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给低对称极化激元拍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4.shtm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陆成宽)基于极化激元的纳米光子学技术能够在深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子的操控,是未来实现高速光信息处理的关键。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给低对称极化激元拍了个照,实现了低对称声子极化激元的实空间成像,证实了近场“轴色散”效应,揭示了一种新的在纳米尺度实现光子操控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成果12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表面声子激元是一种存在于极性晶体表界面上的特殊电磁模式,也可被认为是一种光子与物质耦合形成的准粒子。“它可以实现高效的光场压缩和能量聚焦,调控纳米尺度光传输的方向,在纳米光子学尤其是二维光场调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介绍。 ......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成功给低对称极化激元拍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4.shtm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陆成宽)基于极化激元的纳米光子学技术能够在深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子的操控,是未来实现高速光信息处理的关键。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

我国科学家成功给低对称极化激元拍照

  基于极化激元的纳米光子学技术能够在深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子的操控,是未来实现高速光信息处理的关键。来自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给低对称极化激元拍了个照,实现了低对称声子极化激元的实空间成像,证实了近场“轴色散”效应,揭示了一种新的在纳米尺度实现光子操控的可行路径。相关研究成果12月12

我国科学家在极化激元领域取得新进展

  如何在微观世界里更好地操控光,让通信、成像等技术实现新飞跃?我国一支科研团队通过国际合作,在极化激元领域取得最新进展,有望实现纳米尺度上光的精确操控并提升纳米级光电互联和光学传感等应用水平。研究成果18日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在线发表。  极化激元是一种由入射光与材料表界面相互作用形成

低维有机光子学方面实现了激子极化激元的传输与谐振

  纳米光子学主要研究如何在微纳米尺度上对光子运动进行操纵、调节和控制,在未来信号传播和信息处理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机材料中的Frenkel激子具有高的激子结合能,能够与光子耦合形成稳定的激子极化激元(Exciton Polariton, EP)。这种激子光子强耦合作用对有机纳米线体系中光

偏好非对称介电环境的窄带等离激元表面格点共振研究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电工程技术中心李光元团队在新型高灵敏度光学传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Narrow plasmonic surface lattice resonances with preference to asymmetric dielectric environm

中国科大成功构筑一种新型低对称性的纳米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课题组在低对称性金属纳米晶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基于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调控和不同金属间的晶格失配成功构筑具有低对称性的Pd@AuCu核-壳平面四角叉结构,并实现对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面内偶极振动模的位置从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区的范围内的精确调控。由

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分子光谱到表面等离激元介导化学反应

   田中群教授课题组从表面等离激元增强分子光谱到表面等离激元介导化学反应研究成果综述"From plasmon-enhance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to plasmon-mediated chemical reactions",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Rev

等离激元“拉满”红外“技能”

  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分子内部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频率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从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其“快速”、“无损”的特点,对研究生物分子的化学键和官能团十分有利,因此受到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不过,微米级别的红外光波长和纳米级别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微弱,成为红外光谱技术长期难以突破的

科学家用X射线为细胞无损拍照

  想象一下不用切开西瓜便可以把里面的瓜子全部拍下来。   如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Carolyn Larabell与同事在正于加拿大温哥华市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报告说,他们利用X射线成功拍摄了一个完整细胞的内部图像。   就像对一个细胞进行

科学家实现红外频段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169.shtm为了构建基于极化激元的光电集成回路,迫切需要研发可在片上集成的纳米光源作为信息输入端口。“反向切伦科夫辐射”具有带电粒子运动方向与产生电磁辐射方向相反的特点,可以有效屏蔽运动粒子对辐射

科学家将太赫兹波加速电子能量提升近一个量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34.shtm7月13日,《自然-光子学》发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李儒新团队在太赫兹波电子加速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上海光机所新一代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利用

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员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表面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二极子-多极子耦合系统的远/近场和角辐射分布规律。  贵金属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耦合模式具有高自由度、可调控的特点。两个等离激元纳米颗粒近场耦合会形成二聚体,导致等离激元的杂化,出现不

上海微系统所在半金属极化子研究中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18_4781439.shtml  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从理论上预测了固体材料中一种新的复合粒子,由空穴与等离激元的强耦合而产生的等离激元极化子,为凝聚态领域的复杂多体理论拓展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但是,普通金属中

太赫兹波电子加速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李儒新、田野和宋立伟团队,在太赫兹波电子加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基于上海光机所新一代超强超短脉冲激光综合实验装置,利用超强超短激光驱动丝波导产生毫焦耳级太赫兹表面波,并采用表面波进行电子加速,解决了高能量太赫兹波产生以及自由空间太赫兹波至波导能量耦合效率

我国与海外合作者在新型光晶体管器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a)极化激元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图,(b)极化激元晶体管光学显微镜照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3、52072083、62075070、51902065)等资助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团队在新型光晶体管器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电栅极可调的中红外极化激元负折射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激肽A激活神经激肽2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激肽(neurokinin)是一类神经肽,在炎症、疼痛伤害感受、上皮细胞分泌和增殖等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acti

科学家揭开白癜风对称分布之谜

白癜风是一种很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症状是皮肤出现逐渐扩大并不可逆的白斑,全世界有0.5%到2%的人患有这类疾病。2011年3月17日,国际皮肤病公益组织向联合国提交申请,将6月25日确定为“6·25世界白癜风日”。白癜风虽然不痛不痒、不会危及生命,但“痛苦指数”很高,因为症状对外貌的直接影响,对

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和应用

  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和应用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纳米颗粒的形状会显著影响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的模式,从而影响颗粒对光的吸收、散射、表面电场分布等等。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尝试用化学手段来调控纳米颗粒的生长,以获得更丰富的形貌和更稳定的产率,同时

华中科技大学李培宁张新亮研究团队最新Nature

  8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刊发了我校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李培宁教授和张新亮教授研究团队题为《Ghost hyperbolic surface polaritons in bulk anisotropic crystals》的研究论文。李培宁、张新亮教授团队同新加坡国立大

科学家试制新型“激声”放大器

  9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在今年庆贺激光诞生50周年之际,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相干声束放大器,其利用的是声而不是光。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演示,在一种超冷原子气体中,声子也能在同一方向共同激发,就和光子受激发射相似,因此这种装置也被称为“激声器”。   声子激发理论是2009

低维材料红外探测器件的非对称光耦合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靖、陈效双和陆卫团队提出了等离激元纳米谐振腔非对称集成的石墨烯红外探测器件,揭示了该复合结构器件高对比度非对称光耦合的原理,验证了基于非对称光耦合突破金属-低维材料-金属探测结构的两大瓶颈问题,实现了泛光照射下显著的自驱动光响应,超越常规的等离激元耦合光

新方法成功将超透镜成像分辨率提高一个量级

利用极化激元材料和超构材料构筑的超透镜能够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亚波长级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观测,对物理芯片、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产生广泛而革命性的影响。2000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John Pendry爵士首次提出了超透镜的概念,并预测其具有突破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的能力

等离激元持续“振荡”模拟生物系统能量转换

  早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化学振荡现象(图1),并且类似的振荡体系在之后的研究中层出不穷。这类非平衡、非线性的化学振荡体系需要持续的能量供给才能得以维持,这种机制被很多生物系统(如细胞、组织、器官等)所采用,因此理解和运用这种机制对于理解和模拟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员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振洋团队在表面等离激元多极子耦合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二极子-多极子耦合系统的远/近场和角辐射分布规律。  贵金属等离激元纳米颗粒的耦合模式具有高自由度、可调控的特点。两个等离激元纳米颗粒近场耦合会形成二聚体,导致等离激元的杂化,出现不

原子薄膜中等离子体激元的热操纵

过去十年中,石墨烯的表面等离激元因其非常吸引人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研究,例如通过电门控使其光学特性具有很强的可调谐性以及相对较高的等离激元寿命。但是,这些优异的性能仅限于从中红外(mid-IR)到太赫兹(THz)光谱区域的较低频率。另外,不能以超快的方式实现石墨烯的电可调性,这给石墨烯在越来越重要的高速

等离激元光电探测-|-热载流子动力学设计

  近期,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王志明教授团队在期刊  Applied Physics Reviews  上发表了题目为  Engineering plasmonic hot carrier dynamics toward efficient photodetection  的综述。文章被期刊

非金属等离激元催化领域研究获重要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资助下,暨南大学娄在祝教授与郭团教授合作攻关,在非金属等离激元催化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表面等离激元作为一种高密度、强局域、高效率光电调控手段,在能源、海洋、生物、环境、医学等领

激子表面等离激元耦合效应实现光子信号操纵

  光子学器件具有电子学器件无法比拟的高速、高带宽和低能耗等优点,在光信息处理和光子学计算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低维有机光子学方面的研究(Acc. Chem. Res.,2010,43,409-418,Adv. Funct. Mate

化学所赵永生:努力在“光”领域做出“大”成果

“我一般都是9点左右上班,上午处理邮件,到各大学术期刊网站浏览最新研究动态,有时需要参加一些会议,下午找学生讨论研究进展。晚上办公室比较安静了,我会写写项目书,给学生改改论文。以前一般晚上十二点左右回家,现在住得离单位远了,通常十点多回家。”赵永生描述的自己一天的工作状态,简单而忙碌。

为大气拍照“相机”校准

  12月11号,风云四号卫星发射成功。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首发星,卫星携带着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徽光机所)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制的星上定标器进入预定轨道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对静止轨道卫星进行全光路的星上定标。”安徽光机所该项目负责人司孝龙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