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他们,平均不到35岁

中国人能否独立研制出自己的“太空实验室”?这是10年前中国空间站应用载荷工程技术团队遭遇的质疑。 10年间,这条从0到1的创新之路,中国人不仅走通了,还走到了国际前沿。今年下半年,中国空间站问天、梦天两大实验舱将携12个科学实验柜发射入轨。 承载这一巨大压力的团队——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空间应用中心)集成技术中心团队,却出乎意料的年轻:54人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3%,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 近日,他们荣获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1年还荣获“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称号。面对荣誉,集成技术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王珂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没有想过要做轰轰烈烈的事情,只想踏踏实实把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做好。”十年磨一剑 在实验柜“上天”前集成测试的地面测试大厅,记者见到了“祖孙”三代实验柜。国际空间站汇集了全球顶尖科学家,中国人能否独立完成?这“祖孙”三代柜......阅读全文

这个太空“超级实验室”到底多牛?

  6日1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太空。  实践十号卫星搭载着19项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相当于把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搬到了太空。这个实验室有多牛?科学家们为我们揭秘。  它牛在哪里  揭开被重力掩盖的科学秘密  对科学

【人民日报】把实验室搬到太空

实践十号科学卫星在总装测试中。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学卫星系列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实践十号已完成有效载荷正样研制及环境试验,交付卫星总体,预计将于明年春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利用微重力环境及复杂辐射环境,进行地面做不了的实验  实践十号卫星工程项目首席科

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建好更要用好

   在太空和深海常驻,需要同一件“神器”。那是什么?没错,那就是空间站。  神舟、天宫、蛟龙,让我们“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为现实。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甚至开始计划在太空常驻,潜入深海工作、生活。理想很美好,那么,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建好更要用好  我国载人

减少太空垃圾 美国制定外太空准则

计算机模拟出地球轨道上的物体,其中95%是垃圾碎片,而非运行中的卫星。   数十年来人类太空活动带来的垃圾污染了低地球轨道,而随着拥有航天器的国家不断加大太空活动,物体相撞的机会也大幅增加。   美国国务院负责太空与防务政策的副助理国务卿弗兰克●罗斯(Frank Rose)近日在第七届伊兰?

太空旅行破坏红细胞造成“太空贫血”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研究所领导的一项世界首创研究揭示了太空旅行是如何导致红细胞计数下降的,也就是所谓的“太空贫血”。该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身体破坏的红细胞数量比在地球上正常情况下多54%。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1月14日《自然—医学》。 自从第一次太空任务以来,宇航员

“实践十号”:中国打造的太空“超级实验室”

  实践十号卫星模拟图  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试验装置  微重力环境下盛开的花  人类未来能否能穿越星际,在宇宙中长期生存?人类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宇宙飞船或者空间站着火了怎么办?如今困扰各大城市的雾霾如何治理?……对于这些问题,现在我们或许还没办法全面回答,不过中国科学家未来两周将在太空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发射场载荷装配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  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

日本向韩国等亚洲国家免费开放太空实验室

  据韩国《朝鲜日报》18日报道,日本决定将在国际空间站(ISS)投入7000亿日元建成的太空实验室“希望”免费向韩国等亚洲国家开放。  报道称,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JAXA)确定今年与韩国宇航研究院的4项研究计划,计划2013年将韩国的实验器材送往太空实验室。送到太空实验室“希望”的韩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  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

植物太空也生根

    图片来源:NASA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太空上缺少重力并不会影响实验植物生根。   2010年,研究者们将拟南芥两种特殊菌株的种子放在培养皿中,并将其放到了国际空间站。在空间站中,宇航员对植物进行了生长实验——第一步是详细观察根部生长。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们在根部生长的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