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晖团队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揭示了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及其生理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学》。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异常高温是全球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首要威胁,因此有关石珊瑚对高温的适应潜力是全球珊瑚礁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石珊瑚的遗传适应速度不能跟上气候变化的速度,但逐步有研究发现珊瑚经高温驯化后其热耐受能力明显提高,这一表型可塑性也是帮助珊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然而,尚不清楚珊瑚亲本高温驯化是否可以改变其子代的表型和热耐受能力。 研究人员以孵幼型的鹿角杯形珊瑚为模式研究了亲本高温驯化对子代幼虫热耐受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珊瑚亲本经过近一个月的高温驯化(32℃)后其虫黄藻密度和光合自养能力均显著降低,其幼虫排放节律则明显提前,单位体积排放幼虫数目也明......阅读全文

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晖团队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和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揭示了珊瑚应对气候变暖的驯化适应及其生理和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分子生态学》。 气候变化引发的海水异常高温是全球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生态

城市适应与区域气候变暖

  一项研究说,使用诸如绿色屋面、冷屋面和混合技术等适应策略可能不仅有助于抵消未来由于城市扩张所导致的气候变暖,还有助于抵消温室气体驱动的气温增加。近来的建模研究已经提示,在缺乏适应性城市设计的情况下,未来一个世纪美国人口中心的扩散可能导致温度升高至多3度——这是独立于温室气体诱导产生的变暖之外的升

未来生物将如何适应气候变暖?

  有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度左右,国际气候组织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1-5摄氏度。近现代的多种地表灾难如洪水、干旱、飓风、空气污染和疫病频发,物种多样性降低,众多物种濒临灭绝,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北京时间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新研究揭示磷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

增温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磷循环示意图。刘菊秀团队 供图广东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鼎湖山站)刘菊秀研究团队基于鼎湖山站的长期自然增温平台,研究揭示磷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列志旸博士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刘菊秀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磷通常是热

研究揭示果实风味驯化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研究团队从基因组研究入手,揭开从酸枣到枣的风味驯化秘密,其成果近日刊登在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上。  果树由野生到栽培的驯化,提升了果实风味,例如酸枣为野生灌木,果实小、酸味浓;而枣为栽培乔木,果实大、甜度高。但是在果树驯化过程中,果实风味的提升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云层反应机制挑战全球气候变暖

  几十年来,一部分科学家不断对占主导地位的气候变化科学提出质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提供的论据接连被推翻。调查表示,目前97%的气候科学家都将全球变暖看作是严重的风险。  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近年来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表示,云层将拯救地球。他们承认,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云层的移

黄麻耐盐适应机制和驯化历史获揭示

记者10月11日从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国内外3家单位,通过基因组、转录组、表观修饰组联合分析的手段,揭示了黄麻耐盐适应机制和驯化历史,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黄麻11个重要性状的候选位点。该研究为黄麻未来的耐盐等抗逆性和纤维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对回顾早期作物育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加剧全球干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8092.shtm

农田排放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胡春胜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大豆轮作中,经过5年昼夜连续模拟增温的田间观测实验,在“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约为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5%~8%。增温

研究称气候变暖将导致山火更严重

  上月底,美国19名消防员在扑救亚利桑那州严重山火时殉职。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导致类似山火更加频繁出现,也更难被扑灭。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7月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气候变暖使得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导致森林更加干燥,树木更加易燃。理论上,气温每增加1摄氏度,就需要降水

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气候变暖,植物春季展

全球变暖可能加剧大堡礁珊瑚白化趋势

  澳大利亚气象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30年代,大堡礁珊瑚白化现象将成为“新常态”,届时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将面临灭顶之灾。图片来源于网络  报告指出,过去100年中,全球海洋热浪更加频发、持续时间更长,让全世界珊瑚礁受到严重威胁。上世纪中后期,大堡礁珊瑚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可能影响中国粮食产量

  中国农业大学的这项研究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刊载的一项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产生影响。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过去10

研究发现北美鸟类体型“缩水”-或与气候变暖有关

  据媒体报道,瑞士和美国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北美洲多种鸟类在近半个世纪内体重下降,翼长变短。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或为鸟类体型变小诱因。不过,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这一变化对鸟类有害。  生物学中有一条贝格曼定律,即在气候较暖的环境中,动物体型趋向于变小。这一定律通常适用于栖息范围跨越多个纬度或经度的物

气候变暖1°C,地衣可能需要100万年来适应

  地衣是一种由蓝藻或藻类缠结在真菌体内形成的复合生物。近日,美国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地衣的藻类成分进化速度缓慢,可能会跟不上气候条件的变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2月15日《微生物学前沿》。  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Matthew Nelsen及其同事一直在研究如何描述地衣藻类的气候偏好

抗逆珊瑚在较低温条件下仍保持耐热性-|《自然通讯》

  根据《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Stress-resistant corals may not acclimatize to ocean warming but maintain heat tolerance under cooler temperatures,抗热珊瑚在较低温条件下仍可以保持健

世界最大珊瑚礁群曾多次毁灭和重生

新华社伦敦5月28日电 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大堡礁可能比人们认为的更顽强。一项新研究显示,过去3万年里它曾因气候剧变毁灭5次,随后又涅槃重生。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28日在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岩芯记录显示,大堡礁在末次冰期期间以及随

拯救珊瑚礁以拯救所有生态系统-|《自然》评论

  如果全球变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全世界的珊瑚礁到2070年可能会全部消失。本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Tiffany Morrison、Terry Hughes和同事在《自然》上发表评论 Save reefs to rescue all ecosystems,敦促珊瑚礁保护团体采取

海洋变暖改变澳大利亚礁鱼种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706.shtm 由于海洋温度上升,浅层珊瑚礁和栖息在其中的生物正在发生变化,但由于缺乏全面的数据,这些影响被掩盖了。 十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组研究人员一直在追踪该国珊瑚礁的变化。在近日发表于《

海洋变暖改变澳大利亚礁鱼种群

  由于海洋温度上升,浅层珊瑚礁和栖息在其中的生物正在发生变化,但由于缺乏全面的数据,这些影响被掩盖了。  十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组研究人员一直在追踪该国珊瑚礁的变化。在近日发表于《当代生物学》的研究中,他们描述了如何使用精细数据展示变暖的海水对热带和温带珊瑚礁鱼类群落的不同影响。  “珊瑚礁为人们提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癌症风险

  据外媒报道,一项联合国组织的研究显示,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大量增加人们患癌症风险的污染物将被释放出来,进入空气和海洋中。  这些可长时间存在的化学物质又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食物链后将进入人体,增加癌症、心脏病和不育症的发病几率。  据悉,这一国际研究预计将会在下个月发表。研究者

未来气候变暖或使高山植物暖化适应性下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项气候变化模型研究论文称,未来气候变暖或使石竹、矮小肥皂草等高山植物各个物种内适应暖化的个体数量减少。这一潜在适应不良会进一步增加这些植物面临的风险,因为其分布范围因气候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该论文指,气候变暖带来了温度改变,本地植物物种

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研究技术方案

研究案例——气候变化对鱼类行为与能量代谢的影响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海洋是气候系统储存能量的主要载体,气候变化给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气候的变化影响着各大洋的气候变化模式以及海洋环境要素(海水升温,海水酸化、富营养化,海水含氧量变化,

边缘珊瑚礁热“避难所”问题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在边缘珊瑚礁热“避难所”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显示不断变热的海洋正在削弱南海北部珊瑚礁的“避难所”潜力。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  全球变暖、持续上升的海温不断逼近(或已经超越)热带珊瑚的耐受极限,导致全球爆发严重白化事件越

-“超级牧草”有助预防气候变暖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最新宣布,其研究人员与总部位于哥伦比亚的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出一种“超级牧草”,不但能大幅遏制化肥产生的温室气体,还能让牛吃了更肥壮,提高肉奶产量。   化肥中的氮肥广泛应用,但是土壤中的氮肥会由于微生物作用转变为硝酸,一部分会生成一氧化二氮而释放到大气中,

气候变暖让海底生物迷路

海洋变暖导致洋流方向改变,蓝贻贝幼虫的散布方式也受到影响,该物种的生存范围已大大缩小。(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 全球变暖让许多生物不得不寻找新的栖息地,但对海蜗牛、海肠和贝类等底栖生物而言,找到新家并非易事。 9月7日,《自然-气候变化》上线的一篇文章指出,大西洋西北

气候变暖促使北极闪电增多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虚拟会议上,研究人员报告了一项新发现,指出北极出现闪电的次数是十年前的数倍,而且这一频率很快就会翻倍。 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球变暖,地球气候可能会发生另一种变化,尽管并非所有研究人员都认为这种趋势是真实的。 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物理学家、该研究的负责人Robert H

气候变暖让食物营养“缩水”?

  100年前的苹果和今天的比,哪个更有营养?近日,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将使农作物的营养价值降低。预计本世纪中叶,全球将有1.75亿人因此缺锌,1.22亿人缺蛋白质。  气候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统计分析了151个国家大气中

气候变暖扰乱蝴蝶飞行季节

  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很多蝴蝶在一年中的飞行时间是根据气温变化有所调整的,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它们的飞行季节也随之改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调查了200多个蝴蝶种类的飞行,并且查询了130多年来的气象数据。结果发现,蝴蝶对气温变化非常敏感。   研究人员表示,随着

茶树的驯化历史和遗传机制研究新发现

  茶树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特征是基因组大、杂合度高、物种多样性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基因组层面上对茶树开展合作研究。  该研究获得染色体级别高质量的中国茶(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Longjing 43