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风:冰与火之歌

1964年,施雅风(右一)等人在希夏邦马峰冰洞内。■本报记者 丁佳 新疆天山冰川观测站,海拔3600米的前进营地,稀薄的空气、凛冽的寒风、粗糙的石砾、皑皑的白雪……眼前的一切充满着原始和危险的气息,却莫名唤起了一种亲切感。 这会不会是他最后的朝圣? 时隔多年,那种久违的激动又一次在施雅风的心中翻腾。他执拗地想:只要再往上300米,就能到达冰川了。 那是他的精神家园,所有梦开始的地方。 可是,同行的年轻人拦住他,怎么都不让他上去。2001年的施雅风,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国内外的地理学家、冰川学家;更重要的是,作为82岁的老人,没有人敢让他再往上爬300米。 就这样,施雅风与一生挚爱的冰川遗憾作别。 施雅风一生考察过六七十条冰川,开创了中国冰川考察和研究事业。他对冰川、对科学、对真理的爱,就这样一直熊熊燃烧着,即使历经了90余年漫长岁月的冲刷与试炼,也未曾有一刻熄灭过。初 见 火车整夜在秦岭......阅读全文

一个无人踏足的重要发现!985教授发表经验

“张老师总是非常及时的给我们批阅论文,大多近乎重写。”“他经常凌晨还在看文献,一个快50岁的人了都这么拼,我们还有理由偷懒吗?”张强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没有条条框框,给足自由的同时又手把手地传授专业知识,把控大的方向不走偏。师从“中国冰川之父”、中

冰川消融数据出错-联合国气候官拒辞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23日说,尽管该机构2007年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消融”的表述存在错误,但他不会因此辞职。   帕乔里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冰川消融数据确实是个错误,冰川消融数据在没有按照规程展开审核后就予以公

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逝世

陈桥驿  都说过了小年夜,也算是跨年了。但2月11日,当人们都在期待着在小年夜合家团圆的时候,有位老人还是没能和家人一起过完这个温暖的小年夜,于中午时分在浙江杭州匆匆离世,享年92岁。  陈桥驿,浙江绍兴人,当代杰出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对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研究)泰斗、浙江大学终身教授,曾参加“青年

科学家在南极冰川湖样本中发现新型菌种

从空中俯瞰霍奇森湖,它位于U形岩石的中间位置。  冰封了近乎10万年的霍奇森湖湖底土壤样本含中有大量的细菌生物体,其中就包括一些极端微生物。英国南极调查局和诺森伯兰郡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微生物分析表明,样本中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南极湖泊的调查已经带来了令人惊奇的生

亚洲地貌与构造系列图著出版

  毫无疑问,如今的人们正享受着现代科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更高效地获取、更恰当地应用,使之成为指导建设发展的坚实基础,仍是困扰人们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即将步入“十二五”阶段,有关海量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问题再次成为科技界的关注对象。  在地球科学研究的诸多

森林野火频发或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不稳定性

我国科研人员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的一项最新成果表明,近期森林火灾等野火频发可能会加剧喜马拉雅山冰川的不稳定性。卫星资料显示,喜马拉雅山地区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春季发生,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气溶胶包含大量吸收性碳质气溶胶成分,在大气环流携带下能够被传输至喜马拉

青藏高原冰芯库: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监测亚洲水塔的动态变化,是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务之一。而采集冰芯等冰雪样品,是其重要手段。位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的青藏高原冰芯库,好比是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的钥匙。  记者跟随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走进青藏高原

雅培科学家称赞WatersUPLCMS/MS平台

沃特世(Waters)公司参加2009年中美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术交流培训会议   北京/广州 – 2009年10月20日–中美婴幼儿配方食品营养与安全检测技术交流培训会议于2009年10月15日-16日和 2009年10月19-20日分别在在中国北京和广州两地举行。沃特世公司应邀作了题

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于希贤逝世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发布讣告,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于希贤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8月25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公开资料显示,于希贤1940年6月5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60年至1964年在昆明师范学院生物地理系读本科,1974年至1978年在昆明师范学

从施一公看科学家当官

  施一公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消息传出后,在科技界引发一些议论,赞同的人很多,反对者也不少,认为科学家当官不是什么好事。  科学家当官,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近年来就有好几起。去年1月,55岁的中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出任科技部副部长;今年6月末,45岁的量子通讯科学家潘建伟担任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9月初,

-施一公:优秀的科学家如何成长?

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  前言  我从获得博士学位至今已经整整20个春秋,但博士阶段的感受仍然历历在目。我从指导自己独立实验室的第一个博士生到现在也已经17年了,其中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中已经有11人在美国和中国的大学里担任独立实验室的PI。他们的成长过程差别极大,性格、能力也各有不同。应

-施一公:科学家应该有担当

  施一公,1967年生,清华大学教授,“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08年全职回国前,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曾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世界科学领域重要奖项。2013年12月19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为新当选的院士施一

联合国呼吁采取紧急措施减轻冰川融化带来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7日在坎昆气候大会期间发布报告,公布了世界各地冰川融化状况的评估结果,呼吁全球采取紧急措施,减小冰川消融对高山地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冲击。   这份名为《高山冰川和气候变化——人类生计和适应的挑战》的报告对全球主要冰川近年来的融化速度进行了排序。报告指出,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我国科学家发布阿拉斯加冰川编目27043条

  22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士李耀军告诉记者,他所在实验室成员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2018年卫星遥感影像和阿拉斯加地区冰川编目数据,进行人工解译,对阿拉斯加地区冰川分布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更新。  当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兰州召开《2018年阿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冰川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称抗性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环境中存留的耐药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随冰川消融输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环境中,对下游环境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产

徐柏青小组:黑碳沉降导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的结论。这篇题为《棕色云增暖南亚》(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论文曾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近年对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进

科学家极高海拔处获冰芯-可用于恢复温室气体

  我国科学家钻取冰芯研究第三极气候环境变化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截至目前,以中国为主的中外科考团队合作,已在第三极地区的20多条冰川钻取冰芯。  第二次青藏科考冰川科考分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 徐柏青:我们国家的冰芯钻取主要从1986、1987年敦德冰芯开始的。几十年来已经扩展到第三极

傅国涌:为何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多不是这个时代培养的

科技奖得主有如此接近的本土教育背景,并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地方,比如我们的整个教育,我们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否有利于养成一种以求真理、真知为惟一目标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科学习惯? 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和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院

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61.shtm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张国庆研究员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8.shtm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  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  该论文的第

施一公:“大牛”科学家的舍与得

  【对话】   做正直的人 做诚实的学问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

中国科学家建立全球首个冰川微生物数据库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和“亚洲水塔”。除南北极外,它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分布区,现有冰川2万条以上,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也是我国及亚洲20亿人赖以生存的十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头。青藏高原冰川是微生物的天然存储器,封存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微生物。   现在,中国科学家构建的全球首个青藏高原冰川微生物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严重低估

  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4月3日,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喜马拉雅地区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冰湖。在全球

秦大河院士:研究生教育既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领导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兼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这一职务已达5年之久。现在,已卸任中国气象局局长职务的秦大河,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课了——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职责所系,更是他的兴趣所在。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课后,秦大河就研究生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师生关系、师资建设等问题,畅谈了其所思所想—

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降低会加速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发育有大量冰川,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发生消融,表现为冰川末端退缩以及冰川物质亏损,并对周边河流径流、人均水资源量等产生深刻影响。冰川退缩主要受到气候变暖及降水的影响;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可导致冰川表面短

新研究显示东非高山冰川消融趋势明显

  由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东非数座高峰峰顶上的温度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已经升高很多,导致高山冰川不断消融,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会完全消失。   据介绍,研究人员对肯尼亚境内的肯尼亚山、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和乌干达的鲁文佐里山上的冰川融化情况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监测。   他们说,非洲的冰川自

科学家揭示太阳风日地之旅详细过程

  太阳风由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不断向太空抛射物质粒子流形成。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西南研究院利用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环日立体摄影卫星(STEREO)数据,首次制作了清晰的太阳风视频图像,显示了一团木星大小的物质云所含的各种等离子和粒子,及其在行星际空间分布的形

青藏高原恐成全球沙源-雪存20年前禁用农药

  冰川退缩后,在珠峰北坡形成的越来越高的戈壁滩。科学家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东绒布冰川区垭口建起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气象观测站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气候学的“蝴蝶效应”理论。而

《科学》:气候变化对亚洲各河流影响不一

黄河流域可能因为气候变化而受益   亚洲的两个“水塔”——布拉马普特拉河与印度河流域很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而其他河流受到的影响较小,甚至可能因此受益。  全世界1/5的人口依赖于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恒河、长江和黄河的水,这些河常常被称为亚洲的水塔,它们由喜马拉雅山脉提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