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与地面站完成空—地量子保密通信试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团队,通过“天宫二号”和4个卫星地面站上的紧凑型量子密钥分发(QKD)终端,实现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实验演示。相关论文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据了解,科研团队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与“天宫二号”上的量子密钥分发终端相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发试验。2016年9月,“天宫二号”共搭载14项应用载荷和设备成功发射。其中就有一颗大概两个微波炉大小、重量不足60千克的针对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的载荷。据介绍,“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发载荷,就是以实现空—地实用化的量子密钥分发为目标,通过天上发射一个个单光子并在地面接收,生成量子密钥。2017年,“天宫二号”顺利完成了和南山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发实验。2018年,“天宫二号”开始验证组网的能力,科研团队利用“天宫二号”......阅读全文

天宫二号与地面站完成空—地量子保密通信试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科研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院士团队,通过“天宫二号”和4个卫星地面站上的紧凑型量子密钥分发(QKD)终端,实现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实验演示。相关论文近日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据了解,科研团队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系统与“

量子通信:绝密的未来通信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内在的安全隐患,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为了拓展应用、与现有通信系统兼容以及大量减少成本,需对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并充分利用经典通信设施。与此同时,量子克隆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量子通信的安全性问题。量

天宫二号最快中秋发射-看看都有哪些高大上仪器

  港媒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9日透露,天宫二号将于9月15日至20日择机发射,已在酒泉发射场顺利完成垂直转运,标志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  据香港商报9月10日报道,放在活动发射平台的天宫二号及长径二号F-T2火箭的组合体,9日早驶离测试厂房,垂直运到发射区,象征进入发射阶

天宫二号对地观测成果丰硕

  从18日在京召开的天宫二号地球观测用户大会上获悉,天宫二号在轨运行2年多来,对地观测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共分发地球观测载荷等数据产品37TB,支撑了70余个相关项目研究。  作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至今已经稳定运行8

量子通信:安全“无懈可击”

  现代通信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着安全、隐私等方面的麻烦。前者如今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网购盛宴,后者则类似仍在发酵的“棱镜门”事件——国外媒体12月21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曾与企业合谋,要求在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中放置后门,以便轻易破解各种加密数据。     如今,

天宫二号实验设备今起全面测试

   天宫二号在太空已经遨游了一个星期。它所携带的各项实验设备在完成了加电后的自我检查之后,将从今天起,全面进行在轨测试,预期将于24日左右获取第一批应用数据。  在天宫二号飞行期间,身边的一位“保护神”——伴随卫星,一直在保驾护航。  伴随卫星保驾护航  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二号伴

天宫二号实验设备今起全面测试

   天宫二号在太空已经遨游了一个星期。它所携带的各项实验设备在完成了加电后的自我检查之后,将从今天起,全面进行在轨测试,预期将于24日左右获取第一批应用数据。  在天宫二号飞行期间,身边的一位“保护神”——伴随卫星,一直在保驾护航。  伴随卫星保驾护航  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二号伴

中青报:揭秘天宫二号的“太空黑科技”

   9月15日22时4分,中秋节的夜晚,我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飞向太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它将在太空中等待神舟十一号的到来,两者完成交会对接,为航天员组建“太空之家”。  届时,航天员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30天,这也将成为我国迄今载人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2013年,我国3名航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2016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6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并表示“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量子通信-玄而不虚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评选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中国量子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科学家和科研项目点赞,但是国内网络上却流传着一些针对量子通信的流言甚至谣言,有的甚至称这是“玄学”、“骗局”。图片来源网络  量子通信是“骗局”吗?经过百年发展,看似艰涩难懂的量子力学理论基础

天宫二号在轨两年-空间应用系统取得多项成果

  截至今年9月25日,天宫二号已在轨正常运行738天。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将天宫二号打造成我国“最忙碌”的太空实验室,在空间基础物理学、空间科学实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天宫二号搭载应用载荷共14项,总重达6

中国“墨子号”领跑量子通信

  2018年3月3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首次开启“委员通道”。当天中外记者云集,在通道前,面对记者的“长枪短炮”,有“量子之父”之称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的话掷地有声:“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我国处于全面领先地位。”  时间回到两年前,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

发展量子通信为何要上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79.shtm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自然》2016年重大科学事件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2月16日发布了题为2016 in news: The science events that shaped the year的文章,点评2016年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中国科学院完成或参与的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入选,包括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天宫二号是我国首个

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进展顺利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正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目前进展顺利,整个测试工作计划于2017年4月完成。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后,空间应用系统在前期有效载荷初步功能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对有效载荷在轨技术

天宫二号有效载荷在轨测试进展顺利

   记者今天(1月4日)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了解到,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正在进行全面在轨测试,目前进展顺利,整个测试工作计划于2017年4月完成。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告诉记者,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后,空间应用系统在前期有效载荷初步功能测试的基础上,组织对有效载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了预定的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视空间应用能力建设。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二)

  与引力波共舞?  没错,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预言,人们尝试探测它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LIGO)宣布历史性地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编号GW 150914),使人类正式进入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也让我们见识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一)

  说到望远镜,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双筒?“牛反”?亦或是高大上的“哈勃”?  各种光学望远镜(左上:双筒望远镜;左下:天文爱好者常用的望远镜;右:哈勃空间望远镜)  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更高端的,它的名字叫“天极”,即将随着“天宫二号”一起上天,去探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  什么?说到伽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三)

  “天极”望远镜做什么?“天极”:偏爱伽玛暴的小蜜蜂  我们知道,人的眼睛对光的偏振状态是不能分辨的,但某些昆虫的眼睛对偏振却很敏感。  比如蜜蜂有五只眼:三只单眼、两只复眼,每只复眼包含有6300个小眼,这些小眼能根据太阳的偏振光确定太阳的方位,然后以太阳为定向标来判断方向,所以蜜蜂无论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到天宫空间站,”太空家园“不再是梦

三年前的今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为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画上圆满句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轨示意图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016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决胜“十三五”靠什么?靠创新发展。其中,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2016年中国科技看什么?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代表委员和科研工作者带您提前了解今年中国科技不容错过的8件大事。  事件1:4月发射太空中的临时实验室“实践十号”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

年终盘点:戏说2016十大科技事件

  1、引力波的证实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VIRGO、GEO600共同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所探测到的引力波被命名为GW150914。至此,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时空波动预言被证实。  2、李世石大战阿尔法狗  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围棋大战AlphaGo,

量子通信,-可以高深但拒绝高冷

  抛弃宏观世界的一切“常识”,挣脱由传统经验构筑的枷锁,保持“脑洞大开”的状态,文科生也要“咬牙坚持”,相信我,这一次你会发现量子通信,原来如此!   1月8日,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被颁给了这样一个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该项目由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带队,彭承志、陈宇翱、陆

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年底开通

  “京沪干线”不仅指能跑火车的铁轨,也指能跑量子密钥的光纤。在6月1日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会上,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工程总师、中科大教授陈宇翱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该项目将于2016年年底正式交付使用。  “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量子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目前已经完成了约1500

走近“颠覆性技术”:量子通信能否取代传统通信?

   打个电话,会不会被窃听?通过网络传送一份保密文件,途中被他人窃取咋办……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有没有一种不可破译的保密方式,能让传送的信息绝对安全可靠?近些年来,量子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正让梦想成为现实。  一问:什么是量子?  量子是光子、质子、中子、电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

稀土铕可用于量子通信,开拓光量子系统

近日,科学家研究发现基于稀土铕的新材料,具有开拓光量子系统的潜力。 在量子系统中,材料与光交互的能力将提供重要作用,例如应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开发光量子计算机。然而,要找到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光量子特性的材料非常困难。 此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

  2016年9月2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运行轨道。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负责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在天宫二号上开展了十四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其中包括世界首台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在轨近两年时间里,冷原子钟运行正常、状态良好、性能稳定,完成了全部既

我国学者实现超越标准量子香农理论的量子通信

  记者常河、马荣瑞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超越标准量子香农理论的量子通信。  香农理论是经典信息论的基础,其中信息载体是经典系统。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信息论创始人克劳德·香农根据经典物理定律建立了数据传输模型,发展出了信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