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核酶的研究历史

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和他的同事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了与酶(enzyme)区分,Cech将它命名为ribozyme,其中文译名“核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其本质是RNA,而且不参与翻译,所以它又属于组成型非编码RNA中的一份子。核酶在非编码RNA的分类中亦被称为“催化性小RNA”。......阅读全文

核酶的研究历史

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和他的同事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为了与酶(enzyme)区分,Cech将它命名为ribozyme,其中文译名“核酶”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因为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67年,Carl Woese,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1978年,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可以将前体tRNA

脱氧核酶的研究前景

对于脱氧核酶的研究有望成为基因功能研究、核酸突变分析、治疗肿瘤、对抗病毒及肿瘤等疾病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的新型核酸工具酶。尽管自然界没有发现脱氧核酶,但实验已证明DNA具有酶活性。由于脱氧核酶比核酶更加稳定,且相对生产成本低廉,脱氧核酶的开发应用已成为新药开发的热门课题。目前对脱氧核酶的结构和功能已有

核酶研究的意义和应用

①核酶的发现和研究使我们对RNA的生理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它既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又是生物催化剂,兼有DNA和蛋白质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功能。 [2] ②核酶的发现动摇了所有生物催化剂都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 ③核酶的发现对于了解生命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RNA或许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 4.核酶应用

核酶实验——其他类型的核酶

实验方法原理除锤头型核酶与发夹型核酶以外,还有肝炎 δ 核酶和 Neurospara VS 核酶等小分子核酶。此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大分子核酶,包括 Ⅰ 型内含子、Ⅱ 型内含子和 RNaseP 的 RNA 亚基。实验材料RNase T1RNase U2试剂、试剂盒上样缓冲液终止缓冲液仪器、耗材聚丙烯

核酶实验——发夹型核酶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作为有催化活性的 RNA,发夹型核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位点特异的核酸酶以及 RNA 连接酶。发夹型核酶的催化基序最先是在烟草环斑病毒负链的卫星 RNA 中发现的,它表现一种可逆的自切割反应,最终使滚环复制的产物形成成熟的病毒核酸。发夹型核酶与锤头型核酶都能催化产物的连接,但是发夹型核酶的

核酶实验——锤头型核酶实验

核酶(ribozyme ) 是一类具有酶特性的 RNA 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 R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 RNA 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核酶广泛存在于从低等到高等的多种生物中,参细胞内 RNA 及其前体的加工和成熟过程。本实验来源「RNA 实验指导手册」主编:郑晓飞。实验方法

核酶的分类

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主要参加RNA的加工与成熟。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1)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P;(2)自体催化的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3)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rRNA;(4)第二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利用反义技术研制的药物称反义药物。反

核酶的作用特点及天然核酶种类介绍

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主要参加RNA的加工与成熟。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1)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P;(2)自体催化的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3)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rRNA;(4)第二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利用反义技术研制的药物称反义药物。反义

细胞的研究历史

  细胞(Cells)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1635~1703)于1665年发现的。当时他用自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的薄切片,放大后发现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就以英文的cell命名之,而这个英文单字的意义本身就有小房间一格一格的用法,所以并非另创的字汇。而这样观察到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