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化所研究揭示金属—分子筛类酶催化特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和研究员魏迎旭团队,与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金属—分子筛局域结构和微环境在烷烃脱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将金属引入到分子筛中,可以实现多种催化反应,如脱氢、加氢和氧化等。在某些反应中,分子筛不仅能够提供活性中心,还可以通过限域空间和局域微环境作用整个催化过程。这种催化作用与金属酶催化相似,通过金属中心和微环境共同实现了反应物分子的吸附活化,优化反应路径,从而实现整个催化循环。近期,Co基催化剂被发现具有一定的烷烃脱氢能力。然而,报道的催化剂性能迥异,如何构筑高性能的Co基烷烃脱氢催化剂仍不明确。在负载型Co基催化剂上,通常会同时存在单位点、团簇和纳米颗粒等多种Co物种,明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理存在较大的挑战。将Co物种引入到分子筛骨架中,不仅可以调节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构筑高效的催化剂体系,同时还可以得到结构明确的Co物种,实现活......阅读全文

中科院大化所研究揭示金属—分子筛类酶催化特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和研究员魏迎旭团队,与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金属—分子筛局域结构和微环境在烷烃脱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 将金属引入到分子筛中,可以实现多种催化反应,如脱氢、加氢和氧化等。在某些反应中,分子筛不仅能够提供活性

我所揭示金属—分子筛类酶催化特性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207/t20220713_6476937.html  近日,我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DNL12)刘中民院士和魏迎旭研究员团队,与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金属—分子筛局域结构和微环

中科院研究发现金属—分子筛类酶催化特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和研究员魏迎旭团队,与研究员肖建平团队合作,在金属—分子筛局域结构和微环境在烷烃脱氢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将金属引入到分子筛中,可以实现多种催化反应,如脱氢、加氢和氧化等。在某些反应中,分子筛不仅能够提供活性中心,

中科院大化所催化合成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8月2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和郭建平博士带领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这一催化剂设计理论,并由此开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化学》杂志上。   过渡金属上氨的催化合成是多相

中科院大化所:甲烷室温直接催化转化实现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长期深入研究二维催化材料和纳米限域催化的基础上,发现石墨烯限域的单原子铁中心可以在室温条件下(25℃)直接将甲烷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1含氧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化学》。  甲烷是天然气、页岩气、

中科院大化所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燕副研究员、申文杰研究员等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汪跃民教授、丹麦托普索公司Jens Sehested博士等合作,在铜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及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Cu/CeO2催化剂在水气变换、合成甲醇等

中科院大化所纳米金催化剂研究取得新进展

  11月13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黄延强博士与大连理工大学王新葵博士合作在纳米金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将多相的纳米金催化剂应用到纯甲酸的选择制氢反应中,在50℃及无添加剂的条件下,催化纯甲酸分解的TOF值可达2882h-1,是目前已报道的多相催化剂的最高值。本研究为高效多相

中科院大化所等金属纳米团簇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马志博团队与厦门大学郑南峰团队及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Hannu Hakkinen团队合作,通过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原子结构精确已知的Ag374纳米团簇的表面配体,获得亚分子水平超高分辨,结合DFT理论计算与模板识别算法,实现对表面配体形貌和结构以及团簇

大化所单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张涛院士研究团队在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证明了单原子催化剂可以具有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活性。该研究工作获得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以Hot Paper(TOP 10%)形式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并被推荐为后封面文章(DOI:

中科院大化所两维限域催化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傅强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两维限域催化理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催化活性中心所处的微环境能够对催化体系物理化学状态产生限制作用,从而有效调控催化性能,这一“限域催化”效应是在多相催化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在零

中法国际联合实验室(分子筛)在中科院大化所成立

  10月19至20日,中法国际联合实验室(分子筛)(International Associated Laboratory(LIA): Zeolites)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举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中国代表处主任Antoine Mynard,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管陆晓风受

大化所高分散铱催化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高分散铱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   高分散贵金属催化剂在化工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通过制备方法的调控实现贵金属的高分散一直是该领域挑战性课题之一。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研究员和王晓东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散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近期在高分散铱(Ir)催

大化所CO2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DNL19T3)孙剑和葛庆杰研究团队在CO2催化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多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取线性a-烯烃。该工作发表在《自然》(Nature)出版集团新刊《通讯-化学》(Communications Chem

中科院大化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通过设计一种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如CO2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日益严

中科院大化所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通过设计一种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成功实现了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如CO2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等日益严峻

我所揭示分子筛催化乙烯酮转化制汽油反应机制

近日,我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DNL2102组)包信和院士、潘秀莲研究员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包信和、潘秀莲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O®催化剂设计概念,并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人源kappa类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催化机制

  6月28日,《生物化学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关于人源kappa类谷胱甘肽转移酶(hGSTk)催化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解毒酶,主要催化将体内疏水毒性分子

金属所纳米碳非金属催化本质研究取得进展

  纳米碳材料在烷烃的氧化脱氢等反应中展现出反应活性高、烯烃产物选择性高、催化活性保持时间长等优势,其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境友好催化剂,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直接应用于烷烃催化转化等相关反应中。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纳米碳催化领域在新型催化剂的开发制备、新颖催化反应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获得了多

中科院大化所非天然辅酶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生物技术部赵宗保研究员团队和薛松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非天然辅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了系列偏好非天然辅酶的亚磷酸脱氢酶突变体,解析了它们与非天然辅酶复合物的结构,揭示了辅酶偏好性改变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 Catalysis上。  天然辅酶,例如吡啶核苷酸辅

研究团队揭示分子筛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员团队在甲醇制烯烃反应积碳失活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笼结构分子筛催化甲醇转化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发现积碳跨笼生长机制,给出甲醇制烯烃反应完整的积碳演变路径  分子筛催化的石油化工(催化裂化、异构化等)和煤化工(甲醇制烯

研究人员发现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化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潘秀莲、副研究员焦峰团队在合成气催化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合成气转化中分子筛动态限域作用,并揭示了其对产物选择性的调控原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 该团队于2016年提出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OXZE

大化所等揭示金属钌配合物诱导DNA相分离微观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研究员李国辉团队与中山大学教授毛宗万团队合作,在揭示金属钌配合物诱导DNA相分离微观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在正确的时间及空间实现一定秩序的聚集以达到“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

中科院大化所制备出高温稳定高载量单原子催化剂

  近日,大连化物所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乔波涛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团队,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以及天津理工大学罗俊教授合作,在单原子催化方面获得新进展。利用金属-载体共价强相互作用成功制备出耐高温的高载量铂单原子催化剂,相关研究成果以《不用缺陷位点稳定的耐高温单原子催化剂》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选中科院特聘研究员计划

  日前,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入选者名单。经报名申请、研究所专家评议推荐、中国科学院审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员最终入选,其中,韩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员入选特聘核心骨干,曹义鸣、陈吉平、陈萍、程谟杰、傅强、潘秀莲、邵志刚、王晓东、杨启

中科院大化所14人入选中科院特聘研究员计划

   日前,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公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入选者名单。经报名申请、研究所专家评议推荐、中国科学院审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4名研究员最终入选,其中,韩克利、金玉奇、徐杰等3名研究员入选特聘核心骨干,曹义鸣、陈吉平、陈萍、程谟杰、傅强、潘秀莲、邵志刚、王晓东、杨

酶催化的主要特性

普遍性1、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只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即可逆反应)2、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即不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3、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4、在反应前后,酶没有质和量的改变,且微量的酶便可发挥巨大的催化作用。特殊性但是酶也具有不同于其他催化剂的特殊性。在酶促反应中

中科院大化所揭示含钡钙钛矿材料高温氧活化机制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朱雪峰研究员团队与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伟研究员、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等合作,发现了在高温富氧条件下,含钡(Ba)材料表面析出的BaO/BaO2纳米粒子对氧活化具有超高的活性,是氧交换反应

金属所新型单质光催化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光催化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获得新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可有效吸收可见光的光催化材料是实现高效太阳能光催化转化的前提。为获得具有宽谱可见光吸收的光催化材料,改善已知光催化材料和探索未知光催化材料是该领域重要的两个努力方向。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

大化所开发金属辅助氮化合成宽光谱捕光催化材料新方法

 近日,我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DNL1621组)章福祥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低功函金属粉末(Mg、Al、Zr等)辅助氮化的合成新方法,实现了在低温、短时间内高效氮化合成基于d0区金属元素(Ta、Zr、Ti等)的窄带隙金属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基于该合成路线,团队有效降低了大部分金

福建物构所类沸石分子筛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无机沸石分子筛材料因特有的吸附/分离和催化等功能在产业界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应用。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科技部973计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中科院新兴与交叉领域项目和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下,通过模拟其独特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