菌是一个“点草成金”的产业,具有化腐朽为神奇

中科院,中国农大合作发表PLoS-Genet文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细胞骨架蛋白TCS1调控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TCS1与微管马达蛋白KCBP复合体互作,能调控植物细胞大小和形状的新机制,这对于解析细胞形态建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10月21日在线发表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