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冰川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简称抗性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加速消融,冰川环境中存留的耐药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有可能随冰川消融输出到下游湖泊、河流等环境中,对下游环境的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产生潜在威胁。虽然青藏高原环境较洁净,但外源抗性基因可随大气环流扩散至高原冰川,这些抗性基因继而在冰川微生物甚至在病原菌间相互传播,增加了冰川环境潜在的耐药风险。目前,关于青藏高原冰川耐药菌及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尚不明确。 为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通过分析青藏高原21条冰川85个雪、冰和冰尘样品中的微生物基因组,揭示了青藏高原冰川耐药菌携带抗性基因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人员发现,抗性基因在季风影响区冰川雪中的丰度显著高于西风影响区冰川(图1),季风影响区冰川降水主要受印度及孟加拉等国的印度......阅读全文

北极冰川切莫任其因全球变暖而消融

  全球变暖,北极冰川消融加速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北极冰川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加速消融。今年夏天,北极冰川覆盖率已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与此同时,众多国家的“北极争夺战”却也日益升温。无视北极冰川危急,各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开采北极地区原被冰川覆盖的地下石油和天然气。   由于试图在北极

青藏高原冰川缩水严重后退200米

  30年来,青藏高原的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5℃,致使雪域高原的“冰川外衣”严重“缩水”。昨天,以“地球之极,挑战极限”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刘小汉在讲坛上透露,青藏高原是反映全球温度变化的关键地区,伴随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区域的冰川外围往高海拔方向退缩

新研究解释阿尔卑斯山冰川为何在全球变暖前消退

  美国和奥地利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联合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还没开始变暖的情况下,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在气温下降的同时不停消退,这可能是欧洲在工业化阶段大量排放煤烟颗粒物所致。     记录显示,1860年至1930年间,欧洲处于一个小冰期的末期,气温下降约1摄氏度,但阿尔卑斯

第三极”冰川科考探究阿里地区冰川特殊变化

  13日晚,在海拔5300多米的西藏阿里日土县东汝乡阿汝冰川前,竖起蓝色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队旗帜。这标志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之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考察在阿里地区正式启动。  河湖源冰川与环境变化科考队将在这一区域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阿里地区冰川的特殊变化。考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

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将释放大量致癌物质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8日报道,通过研究气候变化与人造毒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间的联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科学家们日前警告称,冰河和冰原融化正在将致癌污染物释放入空气和海洋中。这些可长期存在的有机污染物能够进入食物链和人体中,进而增加肿瘤、心脏病以及不孕症等疾病的发生率。   最新研究显示

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我们的冰川 1950年代以来萎缩18%

  历时八年科学调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日前发布了《第二次冰川编目》,使我国成为世界冰川分布大国中首个实现两次冰川编目的国家。  此次发布的中国冰川编目是在2006年启动的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变化调查》项目成果。在专家组组长秦大河的指导及项目负责人刘时银研究员的

孙鸿烈:全球变暖给青藏高原带来正负两方面影响

“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青藏高原变暖的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快。”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日前说,冰川、冻土的融化将给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带来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孙鸿烈院士是于8月5日晚间,向正在西藏自治区调研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汇报工作时说这番话的。此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等19人组成的考

专家:珠峰峰顶冰雪样品比想象中更湿润

  冰芯是研究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的密码。记者从“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冰芯钻取科考队了解到,科考队员在珠峰6500米东绒布冰川钻取透底冰芯时发现,冰川底部的温度是零下8摄氏度,冰川表面的温度是零下4到5摄氏度,表面比底部高3摄氏度左右。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认为,这显示珠峰冰川上部温度升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显著退化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赵林带领的研究团队,联合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期首次公开发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近20年的定位观测综合数据集,并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变化的基本特征。  赵林介绍,多年冻土是指埋藏在地表下特定深度、长期保持冻结状态的岩土层。位于

青藏高原冰川反照率降低会加速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发育有大量冰川,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冰川正在发生消融,表现为冰川末端退缩以及冰川物质亏损,并对周边河流径流、人均水资源量等产生深刻影响。冰川退缩主要受到气候变暖及降水的影响;冰川表面反照率降低可导致冰川表面短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秘书长  如果这个季节去西藏,站在拉萨河谷,可以看到两侧山坡上的青草已经长到了山顶,回到30年前,人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构成全球独一无二的“第三极”主体骨架,也是地球独特

徐柏青小组:黑碳沉降导致青藏高原雪融加速

印度洋上空的污染物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负有直接责任——这是来自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一个研究组的结论。这篇题为《棕色云增暖南亚》(Brown haze ‘heating up’ South Asia,《自然》2007年8月)的论文曾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近年对青藏高原的冰芯研究进

研究称青藏高原地区灰尘增多因全球变暖

怪异的关联:全球气候变暖或许带来了更强的风,把更多的灰尘吹到青藏高原上。而这些能够吸收阳光的灰尘,或许会加速那里冰川的消融。(图片来源:NASA)   青藏高原湖底沉积物的检测结果告诉人们,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了地球上风的格局,并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带去更多的灰尘。这种趋势可能会加速喜马

青藏高原不能承受温暖之重 祁连山美景消失殆尽

    全球气候变暖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已经并且正在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土地沙化、湿地减少、积雪消失……青藏高原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灾区”。   “过去,这湖边上的山上终年都有积雪,七八月份也不化。放羊时,白的雪映着太阳,耀人的眼睛。现在山顶好久看

两大环流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

两大环流影响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   7月15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刊发的《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一文中,揭示了引起青藏高原与周边地区冰川变化系统性地区差异最可能的原因:两大环流(减弱的印度季风和加强的西风)导致的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减少和

调查显示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势。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最新成果表明,利用多年遥感监测技术进行青藏高原冰川、雪线、湖泊、湿地等变化情况遥感调查表明,近3

全国首个冰川“盖被子”试验成效显著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全球大多数冰川快速消融。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达古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近日,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给达古冰川盖上了一层500平方米的被子,利用人工手段减缓冰川消融。10月17日,研究团队前往达古冰川评估试验成效。 今年8月5日,该研究团队利用给冰川“盖被子”的手段,

藏东南站开展重点冰湖监测及其危害性研究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加剧,特别是在藏东南和藏南的青藏高原边缘,冰川退缩更为严重。冰川退缩产生了大量融水,使的冰湖数量增加,规模增大,原有冰湖变得更加不稳定,溃决灾害发生的频率增高。冰湖溃决后形成的洪水或泥石流往往是瞬间爆发,具有发生规模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的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  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庆等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00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地区约27亿吨水下冰质量损失被低估。  该论文的第

27亿吨!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被低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8.shtm 全球气候变暖,喜马拉雅冰湖水下冰损失如何?4月3日晚,《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第二次青藏科考“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科考分队、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环境变化与多圈层过程团队研究员张国

监测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 中国学者首获地理学诺贝尔奖

  记者1月4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瑞典人类学和地理学会拟将2017年维加奖授予中科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以表彰其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维加奖设立于1881年,每三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杰出的地理学科学家进行海选后评选出一名获奖者,由瑞典国王颁奖,有“地理

香山科学会议讨论青藏高原与气候变化

  香山科学会议第450次学术讨论会日前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展开讨论。   会议执行主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姚檀栋指出:“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原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并影响中国东部的

姚檀栋等: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整个地球,特别是欧亚的环境、生态系统等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最近,中国科学院组建了“西藏创新集群”。经过100多位国内外专家两年多的努力,在广泛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青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

全球变暖 海洋“灾难”

来自格陵兰岛的融水,就像东海岸的这座冰山,曾经扰乱了大西洋的“传送带”。图片来源:IMAGEBROKER/ALAMY STOCK PHOTO  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世界各地的海洋平均温度已上升1°C。近日,两项研究分别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西洋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3月27日,

全球变暖,植物“爬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52.shtm科学家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北美西部的山地植物正以更快的速度向海拔更高、更冷的地区移动。但在一些地区,它们“攀登”的速度仍赶不上气温上升的脚步。相关研究2月15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

全球变暖后 冻融作用对地表侵蚀的影响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高寒区的地表侵蚀过程,进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碳释放增加、高寒区冰冻圈灾害频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灾害问题。此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张凡团队在青藏科考野外考察工作中发现,雅鲁藏布江的河水在雨季来临前的春季开始变浑,即出现泥沙含量增加这一反常现象,这与以往研究

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树木生长

  3月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格局与过程团队梁尔源研究员等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期刊上发表最新成果,通过分析3451个树木年轮年表和1948-2014年间日气候数据,评估了生长季提前对北半球非热带地区树木生长的影响。综合空间格局与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研究人员认为,生长季提前促进冷湿地区树木生长,

全球变暖并非所有地方同步变暖 寒冬与变暖有关

  去年岁末以来,北半球经历了严冬的考验:多国最低气温不断刷新纪录,因严寒死亡的人数亦不断攀升。严寒的天气,进一步让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说法产生疑问。   然而从理论上讲,全球变暖并不意味着气温总是偏高。实际上,全球变暖是指全球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增高趋势,但这并不意味今年比去年高、去年

冰冻圈告急灾害增多 它们终成“丑样子”

  2018年夏天,一篇题为《北极圈罕见32摄氏度高温,我们有生之年,或许再也看不到北极熊了》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尽管把一个地点的最高温度当作平均温度来认知是不科学的,但这个全球气候变暖的“小故事”,还是着实吓了人一跳。  几乎在同一时间,新疆连续在阿克苏温宿县和哈密出现暴雨洪水,尤其是8月中旬喀喇昆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地质历史时期高原隆升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然而,以高原地表变暗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地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