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重点介绍施一公研究组成果

近期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题为“早老素家族天冬氨酸膜整合蛋白酶的结构”的文章,引起了不少关注,1月3日Nature杂志以“Structural biology: Membrane enzyme cuts a fine figure”为题,详细介绍了这项成果及其意义。 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成果令人吃惊,因为细胞膜的内部是一种疏水性环境,而这项研究发现一些蛋白酶能利用水分子在膜内消化其它蛋白。这种酶在生物学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广泛的作用,目前已发现的可以分为三类:含锌S2P蛋白酶(zinc-containing site-2 proteases),菱形丝氨酸蛋白酶,和天冬氨酰蛋白酶,如此项研究中的presenilin。 2006年,2007年两个研究组分别解析了前两者原子分辨率级别的晶体结构(其中S2P的结构也是由施一公研究组破解),大大的促进了我们对于这种膜整合蛋白酶作用机制的了解,但是presenilin结构还未......阅读全文

蛋白酶体在泛素链诱导下的变构及底物识别机制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参与调控真核细胞内众多的生物进程,包括蛋白质质量控制、细胞周期维持、基因表达调控、应激反应等【1,2】。其功能的异常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人类重大疾病密切相关【3】。26S蛋白酶体是一种依赖于ATP的蛋白酶

中国科学家7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7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SIRT7细胞功能新机制,26S蛋白酶体原子结构,以及iRhom2作为正调控因子的新功能。  首先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证明了组蛋白H3K122 succinylation被Sirt7去修饰,是响应DNA损伤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发表重要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获得了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原子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18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

北大冷冻电镜技术接连发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

  蛋白酶体是细胞中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和清除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细胞中最普遍的不可或缺的大型全酶超分子复合机器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蛋白降解机器。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致力于新兴冷冻电镜技术方法的发展,将之用于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化学生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布蛋白酶体研究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解析了酵母内源性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结构,揭示出了两种主要的构象状态。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与

清华大学施一公最新JBC文章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yeast metacaspase Yca1”的文章,报道了一种重要的蛋白酶:Yca1 metacaspase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1.7 angstrom),并由此分析了这种酶的作用特点。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新年第一篇《PNAS》文章

  三年前,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但关于Apaf-1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今年1月,这一研究组再次于PNAS发文,通过分析与caspase-9结合的Apaf-1凋亡体结构,以及在A

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新年第一篇《PNAS》文章

  三年前,清华大学生科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PNA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出了Apaf-1凋亡体(apoptosome)激活caspase-9的分子机制,但关于Apaf-1的作用机制依然知之甚少。今年1月,这一研究组再次于PNAS发文,通过分析与caspase-9结合的Apaf-1凋亡体结构,以及在A

上海光源用户再次接连在《自然》杂志发表两篇研究论文

  Sirt6蛋白酶结构和新功能的研究获得重要进展   4月4日,香港大学郝权教授研究组与康奈尔大学Hening Lin教授研究组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Sirt6 regulates TNFα secretion via hydrolysis of long chain fatty acy

施一公院士PNAS发表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成果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一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膜内蛋白酶γ-分泌酶在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γ-分泌酶组件nicastrin的晶体结构,这为理解γ-分泌酶的组装及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研究结果发表

Cell点评施一公研究成果:带来好运的马蹄结构

  膜内蛋白酶γ-分泌酶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因子,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这种酶的结构特征,科学家们了解得不多。近期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报道了人源 γ-secretase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secretase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兹海默症AD的发病机理提

中国科学家2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及其子刊文章

  2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蛋白质机器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研究,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以及乳腺癌患者易发淋巴结转移新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学院定量生物学中心毛有东课题组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

清华施一公院士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剑桥生物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人类γ-分泌酶(γ-secretase)的三维结构,该研究对于深入了解γ-分泌酶的功能机制,开发出预防及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及某些类型的癌症的新型γ-分泌酶抑制剂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论文“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黄开耀博士发表Cell子刊文章:比较分析多种细胞器蛋白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iliary Membranes and Ectosomes”的文章,比对分析了关键细胞器结构的蛋白组成,从中发现ESCRT 蛋白介导了微泡释放,从而影响了纤毛的变化,这对于进一步分析纤毛病等相关疾病具有

我国填补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研究空白

《自然》:为设计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真实可用的模型 [科学时报 潘锋 报道]《自然》杂志7月9日在线发表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迎芳领导的研究组和南开大学饶子和院士领导的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生物物理所联合研究组,共同完成的一项有关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出流感病毒聚

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领域研究获重大进展

我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率先揭示出禽流感病毒聚合酶关键部分PA亚基与PB1多肽复合体的精细三维结构,填补了禽流感病毒聚合酶结构领域研究的空白。这一结构的解析,为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复制机制,以及设计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了真实可用的模型。7月9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生

施一公团队揭示γ-分泌酶原子分辨率结构

   日前,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与国外学者合作,构建了分辨率高达3.4埃的人体γ-分泌酶的电镜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8月18日在《自然》发表。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为严峻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

2012年世界各国生物技术发展回顾

  美国   遗传学研究精彩纷呈;细胞学研究成果丰硕;药理学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与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学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发出一种绘制DNA之间接触位点的新方法,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绘制出一个细胞中完整DNA链——基因组的精确三维图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制造出一个能折叠成

研究揭示MLL家族蛋白复合物活性调节分子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雷鸣、陈勇研究组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研究组在最新的合作研究中,解析了一类重要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MLL家族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并阐释了其活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2月18日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  以基因组DNA和组蛋白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解析与老年痴呆症相关的早老素蛋白

  生物通报道:阿尔茨海默氏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但是我们对AD的病因仍然知之甚少。最近,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高度纯化的重组γ-分泌酶,检测了128个AD来源的早老素蛋白-1(PS1)突变对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Aβ40)产量的影响,相关研究结果发布在12月5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

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介绍。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主持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主持人:何予卿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

5分钟了解:啥仪器让蛋白质组学界诞生如此多牛人大咖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学(genomics)两个词的组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994年澳大利亚的Marc Wikins首次提出蛋白质组(Proteome)的概念,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