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有机污染物降低水稻固碳的分子机制

光合固碳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推动全球碳循环的关键过程。但是,有机污染物也会降低水稻等植物的固碳效果,并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朱利中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揭示了有机污染导致水稻减产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3月24日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上。 在本研究中,科研团队探讨了2,3,4,5-四氯联苯(CB 61)、4′-羟基-2,3,4,5-四氯联苯(4′-OH-CB 61)、2,2′,4,4′-四溴二苯醚(BDE 47)、三环唑(TRI)和芘等有机污染物干扰水稻固碳的机理。 研究发现,4′-OH-CB-61、TRI和BDE-47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平均为对照的80.63%,4′-OH-CB-61对净光合速率......阅读全文

新研究揭示有机污染物降低水稻固碳的分子机制

光合固碳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也是推动全球碳循环的关键过程。但是,有机污染物也会降低水稻等植物的固碳效果,并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朱利中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揭示了有机污染导致水稻减产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3月24日在线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

研究揭示镉和有机碳同步固存的微观分子机制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刘同旭团队,应用先进的光谱和电镜表征技术,阐明了厌氧条件下矿物-有机质-重金属共沉淀体非生物相变过程中,镉和有机碳同步固存的微观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与

研究揭示稻田土壤有机碳分子调控砷甲基转化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375.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团队揭示了稻田土壤微生物通过选择性利用有机碳分子促进无机态砷向甲基态砷转化(砷甲基化)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土壤生

新研究揭示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

通常认为过冬蜂群死亡的重要因素是病原体的大量增殖或低温。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科研局(ARS)马里兰贝茨维尔蜜蜂研究中心合作,研究揭示了过冬蜂群死亡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蜂群越冬管理是养蜂业的一个大挑战。

研究揭示细胞自噬调控水稻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谢庆军团队研究揭示了细胞自噬通过降解THOUSAND-GRAIN WEIGHT 6(TGW6)蛋白调节水稻籽粒发育的分子机理,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改良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New Phytologist。  水稻细胞选择性自噬降解TGW6调节籽粒发育模式图

新研究揭示水稻种子耐淹性调控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37.shtm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州飞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淹水条件下水稻种子胚

研究揭示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固持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15.shtm 某随机采样的休耕期稻田 某随机采样的旱地土壤   郑生猛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团队通过一项研究阐明了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Cell:-新研究揭示了ALS的致病分子机制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为了在细胞内进行长距离运输,RNA分子往往会选择“搭便车”。  RNA分子可能需要移动一米的距离,才能从神经细胞的核到移动到尖端部位,并制造蛋白质。然而,RNA分子的精确转移一直是“该领域长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  如今,来自霍华德修斯研究所的Jennifer

中国水稻研究所揭示作物与杂草互作分子机制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近年来作物与杂草互作与进化的分子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该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植物科学趋势》上。  该文揭示了野生植物、作物和杂草之间存在复杂的进化关系。作物驯化自野生植物,人类祖先把许多“草”变成了作物,即

研究揭示钙通道蛋白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系统阐释了钙通道蛋白OsCNGC9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和耐受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建立了一条从低温信号感知到钙离子通道激活的低温信号转导途径,填补了植物低温信号转导途径中缺失的重要一环,为利用OsCNGC9 进行水稻抗逆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

研究揭示肾小管损伤的线粒体稳态失衡新分子机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急性肾功能紊乱,以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加,同时尿输出量明显降低为特点。AKI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荟萃分析表明全球成人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颇高,面对严峻的AKI流行病学现状,尚没有可明显改善AKI,或增强肾脏修复功能

研究揭示肾小管损伤的线粒体稳态失衡新分子机制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急性肾功能紊乱,以血浆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增加,同时尿输出量明显降低为特点。AKI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荟萃分析表明全球成人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颇高,面对严峻的AKI流行病学现状,尚没有可明显改善AKI,或增强肾脏修复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研究揭示水稻粒型和穗粒数协调发育的分子机制

  5月22日,The Plant Cell 正式发表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林鸿宣研究组题为GRAIN SIZE AND NUMBER1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OsMKKK10-OsMKK4-OsMPK6 Cascade to Coordi

研究揭示赤霉素和脱落酸调控水稻株型的分子机制

  近日,《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关于赤霉素和脱落酸系统调控水稻株型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同期以“APC/CTE 系统塑造水稻株型”为题对该研究进行了亮点点评。  水稻株型是与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到极其复杂的分

遗传发育所揭示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

   籽粒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因子,然而控制籽粒大小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课题组通过大规模筛选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一个水稻籽粒显著变大的突变体材料,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表明,该表型是由于编码一个细胞色

我国学者揭示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

  分蘖角度是禾本科植物的分蘖与主茎之间的夹角,与作物群体产量密切相关。解析水稻分蘖角度调控的分子机制对于改良水稻株型进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遗传学手段发掘了调控水稻分蘖角度的主效QTL和调控基因。然而,分蘖角度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

研究揭示老年人易感新冠的分子机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团队与合作者以食蟹猴为研究对象,首次绘制了年轻和年老非人灵长类心肺组织的单细胞核转录组图谱,揭示了新冠病毒受体ACE2在衰老灵长类心肺系统中的上调表达是老年个体易感新冠病毒的潜在机理之一,并阐明了细胞因子IL7在介导衰老相关ACE2上调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

新研究揭示可变剪接调控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

太阳光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信号,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其中幼苗光形态建成受光质、光量的精确调控,涉及不同的光受体和一系列信号调控因子。COP1是光形态建成的一个明星蛋白,它作为一种E3泛素连接酶,与目标蛋白互作并促进其降解,COP1在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真核生物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诱发炎症风暴的分子机制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SARS-CoV-2 RNA stabilizes host mRNAs to elicit im

新研究揭示全球火电行业冷却技术的碳水权衡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40.shtm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火电行业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人为排放源,一方面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下水文循环的改变(

我国学者揭示揭示OsPID调控水稻花器官发育分子机制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主要受每穗粒数、每株穗数、千粒重等影响。其中每穗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密切相关,因此颖花的发生和发育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在拟南芥中,PINOID (PID)可以通过调控生长素外流载体PIN家族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来调节生长素的分布(Friml et al., 200

喀斯特地区固碳机制研究获进展

  日前,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团聚体固碳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正确评价我国西南喀斯特石灰土固碳现状和潜力、制定区域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分别在《应用生态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和《西北植物学报》上发表。   土壤有

研究揭示棉纤维伸长分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44.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棉纤维进化的重要靶基因GhPRE1A通过油菜素内酯信号途径调控棉花纤维伸长的分子机制,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团队揭示分子筛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反应积碳失活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笼结构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发现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给出甲醇制烯烃反应完整的积碳演变路径  分子筛催化的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异构化等)和煤化工(甲醇制烯

Nat-Neurosci:研究揭示中风的分子机制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近日,来自耶拿大学医院,波恩大学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使用一种新颖的方法成功地“看见”了在骨髓中形成的巨噬细胞。利用这项技术,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小鼠在中风后不久血液中出现大量迁移的巨噬细胞,它们开始攻击死亡的脑细胞以及邻

研究揭示有翅蚜高效传毒的分子机制

 桃蚜(Myzus persicae)是全球分布的广食性农业害虫,能够为害上百种植物并传播较多农作物病毒病,是重要的农业病原媒介昆虫。据统计,超过55%的植物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蚜虫传播病毒造成的危害大于对植物的直接危害。自然界中,蚜虫依据不同密度、营养、光温等环境因素在有翅型和无翅型之间转变,具有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新的RdDM通路的分子机制

  DNA甲基化是一种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RNA介导的DNA甲基化(植物RdDM途径)是植物小RNA参与表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其需要两个植物特有的RNA聚合酶——Pol IV(大亚基NRPD1为催化核心)和Pol V(大亚基NRPE1为催化核心)以及大量的辅助蛋白

科学家揭示珠江有机碳来源及控制机制

   日前,中科院地化所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作用碳循环研究小组以珠江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类脂生物标志物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特征和传统水化学特征,揭示了河流中有机碳的来源及其控制机制。相关成功发布于《应用地球化学》。  河流生态系统中,地表水体水生光合固定溶解无机碳(DIC)产生的内源有机碳是岩石

如何降低水中总有机碳TOC

反渗透膜可去除大部分有机物,再采用185nm波段的紫外灯对有机物进行氧化消解,可有效降低TOC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